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

时间:2023-11-20 22:16:40 阅读:573 作者:猫九先森

文/严雨程

“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人类饲料!”

得知我最近为了节约吃饭时间,尝试了一款名为若饭的代餐粉——将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素按比例混合起来的粉末状食物——一位朋友疾言厉色的如此批评我。

朋友认为,代餐粉剥夺了人类通过进食获得的肉体愉悦感,以及聚众共食带来的社交乐趣,这是“反人性”的。另外,中国是个注重吃饭品质的国家,代餐粉这种东西的存在从根上否决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显得“离经叛道”。

在外界被看作“知识分子与精英聚集地”的知乎上,有一些人跟我的朋友观念相左。他们骄傲的在简介栏上写上这个标签——若饭/Soylent用户,以此彰显自己是个工作忙碌而先锋前卫的人。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1张

首先是饱腹感的问题,若饭刚喝下去的时候其实非常饱肚子。用户M告诉我,他最开始觉得一支若饭分量很少,就没有按照推荐的3支量,额外增加了1支。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饭量”:“第一次吃若饭,我几乎是含着泪喝下去的,真的非常撑。”

然后,好喝吗?除了有些不溶解物略微有些咯牙以外,老实说味道还不错,超过预期一大截。但问题在于,如果让你一日三餐都只喝浓稠豆浆,你会不会精神崩溃到怀疑人生的意义?

据若饭的忠实用户M介绍,经过了近三年时间的口感改良,若饭目前确实好喝多了。但若饭倡导的代餐概念却并不那么新鲜,国外有一款名为Soylent的产品,早就做了类似的事情。

起 因

“你需要氨基酸和脂质,而不是牛奶本身,”他说。“你需要碳水化合物,而不是面包。”水果和蔬菜提供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它们“主要是水”。Soylent的创始人Rob Rhinehart这样看待进食的本质。

Rob Rhinehart原本是美国的一位工程师。创业时,为了节省开支和时间,他决定把吃饭这件“比天大的事”从日程表里面砍掉。

在Rob Rhinehart看来,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台精密机器,那食物就是燃料,所以进食的本质是个工程问题。

他把吃饭这件事“去意义化”,然后像工程师看待底层代码那样分解了进食的概念——为什么人类不直接摄取这些更为单纯的营养成分呢?

于是他真这么干了。

通过研究营养生物学教科书、FDA、美国农业部和医学研究所的网站,他制作出了一份覆盖(美国)人日常需要的营养素比例配方。然后他购置了这些营养素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这是第一代Soylent。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2张

Soylent原本并不面向大众,而是Rob Rhinehart自用。后来这个东西意外的在硅谷获得了码农们的认可,随后居然一炮而红。再加上纽约客一篇煽动力十足的长报道——《食物终结者》,Soylent竟然一举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Rob Rhinehart将Soylent定义为开源食物。开源的概念来自于IT界,用在这里的意思是Soylent将配方公开给公众,任由公众使用和按照自己需求修改这份配方(这意味着受众如果不想购买Soylent的产品,他们也可以根据配方自己在家购买原材料DIY)。Soylent也会根据最新研究或消费者意见修改自身的配方,以期使其更符合人体的真实需求,他们管这个策略叫迭代——也来自于IT界。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3张

而若饭,几乎照搬了Soylent的前期概念,但CEO邵炜却说若饭目前做的事更加严苛而艰难。在他的回答中,我们得到了关于这门生意的更多细节。

邵炜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目前他的理想并没有得到多少认同:“食品行业已经很多年没有过大的革新了,我希望若饭能带来变革,在未来成为一个全新的食物品类。”

他认为,目前传统的食品制造商一直在研发着不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那是一种以满足人类的食欲追求为根本出发点,陈旧而且不断恶性循环的研发思路:追求极致口感,崇尚口味至上,但为人类带来了各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高钠、缺乏膳食纤维等。

而革新,指的是目前没有一款食物能真正做到摒弃“追求极致口感”,回归“健康”。

“那沙拉呢?”“沙拉也不完全健康。”

除了关于健康的诉求,曾身为码农的邵炜也有着和RobRhinehart类似的苦恼——吃饭这件事太费时间了。直到有一天,他给狗倒狗粮的时候忽然被一个念头击中:“狗粮这么方便,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吃狗粮那样吃饭?”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4张

如果能接受这种设定,其实狗粮和若饭在逻辑上确有一丝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将成型的营养素(自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直接混合加工制成食品,相比传统食物来说,他们的吸收更高效,营养配伍更科学。

反对者们勃然大怒的点也在于此,他们直接称若饭为“人类饲料”。不过邵炜却并不在意他们的批评:“老实说,我并不排斥‘饲料’的叫法,不过我更愿意将若饭叫做‘基于精准营养配比的一种全新食品’。”

所谓精准营养,就是若饭最让邵炜骄傲的特性。他参考了官方提供的符合中国人体质情况的营养素摄入推荐表,并在营养学专家的优化建议下混合了这些营养素的原材料。然后若饭也像Soylent那样实行了开源的做法,配方表也在不断优化,趋于一个完美的终极目标:“我希望若饭能实现全营养覆盖。”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5张

关于这个说法,营养师顾中一也持有保留的支持态度,他认为若饭目前确实能够一次性提供人体必需的各大营养素,也比日常膳食合理且健康。但保守之处在于,若饭做不到绝对意义的“全营养覆盖”,因为目前仍然有一些对人体有积极意义的微量元素只存在于自然食物中,还处于待发现的阶段。所以邵炜建议,进食若饭的用户都应搭配着蔬菜和坚果一起食用,借此来消灭上面提到的那种可能性。

而“实现全营养覆盖”的另一个阻碍在于目前我国实行的食品安全法规。按照规定,目前一些已经被明确效用的微量元素不允许被添加到若饭中去,因为若饭定位预包装食物,目前走的是食品生产许可,添加微量元素是违法的。如果希望把微量元素补全,则需要将若饭变更为保健品品类,走保健品生产许可。“若饭是面向最广大受众的,我们不希望它成为一款针对特定受众的保健品。”邵炜是个异常较真的人。

除了这点,人们还担心的长期进食流食会导致的消化系统的萎缩及退化。顾中一表示不用过度担忧,因为目前没更多论证表明这一现象的存在:“对于健康人来说胃肠其实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娇贵。”与之相反的是,现在很多人的牙齿以及颞下颌关节反而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

不过顾中一对于长期进食若饭还是持保留意见。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其实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作为个体的人类长期吃单一食物,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和过量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另外,目前的营养学研究仍存在很多盲点,目前针对若饭这类食物并没有更多研究,拿不出更多的健康证据。从营养师的立场出发,他只能很保守的推荐若饭——完全代餐建议不超过三个月,并且最好检测一下肾脏功能、甲状腺功能。

顾中一最后毫不留情的告诉我,若饭及Soylent这类产品,在临床营养界属于全肠内营养制剂,本身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从任何工艺或者配方上看也没有任何创新。如果一定要说是某种革命,可能更多的属于生活方式和营销理念的创新而已。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6张

只吃代餐粉的第三天

我觉得见到了神

一日三餐只吃若饭这种行为,我只坚持了两天。第二天晚上,我梦到有个面目慈悲的人端着炸鸡和芝士蛋糕送到我面前,然后告诉我“回头是岸”。

用户K比我的意志力坚定,他坚持了一个月只吃若饭。后来,他所有的感官都被强化了,走在街上的时候,他说自己能够闻到这条街上每家餐馆和烧烤摊的味道。在一个月结束之后,K狠狠的吃掉了一碗酸辣粉,然后他就拉肚子了,瘫软在马桶上久久不能自拔。

邵炜比我们更接近一个禁(食)欲主义者,若饭公众号的每篇文章底部总会有这样一句话:“吃一餐饭的满足不一定源自味蕾,也可以是修道士般的自律。”抛开这些形而上的宣传语,从健康层面出发,他认为现在食品行业的研发几乎全是陷阱:

“人类很难摆脱食欲的控制,当你吃过好吃的,尤其是那些高脂肪高糖的一些东西以后会更难忘记,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一些人推崇的重口味的东西,明明知道这些东西是不健康的,但是还是会忍不住去尝试它。为了赚取利润,商家抓住了这一点,不断生产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然后再生产新的欲望诱导我们消费。“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7张

在邵炜看来,“人性”几乎是欲望的代名词。健身、早睡早起这些都是反人性的生活习惯,但他们又确实是对身体好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反人性”对他来说不仅不是贬义词,反而另一种形式的认可。

若饭的忠实用户们也认同这种观念。用户K认为,吃若饭的人应该都有极强的自控和学习能力。不过按照邵炜和另外一些用户的说法,他们应该还有另一个标签——工作强迫症。

M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他的工作并没有繁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工作的连续性却很强,如果在饭点停下工作去吃饭,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回工作的中断点,然后恢复到工作状态。若饭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花五分钟的时间冲泡、吃(喝?)掉、然后继续工作,什么都没有耽误。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8张

邵炜则给了两个更加明确的用户画像:工作时因种种因素(拜访客户、出差、执勤等)不方便按时进餐的人和死宅。

恐惧代餐的理由

在我宣布用代餐粉完全替代正餐的实验结束的时候,朋友不失时机的又冷嘲热讽了一番,不过他的态度可不止戏谑那么简单

预言这个古老的词语从未失去过市场,人类为了消除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总会通过预言给予自身以可能的安全感。

若饭/Soylent的诞生及流行指向了一种目前只存在于科幻狂想中的未来——“赛博朋克”世界。生活被科技全面入侵,人的意义在科技文明里持续坍塌,人性被工具理性的狂潮湮没。人们都曾为《攻壳机动队》里草薙素子的命运哀叹,她成为了寻找自我的人形兵器,而我们却一点也不想变成失去自我的人形机器。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9张

我吃了一周的未来食物(未来食物的科普文)-第10张

《超世纪谍杀案 / Soylent Green》剧照

Soylent的产品名来自于这部电影

反对者认为若饭们是站在人类对立面的邪恶公司,疯狂抵制的动机是为了满足一种英雄主义的信念:“只要你拒绝服从,你就仍然算是人类。”

若饭的CEO邵炜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中庸了不少:“我们目前从来不提倡用户将若饭完全取代正餐,我们只是希望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而已。”

不过,他对未来的猜想却一定会让保守者们忧心不已——以后的自然食物价格将越来越高,而若饭这类的未来主粮价格则会越来越低,全面占据人类的餐桌。对普通人来说,吃一顿自然食物将成为奢侈而且富有仪式感的行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