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

时间:2023-11-19 10:52:09 阅读:349 作者:戀伱壹輩子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张

潍坊市地图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汇处。中国二线城市。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2张

潍坊市夜景

潍坊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潍坊2016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746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

潍坊风光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邦建国,因姜太公灭商有大功,遂封太公望于齐地,都营丘(今昌乐境内)。

春秋时期,市辖区曾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期,现市境大部属齐,五莲、诸城等地属鲁。

秦朝,潍坊境内当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3郡。

西汉,市境为青州、徐州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共53县。

东汉,潍坊市境当时属北海、乐安、齐、琅琊4国所辖,为青、徐2州所辖。

三国时期,市境当时为魏国地,属青、徐2州,北海、齐2国,乐安、城阳、东莞3郡,共计20县。

两晋、十六国时期,市境内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依次占据。至400年(东晋隆安四年),地归南燕,其政区建置,皆相因袭。282年(西晋太康三年)的稳定时期,市境属青、徐2州,北海、乐安2国,城阳、东莞2郡。

南北朝时,潍坊市境,南朝地归刘宋,北朝地属北魏。

隋朝时期,市境属北海、高密、琅琊3郡。

唐代开元年间,以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为准,市境属河南道,析置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属京东东路,析置青、潍、密3州。

金朝,市境当时属于山东东路,置益都府及潍、密2州。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3张

青州

元朝,市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清朝,市境为青州、莱州、沂州3府所辖,属山东省。

行政区划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4张

潍坊城区地图

至2015年,潍坊市辖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以上均为县级市),昌乐县、临朐县4区6市2县。另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等5个市属开发区。

潍坊的高等院校

教育

2013年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所,在校学生1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12.6万人;普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5张

潍坊学院

通高中52所,在校学生19.5万人;初中274所,在校学生26.8万人;小学868所,在校学生57万人;幼儿园1751所,在园幼儿21.7万人。

2015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4所,在校学生15.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4所,在校学生9.4万人;普通高中54所,在校学生18万人;初中265所,在校学生25.2万人;小学818所,在校学生59.2万人;幼儿园1712所,在园幼儿22.2万人。全市12个县市区通过国务院组织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实施市区中小学建设提升工程,投资14.5亿元,开工建设中小学校37所,其中15所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8所,完成建设面积23.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4万个。国家教改办将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向全国印发推广。我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

山东潍坊有大学13所,其中本科3所,专科10所。以下是学校名单(截止2015年的数据)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6张

潍坊高校名单

潍坊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众多的旅游风景区了,以下就是这些景点的名单了。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7张

潍坊的旅游景点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8张

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旅游区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青州市境内,总揽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大板块,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城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区。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条明清古街巷及众多传统民居,蔚为大观。隆盛糕点、金城药铺等老字号和特色店铺400多家,青州府传统名吃100多种,延续着海岱都会的繁华。世界上最早的拉弦乐器——青州挫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回族花毽以及满族八角鼓等7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说着青州古城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青州古城历史脉络清晰,城建格局完整,至今完整地保留原貌。汉、回、满等多个民族、2万多原住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具有800年历史的昭德古街,200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真教寺为全国仅存的三大元代真教寺之一,始建于宋代的万年桥,历经千年……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9张

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青州市青州古城景区入选5A级景区。

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0张

青州古城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1张

古城沿革

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2张

潍坊鼓楼

潍坊战争史

因潍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历史上这里发生三场重要的战争,分别是少康中兴之战,韩信潍水之战镇压黄巾之战。

少康中兴之战

公元前21世纪之际,在广袤无垠的潍北大地上,曾经进行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残酷暴烈的,既惊心动魄又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场大战的起因,应该从夏朝大禹说起。在这之前,部落联盟盟主的产生,必须经过部落首领们集体开会推举。大禹晚年,部落首领们公推伯益接替。可是,大禹的儿子启发动政变,杀害了伯益,自立为国王,从此开了父死子承的先河。

伯益是东方部落首领,遭到杀害后,东方部落联盟当然不服,从此连年争战不休。后来,后羿和寒浞带领的东方部落联盟军队,占领了夏朝都城,将夏王仲康赶走。但后羿执政后,不务正业,嗜酒涉猎,被部下推翻,拥戴寒浞做了国王。

于是,他将都城搬迁到自己老家———寒国,即今天的山东潍坊市寒亭区。从此,寒浞一直居住在这里,发行号令,执掌夏王朝的政权四十余年。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3张

少康

少康长大以后,发誓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政权。经过几十年艰辛经营,少康的羽翼渐渐丰满起来,先是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又联络了一批对寒浞不满的部落,逐渐形成了对寒国都城的包围之势。

后来,少康干脆带领一批人马潜伏于寒国附近,在潍水岸畔的一个地方驻扎下来,并派人打入寒浞军队的内部,收买人马,探听消息。据说,少康还在潍河岸畔酿制美酒,经常将大量美酒作为礼品送到寒国都城里。

里面的人不知是计,反而沾沾自喜,导致腐化堕落,饮酒成风。这时寒浞已经去世,由他的两个儿子殪与浇带领军队。准备了多年的少康终于瞅准了机会,将大量美酒送入宫中,等里面军人们喝得酩酊大醉时,于黎明时分发起了进攻。

经过了几天的苦战以后,少康终于夺取了寒国的都城,并乘胜追击,又经过几个战役,终于消灭了寒浞的实力,重新夺回了夏王朝的政权,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这次少康中兴之战,大体上由三个战役组成,一是艰苦卓绝的寒国都城攻坚战,为大战最关键部分。二是距寒国遗址十公里左右的二戈官庄一带运动战,在这里消灭了寒浞的残余部队和赶来增援的军队。三是发生在昌邑与掖县交界的阵地战,消灭了寒浞另一个儿子的主力部队,从而夺得了大战的全胜。

经考证,第一次战役的遗址,就是现在寒亭区的古寒国遗址。第二次战役发生在寒亭区南孙镇的二戈官庄。村碑后面记述“……夏少康在此灭寒浞次子殪,取动兵革之意,故称二戈官庄”。

司马迁《史记》这样的记载“……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殪于戈,有穷遂亡”,以高度概括的文笔展示了战争的轮廓。

文中所说的“杼”是少康的儿子,“殪”是寒浞的小儿子,意思就是“杼”在一个叫“戈”的地方,打败并杀死了“殪”。这个“戈”就是南孙镇的二戈官庄,也就是二次战役的遗址。据说,寒浞的小儿子“殪”力量极大,可以做到陆地行舟,成语故事陆地行舟就是由他而来。

“浇”是寒浞的大儿子,“过”为现今昌邑与掖县交界之地。也就是说少康在这里打败并杀害了“浇”。“有穷”是指有穷氏族,文中是指寒浞代表的东方部落联盟。

至于这场大战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死伤了多少人员?残酷的程度如何?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而且那时还没有发明文字,因此缺少直观的记述,很难进行细致的考究了。

然而,这场战争却非常重要,界划了原始制度与奴隶制度的分野,决定了领袖禅让的终结和王位世袭的开始。从此以后,以军事民主为标志的部落联盟奄奄一息,无可奈何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天下为私、父死子继、一姓独有的王朝开始居于统治地位。

可以说,华夏的先民们经过了无数代人的进化与发展、徘徊与蹉跎之后,经过这场大战,终于叩开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大门。

孔子对于这次大战的结果极为看重,将这以前称之为大同社会,其后称之为小康时代。因此,这次大战也可以看作是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分水之岭。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4张

少康中兴之战

韩信潍水之战

  到了秦末汉初,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朝代更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就是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决定楚汉战争的关键一役,就是发生在潍坊地区的潍水大战。

说到潍水大战,有必要先简略了解一下战前的背景。在这以前,项羽统帅的楚军实力强大,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尤其在主战场上,由于刘邦的指挥不得要领,因而汉军屡遭惨败。

到公元前204年,楚军的攻势更加锐不可挡,一举攻下了荥阳,进而围困成皋,刘邦眼看就支持不住了,随时都有被项羽打败擒获的可能。所以,韩信、张良等人意识到,当务之急,就是要开辟第二战场,以外线战场支持北方的中心战场作战。

于是,韩信带领一支不大的军队,迂回穿插到其它地区,不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显示出来。韩信首先进攻魏、代、赵、燕四国,期间屡屡得手,创造出了一连串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203年9月,韩信统率汉军从西向东进击齐国,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国国王田广败逃到高密后,向强大的楚军求救。

楚王项羽接到求救信函后,通盘考虑了全国战局,认为阻断汉军的第二战场,才是当务之急,于是,派遣大将龙且,率领20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前来救齐。

龙且是楚军中一位著名猛将,跟随项羽多年屡立战功。不久前,他成功击破了九江王英布、进占了寿春等地,给汉军造成重创,是位勇于挑战、身先士卒、颇负盛名的楚军将领。他统率大军援齐,动作迅速,声势浩大,很快就进入潍坊地区,并且与齐王田广的军队会师,在潍水岸畔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5张

韩信

面对强大的楚齐联军,韩信经过巧妙谋划,制定了潍水大战的战略方案。他首先派兵组成精干小分队,秘密进入潍水上游地区,也就是今日的诸城、安丘一带,选择优势地形,沉放大量沙袋,使上游的水位提高,下游的水位降低,准备以强大的水势,阻隔和冲淹楚齐联军。

同时,他将主力军队部署于潍水西岸,即今日的昌邑、寒亭一带,等待战机出现。为达战役目的,还专门组织了一支特种队伍,由韩信亲自率领,佯装成主力部队,乘着水浅的时候渡河,作出攻击楚齐联军的样子。

一经交战,便假装败退,引诱楚齐联军的主力出击。当敌军追赶汉军到西岸后,韩信命令上游部队放水。河水猛涨后,既阻断了敌军的进攻,又达到全歼敌人已经渡河之先头部队的目的。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6张

潍水风光

对于楚齐联军来说,最糟糕的局面出现了,主力军队被阻挡于潍水东岸,眼睁睁无法继续渡河。此时,汉军中预伏的机动部队乘机出击,反攻楚军。没用多久,龙且便被汉将曹参带领的部队斩杀。楚齐联军的亚将周蓝,也被韩信的部将灌婴俘获。中午时分,汉军便将登上潍水西岸的楚军全部歼灭。

这时,停留于潍水东岸的楚军惊恐万状,眼睁睁地看见西岸楚军惨败,自己主将被杀,感到大势已去,数万军队成无首之龙。韩信见时机已到,遂下达总攻命令,数万汉军乘胜急渡潍水,追杀楚齐败军。

打败敌军主力后,韩信率军穷追猛赶,一直追到数十里外的城阳,途中俘获了齐王田广。韩信手下的大将灌婴,也率领骑兵长驱直入,追击并俘获了齐相田光。不久,曹参率领的军队向胶东一带进攻,击破了齐军余部,斩杀了著名齐将田既。

现今诸城市相州镇的潍河河面上,有一道拦水大坝,叫做“韩信坝”。据考证,当年韩信就是在这里拦截河水,冲淹楚军的。还有昌邑、寒亭等地,都有叫做“丰台村”的地方,且都靠近潍河岸畔。其实,这些丰台村具是当年韩信指挥作战的烽火台遗址。

这次潍水大战,韩信只率领着十余万部队,却一举歼灭了龙且率领的20万精锐楚军,加上被歼的齐王田广20万军队,总共歼灭敌人40万大军。因此,潍水大战的战果辉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经典战役之一。

经过潍水大战,项羽的优势变为劣势,汉军方面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可以说,潍水大战改变了势力的格局,影响了历史走向。韩信的帷幄运筹,神机妙算,也堪称战争指挥艺术的经典之作。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7张

韩信潍水之战

镇压黄巾之战

  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这里是指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其实,辛弃疾所称得两位天下英雄,都曾经来过潍坊,并且都在这方热土上叱咤风云、建功立业,进而走进历史、走向成功的。可以说,当时的潍坊,堪称举国注目的英雄用武之地。

当年,风起云涌的黄巾起义,错综复杂的遍地烽火,生灵涂炭的滚滚狼烟,英雄辈出的中原逐鹿,交织出了一幅东汉末年社会急剧动荡的风云画卷。

这一时期的潍坊地区,既是黄巾起义的策源之邦,又是建安风骨,也就是建安文学的开创之地,更是天下英雄的驰骋聚会之所。如果进一步浓缩的话,这一切,都是从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展开的,他就是建安七子之首、铮铮铁骨的著名文人孔融。

东汉末年,董卓为了借刀杀人,派遣孔融到北海国(即现在的潍坊)担任相国,被人们尊称为孔北海。然而,他到任不久,便被当地黄巾军团团包围起来。万般无奈之下,孔融想到了驻扎在平原县一带的刘备,于是让太史慈突破重围前往求援。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8张

刘备接信之后,立刻与关羽、张飞带领三千(也有书上记载为五千)精兵驰援。到达潍坊后,便在现今的潍城区胡家牌坊街一带集结,很快誓师出征。为了纪念这一大事,后人在当年誓师出征的地方建了座关侯庙。这次战役的主要战场在寒亭、昌邑之间,经过激烈的交锋以后,救出了孔融,大败了黄巾军。

《三国志》这样记述:“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遂到平原……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十一回就是《刘皇叔北海救孔融》,里面极具文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的经过。然而,无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在易中天的“品三国”栏目,都没有将这次镇压黄巾之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比较。

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当时的镇压黄巾之役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刘备走后不久,曹操也带兵来了。

尽管刘备和曹操来到潍坊的目的,都是镇压黄巾起义,但采取的方式、产生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在这以前,两人的实力大体相当,其后才拉开了距离。刘备的军队非常勇猛,简直到了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的程度。可是,他们只知道杀人镇压,来的时候几千人马,胜利了,走的时候依然还是几千人马。

山东中部城市潍坊市(山东潍坊最大城市)-第19张

曹操

相比之下,曹操就大不一样。他运用智慧,剿抚并用,恩威兼施,刚柔相济,在镇压的同时,成功收编了三十万黄巾军,号称青州兵,成为日后驰骋疆场、逐鹿中原的资本。也可以说,曹操才是在潍坊地区发展起来的最大赢家。《三国志》记述:曹操“追黄巾至济北……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因此,如果将刘备和曹操当年在潍坊的所作所为,进行一番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两人尽管都是当世英雄,但是他们的政治眼光、军事思维、战略设计、处世方式大不相同,谁高谁低,谁上谁下,就昭然若揭了。也就是说,当年三国演义的最后结局,谁胜谁败,早在潍坊地区发生的镇压黄巾之役中,就已经确定了。

从这层意义上说,当年发生在潍坊大地上的镇压黄巾之役,又一次奠定了时代格局,改变了历史走向,为曹魏胜出、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创造了条件。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