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

时间:2023-11-19 06:39:28 阅读:252 作者:轻吟那淡伤

我们在小学阶段,最熟悉的句式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而现在进入初中,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句式,阅读理解中也会经常考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开讲前提醒大家一句:文言句式不仅在初中会考,在高考阶段,也属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里面,前三种好判断,最难得就是最后一个倒装句,因为倒装句又可以分四类: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1张

一、判断句

判断句表示判断啊,这个很好区分,就是“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在现代文中我们都用“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文中,表示判断句的结构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1、用“……者,……也”;“……者也”;“……也”表示判断句的结构。

例如:在《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就表示判断。同样“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粟者,民之所种”都表示判断句。

2、用副词“耳、乃、则、皆”等词表示判断。

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环滁皆山也”均是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来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有一句话“问今是何世”,意思是“(这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就是一个判断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为”就是判断句的标志词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2张

4、主谓结构直接表示判断。

这种形式句子比较简单,虽然没有标志性的判断词,但是有简单的主语和谓语,翻译过来,就是一个判断句。

例如:《三国演义》中有句话 ”刘备天下枭雄”,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刘备是当今天下的豪杰”,这是一个明显的判断句。

5、判断句既可以表示肯定,当然也可以表示否定,所以在文言文中“非、无、莫、未”等表示否定的词,也可以表示一个否定的判断句。

例如:在《师说》中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里面“非”表示“不是”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以上五点,表示判断句的句式和标志性词需要大家整理、记忆。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3张

二、被动句

简单说,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

1、文言文中经常用“于、为、为……所、被”等词表示被动的意思。我们举几个例子:

《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里面的第一个“于”表示被动,这句话意思是“李氏子蟠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

再例:《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意思是“否则,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俘虏”翻译成现代文,这不就是个被字句吗?

2、有的句子,没有被动词,但是翻译过来隐含着被动。

例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应当翻译成”被……所感动”。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4张

三、省略句

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能出现,在古文中,省略的现象更为常见。

省略句顾名思义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句都可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者量词。

例如:最常见的就是在对话中,省略了主语,直接出现谓语和宾语。“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句话中,在“曰”前,就省略了说这句话的主语孟子。

《桃花源记》中,”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当中就省略了主语渔人。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5张

四、倒装句

这是比较难的部分,也是中考和高考中经常考察的内容,因为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经常出现。

倒装句,就是将正常句子的顺序颠倒过来。倒装句包括了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

1、主谓倒装,又叫谓语前置。本来正常句子应该是主谓,可是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这种句式在感叹句、疑问句中经常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就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在正常语序中,宾语放在谓语的后面,而在倒装句中宾语在谓语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可以作宾语。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如“沛公安在?”

c、有些宾语前置表示强调。如《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度”,其实是“度关山”,强调“跨过一道道山”。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第6张

​3、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中,定语是位于中心词前面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词,有时候会把定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就是定语后置,“核舟一”表示的是“一个核舟”的意思,在这里把中心词“核舟”提前突出中心词。

4、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状语是在谓语前面的,如果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成了状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告之于帝”其实是“于帝告之”的倒装,翻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在《狼》中“屠惧,投以骨”,其实应该是“以骨投之”,翻译为“把骨头扔给狼”。

以上,就是文言句式的内容,其实,如果仔细来讲,还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讲。而且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也有非常多的特殊句式,大家可以在边学习的过程中,边整理出来。

更多内容,希望大家关注于老师。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