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解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时间:2023-11-19 12:23:34 阅读:933 作者:莪是东施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解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1张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解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2张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解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3张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解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4张

一、单元特征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四篇阅读短文、一次写作训练,一次口语交际,一本名著阅读,共同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工具与人文兼顾。本单元的课文多是事物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都是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禅》是介绍事物与阐述事例交错,以介绍事物为主。这四篇阅读课文都是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核心展开教学,与写作训练的中心保持一致,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法上的核心特点。同时,通过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等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名著《昆虫记》的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说明文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2.读写与听说相通。从课文与学生活动的关系来看,四个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分别有重点又有交叉,有学得又有习得的,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能力。如果说四篇课文是对听、说、读、写的学习,那么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写作训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著导读《昆虫记》就是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实践。老师用好、用活、用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教学资源,单元整体编排的四种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才能从多个角度建构起说明文的学习体系,助推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3.是共性与个性融合。从单元文本的共性和个性关系来看,四篇课文的教学既需同中求异,也需异中求同。单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应服从于单元整体,从不同的角度来支撑单元教学的目标,而单元内篇目与篇目之间为了区别教学方法及教学重点,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角度。

同时,还要对单元文本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关注各篇文本的个性。这需要老师立足于学情,发现单元文本个性化的教学价值。

二、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比较好把握,因为这是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所以我们提的都是比较基础的要求。

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本单元的说明对象都是具体事物,要达到说而能明的目的,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但是要想让别人认识和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他的特征,有条有理地来介绍。比如《中国石拱桥》抓住的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苏州园林》抓住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同时,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和领会这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比如说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等等,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体会起作用,并且还能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

2.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说明文重在给读者以知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讲求科学、准确、严谨,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同时,说明文语言风格的教学也应该被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范畴里。这四篇课文的语言各有特点。《中国石拱桥》语言朴实严谨,《苏州园林》语言优美禅把自己说明的对象人格化,充满了感情。《梦回繁华》语言带有更多的书卷气,吸收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大量的四字短语典雅有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等方式体会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3.学习各具特色的说明文,理解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本单元四篇阅读文章虽内容不同,各有特点,但都属于说明文。学生用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方法可以自主读懂文章内容,但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这一点在说明文教学中是容易忽略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只有读懂了说明文的人文内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因为说明对象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灵魂在于特定的文化精神,如《中国石拱桥》里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赞许,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事业的充分自信,在我们强调中国梦的今天来看,实际上是很有新意、很有价值的;《苏州园林》里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热爱和对审美特点的欣赏,我们应该传递;《蝉》充满了对小小生物的人文尊重和怜惜之情;《梦回繁华》是对重要的文化遗产表示一种敬仰和赞叹,同时又在揭示化作社会内容的时候,对北宋末年政治的昏庸腐朽进行了抨击。

这些内涵可能不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它不应该被排除在说明文教学内容之外。

三、学习策略

本单元的学习要立足作者文本,理解编者意图,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学习体验,建构起完整的说明文知识体系,并应用于写作实践。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一课一得,掌握文体知识。《中国石拱桥》标准经典,列为首篇,要理解编者的意图,绝不是简单的文体知识的从头教授,因为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说明文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本课需在文本语境下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知识的理解巩固。《苏州园林》较之《中国石拱桥》语言上多了散文笔调,将它列为讲读课文的第二篇,也是为后面两篇自读的文艺性说明文做方法指导。所以本文的说明语言是要重点品析的,同时其总分的说明顺序和段式结构都是练习写作的绝佳典范。《禅》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也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特点,如说明中兼具文学的笔法,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全文将昆虫当作人来写,洋溢着作者的情感,以及通过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凸显蚕的特征,语言既客观准确,又生动有趣。《梦回繁华》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而且没有旁批,所以应在尊重学生自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可自行梳理说明顺序,教师点拨详略安排,学生自行总结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这部分用这种说明方法最适合。学生圈出四字词语,品味语言特点,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与事物特点的契合。

2.活动设计,丰富学生体验。说明文本身就缺少情节的刺激,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进行简单的知识讲授,绝对激不起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需要老师开发教学资源,在活动情境中帮助学生习得知识。下面列举三种活动形式供大家参考。第一个填写阅读卡片,比如填写《苏州园林》阅读卡,可以让学生分组,然后在课文中找出《苏州园林》的相应特征,

对应的文字完成任务单。比如《昆虫记》阅读卡,老师在讲解各种批注方法后,可以用填写任务卡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交流批注的去读心得。第二个活动形式就是设置相关的情境,比如说《中国石拱桥》里面在写作前设置一个补写例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例子的选择是否与文中提出的特征和观点一致。《苏州园林》可以让学生以游人的口吻,并“依照《苏州园林》有 之美,你看 ” 的句式谈游园感受。第三个活动形式就是发布层级任务,“口语交际”在教材里面它有三道题目,我们可以根据这三道题目直接设置整体的活动,第一个题指导学生简要的复述,第二题指导学生转述,第三指导学生整合加工所给的材料,并加以简要的复述。比如《梦回繁华》一开始设置总情景:

最近,学校在筹办艺术节活动,宣传组的同学想利用《梦回繁华》这篇文章,在学校艺术厅举办一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展。可是在策划编辑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想求助于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然后根据对应的环节展开有目标的教学。

3.抓关键词,比较语言特点。本单元四篇说明文的特点各异,从不同方式阐释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特点,需要我们抓住关键词,比较各自的特点。如《中国石拱桥》主要通过不确定表述的分寸和余地来体现准确、严谨;《苏州园林》则是通过两个近义词的相互比较来辨析,同时,还可以将《苏州园林》不留余地的限定性词语和《中国石拱桥》留有余地的限定性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蝉》的语言不仅客观准确,而且生动有趣,主要是通过确切传神的动词来详细描述细节。《梦回繁华》

则是通过四字词语的使用,体现语言的典雅优美,同时这种特点与说明对象的人文内涵也非常契合。

4.内外衔接,学习读写方法。一是圈点勾批画,提取重要信息。训练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说明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圈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说明事物特点的重要语句等圈点出来。“批”就是对文章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做批注,“画”就是对说明文中的首括句、尾节句、过渡句等做勾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这种方法的习得不仅可以用于课内自读课文。还可用于课外名著阅读。二是片段默写,运用说明技巧。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对说明文知识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需要读懂文本,开发写作资源。如《中国石拱桥》最后一段的时间顺序,苏州园林的总分结构,都是很好的段式默写的资源,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点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合理地安排详略,更有条理的突出事物的特征。

总之,从课内默写到课外写作,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学生稳扎稳打。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