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内容检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时间:2023-11-20 08:45:12 阅读:159 作者:內男乖一點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答案解析一定要好好看争取把知识点牢牢记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内容检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第1张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答案解析一定要好好看!争取把知识点牢牢记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内容检测

一、修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非常特别重视“简洁”。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修改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节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选文第①段开头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阅读选段,简要概括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看法。

第②段画线的部分,作者举了两个字为例,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

3.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苦与最乐》

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最苦与最乐》,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本文认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在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3)你认为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10字之内)“解除”责任指。(10字之内)

(4)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字数50字左右)。

《短文两篇》

5. 【三】(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甲】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_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而【乙】文从________、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来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3分)

阅读选文,填写下表.(3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叶圣陶先生还非常特别重视简洁。删去“非常”。

(2)“感慨说的”后加冒号。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文中有语病的句子是:叶圣陶先生还非常特别重视“简洁”。应删去“非常”。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学生要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画线句的“感慨说的”后应加冒号。

2.【答案】【小题1】

这个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开启下文写叶先生“严”的一面,概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性格特点。

【小题2】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要平易自然,简明如话,在文风方面特别要重视“简洁”。

【小题3】

举这两个字为例不重复。举“了”字的例子是讲用字多余会显得累赘别扭,举“太”字的例子是讲用字多余不仅累赘还会违背常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仔细阅读文章,根据“ 以上”“还有”分析,这个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开启下文写叶先生“严”的一面,概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性格特点。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概括。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分析理由。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画线的部分,作者举“了”字的例子是讲用字多余会显得累赘别扭,举“太”字的例子是讲用字多余不仅累赘还会违背常理。所以,举这两个字为例不重复。

3.【答案】【小题1】

①哈尼姑娘梨花

②自然界的梨花

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小题2】

(1)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雷锋精神代代传(对仗不必很工整,能表现主题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再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言,仔细体味、揣摩、理解词语的表明含义以及引申义。本题中,阅读选文,结合选文内容,第①句中的“梨花”指的哈尼姑娘梨花;第②句中的“梨花”指的是自然界中梨树开的花;第③句中的“梨花”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结构的理解分析能力。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及补叙,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选文,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清选文的结构,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相关段落、情节,判断相应的记叙顺序,并分析其作用。本题中,结合选文内容,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拟写对联的能力。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及主题,再结合题干要求,拟写出对称的对联。本题中,阅读选文,选文主要通过对哈尼小姑娘学雷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人的事迹的记叙,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弘扬光大。所以下联可以是:雷锋精神代代传。

4.【答案】(1)本题考查的是对前后照应的文字的把握.解决此题,需要弄清“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意思,即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把握.对照最后一段,很容易找到“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讲的便是这个意思.对前后照应的文字的把握,需要明确各自的意思,意思一致,便是相互照应.

(2)本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先说说这部分内容记叙了什么,然后再解答作用,这样写可以引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卸却”责任,根据语境可知,是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根据语境可知,是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对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需要联系语境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上文,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逃避责任,否则就会备受煎熬.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

(1)(2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2分)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3)(2分)未尽责任,推卸不管 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2分)

(4)(3分)逃避责任不是解除责任,如果一味逃避不仅不会减轻痛苦反而会备受痛苦的煎熬(意思对即可).

【解析】

这篇文章首先阐述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接着运用举例论证进行具体论证,然后论证了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总结全文,明确“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议论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但基本模式就是如此.

5.【答案】【小题1】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劳:使……劳累;亵:亲近而不庄重。

【小题2】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对于牡丹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3】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长环境。

【小题4】

篇 目

表达志趣(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相同的写法

《陋室铭》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爱莲说》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文言实词,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劳”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1)句可直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句中宜:应该;众:多。应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先翻译为现代汉语,疏通文意。这些问题在学习中都是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听讲,逐一回答即可。《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爱莲说》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来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情感体味和写法的判断。熟读原文,了解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陋室铭》看似写陋室,实则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所以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