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2022.02月语文热点真题1-5(2022年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11-21 15:17:28 阅读:545 作者:唯你不恨

@成长研习社678[666]

1.默写。(1)诸葛亮劝勉刘禅做到“开张圣听”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建议刘禅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3)诸葛亮分析后汉倾颓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4)诸葛亮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5)诸葛亮陈述自己为兴复汉室所做的事是:“_________ ,________ 。”(6)诸葛亮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 ”一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注意“恢”的书写)(2)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注意“陟”的书写)(3)亲小人 远贤臣(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5)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6)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7)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学法指点: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课内阅读。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本文选自______  ,作者是 _____ (朝代)时期的 _______ (人名)。(2)“表”是古代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3)从全文来看,作者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最核心的建议是哪一条?(4)作者详细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从而表明自己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和 ____________ 的决心。(5)本文第⑥段、第⑦段追述往事的用意是什么?(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B.“驽钝”表现了作者作为臣子的谦虚。C.“报先帝、忠陛下”体现作者陈情之恳切。D.“亦宜自谋”是作者对后主的期望。(7)下列对③④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__A.在作者推荐的贤臣中,既有文臣,又有武将,体现了他考虑事情的周到。B.作者为后主分析历史,目的在于希望他能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C.“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反映了作者对“陛下”无能的无奈。D.上述三段话的核心要义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分析:参考译文: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2)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诸葛亮写《出师表》,是为了向刘禅上书陈情言事。(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作者向后主提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由“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知,其中“亲贤远佞”是最核心的建议。(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作者详细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可知表明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知,回顾往事的目的在于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用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励精图治。(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大事”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BCD.正确。故选:A。(7)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正确。C.有误,“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表达了作者对陛下的期望。故选:C。答案:(1)《诸葛亮集•文集》三国 诸葛亮(2)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3)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最核心的建议。(4)报先帝、忠陛下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5)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自己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另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连接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已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6)A(7)C

学法指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学生需要在平时认真听课,注意积累和理解。


3.课文阅读。

(1)请结合《出师表》,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2)找出《出师表》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不少于三个)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日夜辛劳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诸葛亮出师北伐,制定长远的军事计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人;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知诸葛亮的自己身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他为国事操劳、谋划布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文中出现了多个成语,注意做好积累。在积累成语时,要能正确书写成语,熟记其意思。出自本课的成语比较多,有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临危受命、计日可待、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咨诹善道、裨补阙漏、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答案:

(1)从诸葛亮日夜辛劳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出师北伐,制定长远的军事计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人;从诸葛亮对自己身世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他为国事操劳、谋划布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2)三顾茅庐: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临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引喻失义:指比喻不恰当。裨补阙漏:补救缺点和疏漏。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2.02月语文热点真题1-5(2022年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第1张

解答:(1)句意:(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开张圣听:扩大陛下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广泛听取意见。(2)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3)句意: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发扬,扩展。(4)句意:随便看轻自己。菲薄:看轻自己。(5)句意: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平明:公正清明。(6)句意:留给陛下。遗:留给。(7)句意: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行阵:行伍,部队。(8)句意: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9)句意: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损益:损害、益处。(10)句意: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善道:好的方法。答案:(1)扩大陛下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广泛听取意见(2)发扬光大(3)发扬,扩展(4)看轻自己(5)公正清明(6)留给(7)行伍,部队(8)亲自(9)损害、益处(10)好的方法

学法指点: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课外阅读。【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②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③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④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的事。②并日:两天合作一天。③顾:这里有“但”的意思。④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⑤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这两句指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⑥进趋:快速前进。(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深入不毛 ②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4)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分别找出有关句子。(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分析:译文:【甲】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乙】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南蛮)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毛:草。②句意为: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奉:奉行。(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所以:不同。名词,……原因/动词,用来;B.为:做/对;C.其:代词,他们/代指柴草堆。D.以:因为/因为。故选:D。(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寝:睡觉。食:吃饭。句意为:臣自接受遗命之日起,每天睡不安稳,食无滋味。(4)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蜀军北伐的前提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文中的前提是“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甲文“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乙文“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甲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乙文“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答案:(1)①草; ②奉行。(2)D。(3)臣自接受遗命之日起,每天睡不安稳,食无滋味。(4)甲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5)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文言实词“强”的用法:①健壮,有力。筋骨之强(《劝学》);②强大,强盛。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有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qiǎng)勉强,强迫。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黄生借书说》)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2.02月语文热点真题1-5(2022年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第2张

所有的努力都有过程

慢慢调整 一步一步走

一件一件做

不要焦虑和不耐烦

保持耐心,好好成长❤

@成长研习社678[灵光一闪]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