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西方一直认为泡菜,泡菜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时间:2023-12-21 02:00:01 阅读:722 作者:清水小万

美国《纽约时报》曾在《“泡菜”始于中国》一文中说:“‘泡菜’是一种发过酵的蔬菜,创制于中国建造万里长城之时。”从而确认我国是“泡菜”的故乡,纠正了国外一些烹调专家认为“泡菜”源于德国的说法。此文指出,德国的这种有酸味的腌菜事实上是由鞑靼人从中国引进欧洲的,只是鞑靼人又进一步改进腌菜的方法,用盐代替米酒来使蔬菜发酵而已。

西方一直认为泡菜,泡菜是哪个朝代出现的-第1张

​相传,秦始皇修筑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动用了数以万计的民工。当时衣不蔽体、饥不择食的百姓全都以蔬菜佐餐,但天长日久,蔬菜极易变味,吃了这种难以下咽的食品,民工们面黄体虚、骨瘦如柴,一时工程进度大受影响。

一次,秦始皇视察长城工地,但见民工们个个步履踉跄、行动迟缓,不由龙颜大怒,举起御杖朝一民工打去,不巧人未敲着,倒把身旁一个侍从系在腰间的酒壶打瘪,米酒漏了一地,闻着这久违的酒香,民工们争先恐后地拿着干枯的菜叶与菜梗来蘸润,不想这菜边皮经米酒一浸润,竟然变得鲜香脆嫩、酸甜爽口。

消息传开后,人们如法炮制,至此,“泡菜”才初露端倪。秦始皇哪里想得到,这一​杖​打出了个传世千古的名菜来。

《中国陶瓷史》指出:为巩固统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拆除六国部分旧长城,将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而连贯为一,其时,从全国各地征百万劳工,夏天靠卷心菜和米麦充饥,冬季几乎无菜,便将库存的蔬菜以盐渍而并非米酒发酵。可那种盐渍的菜还不是“泡菜”,真正的“泡菜”是在有了“泡菜”坛之后。出土文物表明,三国时才有这种以陶土为原料的两头小、中间大、坛口外有封口水槽的器皿。

这样一来,“鞑靼人又进一步改进腌菜的方法”,不就成了伪证了吗?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国流传最广且影响最深的汉族传统民歌之一,其中有道:“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老酒菊花香,满满洒来我不饮,无夫饮酒不成双。”就当时酒乃寻常物而言,“秦始皇与‘泡菜’”的传说还是可信的!

到了后魏,“泡菜”的制作方法业已形诸文字,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说,“收菜时,即择取好者,菅蒲束之”,“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纳瓮中”,“若先用淡水者,菹烂”,“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着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

制作“泡菜”的方法一般有两步。其一:把精选的蔬菜洗净,将圆白菜切成斜方块,菜花分成小朵,黄瓜切成滚刀块,如是一一酌情分别对待,切成不同形状待用;接着在锅里加水煮沸,另备一大盆凉水,加工后的菜倒入沸水中煮一下,至五成熟时马上捞出投入凉水速冷,以保持蔬菜固有的鲜脆,煮汤要根据不同原料的特点及形状来决定沸水汆烫的时间。其二:调汁,这是决定“泡菜”酸甜味美的关键工序。先把适量水放入锅内,随即投进两小段干辣椒、两片香叶、五六粒丁香及少许食糖,旺火煮沸,三分钟后端离,待糖溶化再加醋精到酸甜适度,撒上些许精盐,凉后倒进腌菜瓮内,压以盘子,过24小时便可食用。

盖因蔬菜原料本身所含酶类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分解亚硝胺,阻断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我们大可不必为吃泡菜而担心致癌。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外国厨师除了用“泡菜”的酸味作为佐料,还把猪肉、牛肉、羊肉、鹅肉、鸭肉或各种野味掺入其间,使之荤素配合,别有一番风味,美国马里兰州的“泡菜烧火鸡”便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国“泡菜”漂洋过海大概伊始于隋唐,随着对外通商的大力发展,开始流传到国外,从此,很多国家的人都嗜食“泡菜”,比如巴尔干诸国——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和土耳其,称之为长寿菜,韩国更把它定为国菜,在1988年汉城第24届奥运会上甚而至于将其列作主食之一。

韩国农林水产部曾给韩国“泡菜”以汉字“辛奇”进行标注,并且扬言已经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为“辛奇”申请注册商标。此举为了强化其在“中华文化圈”的市场地位,配合“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韩国媒体在审查结果还未公布前,就报道称“韩国‘泡菜’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给予坚决否定,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而“泡菜”则是一种具体的食物;“被列为申遗候补名单的只有‘越冬泡菜文化’,如果将泡菜列为人类遗产,很可能被商业所利用”。

认为“朕即天下”的秦始皇九泉之下得知老祖宗的“泡菜”包括“越冬泡菜文化”遗产有可能流失,是否会“龙颜大怒”而动用“兵马俑”?

(作者:金新)

(庄妃轩摘自《联谊报》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