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

时间:2023-11-20 22:30:47 阅读:230 作者:齐嘚隆咚呛

尤里 | 作者

张敬、青橙 | 编辑

pexels、网络 | 图源

父母催起婚来,能有多可怕?

“不结婚,房子没你的份!”

“你不结婚就是不孝!”

“是个男的/女的就行!”

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施压”了。

谁知,竟有人为了催孩子结婚,不惜以死相逼。

前段时间,这么一则“阴间新闻”上了热搜:

母亲觉得相亲男孩家庭条件好,于是以死逼迫女儿跟其结婚。

婚后一年未有夫妻生活,也不许他们离。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1张

对此,网友们纷纷吐槽:

既然当妈的喜欢这男的,可以自己离婚后再嫁啊!逼女儿算什么!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

你不按我的想法来,我就给自己制造伤害,而刽子手是你。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情感勒索”。

既然“你敢不听我的话,我就伤害自己”。

那孩子,就只好在内疚,恐惧和委屈中,乖乖满足父母的心愿。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2张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至亲之间的情感勒索

当“愧疚引导”成为一种武器

以下场景,想必你不会陌生:

“如果你真的爱我,为什么就不让步呢”

“我为这个家奋斗了一辈子,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你不结婚,丢的是我的脸!”

一方采用恐惧、义务、内疚的方式控制关系中的另一方,确保被勒索方不敢反对,这,就是情感勒索的“精髓”。

为什么如此“好用”?

因为,如果拒绝,被勒索的一方,自己就会感到深深内疚

“愧疚”,就是情感勒索的致命武器。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引起热议:

妈妈因为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闹着要跳楼。

孩子吓坏了,不停地劝妈妈从天台上下来,实在没招了,只好跪地哭求。

而妈妈,一边崩溃大闹,一边喊:

孩子就是我的天!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3张

视频下面,网友们泄愤似的纷纷留言:

儿子考不上,那你自己去考啊

只要我没有道德,就不会被绑架

年轻人不妨用魔法打败魔法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4张

显然,很多人都看出:

母亲是在有意无意地激发孩子的愧疚,以换取儿子的忏悔、服从、听话……

这,就是是典型的“愧疚引导”。

根据我的经验,愧疚引导往往包含4个部分:

1. 强调牺牲:

“我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唉,养孩子有什么用啊!”

“我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为这个家做了些什么?”

2. 提出要求:

“你如果不XXX,对得起我吗?”

3. 提出要求不被满足的结果

1)自我伤害:“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一头碰死算了!”

2)非自我伤害:“村里人一定会戳你脊梁骨,把你戳到烂!”

4. 把伤害归因于他人:

“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

只是看下来,是不是就觉得窒息了?

憋屈,痛苦,内疚,自责,绝望,罪恶感,被抛弃的不安全感等等负面情绪,心口上,像插了一枚浸满了毒液的獠牙。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5张

面对情感勒索,年轻人开始摆烂

那么,长期经历情感勒索的人,到底会怎样呢?

可能导致2种结果。

第一种是形成讨好型人格,对勒索者无条件顺从。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个著名的电击狗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

而狗无论怎么挣扎都逃不出笼子,逃不过电击。

蜂音和电击不断重复。

接着,实验人员把门打开,再给狗电击,此时便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狗已经不再逃跑,而是直接倒在地上开始呻吟。

这种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伤害,最后绝望顺从的状态,被塞利格曼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当被勒索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没法从情感勒索的电击中挣脱时,那么就干脆摆烂,形成顺从的惯性,至少还能少受一些挣扎的苦楚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6张

我的一个朋友小丽,就是这样一个“讨好者”。

在旁人看来,她的家境不错,父母全心全意地疼爱她。

但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女孩,眼里却从来都没有光。

在国外读书的她,已经找好了一份高薪又轻松的工作。但因为疫情肆虐,不得不回国。

没想到,这成了被勒索的开始。

回到国内后,妈妈开始话里话外都是让她赶紧结婚。

一周给她介绍3个相亲对象不说,不去就是“我花那么多钱让你留学,你就学会了跟父母作对?”“我在国外辛辛苦苦伺候你吃伺候你喝,你忍心让咱家绝后吗?”

还说:“是个男的就行!”

不仅如此,妈妈还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对她围追堵截。

小丽无数次想要一走了之,毕竟她有学历有技术,到哪都饿不死。

但一想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渐渐不行了,又只有自己这一个独生女儿。

完全没有恋爱欲望的她,就只好忍住委屈和眼泪,任由相亲对象牵住自己的手。

等躲回房间时,再吐个昏天黑地。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7张

第二种结果,是不欢而散。

朋友小杰跟我吐槽:

我丈母娘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谁也不能违拗她。

因为岳母年纪大,一个人在老家不放心,小杰很孝顺地把岳母接来同住。

谁知,请“神”容易,送神,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和妻子出门过过二人世界,才半个小时,岳母就催着回家;

买台洗碗机,就要被骂“不会过日子”;

但凡说上两句,“一哭二闹三上吊”就准时来袭:“你们这是嫌弃我了?”然后哭着喊着要回老家。但喊了好几年,一次也没见她回去。

这样折腾下来,精疲力尽的小两口只好顺着她,毕竟,她“这是为你好”,“这是为你们好”,“这是为了这个家好”。

无可奈何的小杰,只得选择“摆烂”。

面对岳母的要求,他要么拖延,要么选择性忽略,要么干脆就当没听见。

后来,干脆能加班就不回家,能应酬就不在家里吃饭。

最终,在妻子的不满和岳母的作闹中,结束了这段“冰与火”的婚姻。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8张

作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结局要么是顺从讨好,要么是不欢而散。

听起来已经很可怕了。

但情感勒索最伤人的地方,远远不止于此。

因为,被引导者会带着痛苦、内疚、自责与不情愿,去完成勒索者布置下来的任务。

一面,是他人的需求;

一面,是自身的需要。

二者剧烈冲突,严重内耗,一番死你我活之后。

自身的需求,最终让位于别人的需求。

就像我的朋友小丽,自己“不想恋爱”的意愿,与妈妈“马上结婚”的要求冲突,斗争,又失败后。

她的自我,不得不被压制到极点。

而被绞杀的自我,不会就此消失,而是会变成更激烈的冲突被压抑在内心,变成不为人知的痛苦,直至消磨掉人所有的动力,乃至一切热爱,直至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这,就是被情感勒索最严重的的后果。

因为我爱你,而非我怕你

情感勒索,就是这样一件大杀器。

它宛如一张永不满足的深渊巨口,吸食掉所有的爱与生命力,留下的只有空壳。

但讽刺的是,情感勒索之所以能成功,恰恰是因为被勒索者对勒索者的爱。

就像看到妈妈不开心,孩子会下意识地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

面对至亲的愤怒和痛苦,“觉得受不了”而想要“做点什么”,也是一种本能。

所以,在心理咨询师、《情感勒索》的作者周慕姿看来:

想要摆脱情感勒索的话,意识到情绪勒索其实是一种互动的模式,是最重要的。

她在TED演讲中,提到了两个场景:

场景1:

全家吃年夜饭,妈妈突然转身进了房间,躺在床上开始哭。然后全家就围在妈妈的床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劝,妈妈却不说话,继续流眼泪。

场景2:

全家吃年夜饭,妈妈突然转身进了房间,躺在床上开始哭。家人说:“妈妈大概肚子不饿啦,她不想吃,我们就先吃好了,肚子饿她自己会出来。”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9张

很显然,在场景2里,由于斩断了互动和回应,情感勒索自然也就勒索不下去了。

这时,你可能会说:

这样会不会太无情了?

这时候我建议你提醒自己:

不必愧疚。

就像对付撒泼打滚哭闹的孩子一样,不回应不妥协并不是无情或者不爱,而是引导对方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

至亲之人,之所以会用贬低、苦情的方式去“勒索”我们,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被勒索大的,同时又回避了被勒索的痛苦。

就如周慕姿所说:

一个人如果不能承认自己的痛苦,他就不可能去理解别人的痛苦。“我那么痛苦都忍过来了,你凭什么委屈?凭什么痛苦?”

因为无法理解别人的困难和痛苦,于是他们只能把一切拒绝都理解为“你不爱我”,于是加大勒索力度,而孩子在恐惧与内疚中,反而离他们越来越远。

所以,不妨清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边界吧。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10张

我知道,这很难做到。

因为已经习惯了配合别人,习惯了生活在“义务”中。

每一次拒绝伴随而来的,就是内疚,甚至恐惧。

但是我还是要鼓励你勇敢地表达。

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学会做减法,学会拒绝。

如:一场没必要的饭局,一份难以完成的工作。

边界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当你边界感很强的时候,缺乏边界感的人也会给你让路。

到了至亲之间,边界的确立可能会引起不少的争吵,甚至剑拔弩张的针锋相对。

但还是希望你努力守住边界。

如果确立边界的过程,至亲给你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那么我建议你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此时的问题,至少在心理层面上,已经超出自己的可控范围。

最后想要告诉大家:

拒绝情感勒索,并不意味着拒绝对方所有的诉求。

而是遵从内心的声音,活出内在的活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毕竟,就像周慕姿所说的:

“我愿意妥协,是因为我爱你,而不是因为我怕你”。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情感勒索》周慕姿

90后女儿拒绝相亲对象(父母拒绝相亲)-第11张

- The End -

‍作者简介:尤里,中山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双学位,持证10年的心理咨询师,西藏巴松措仓央精品民宿老板,学术、自在和生活的践行者。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