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创新模式(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战略)

时间:2023-11-20 00:34:53 阅读:370 作者:無果花

本文发表于《统一战线学研究》(国内刊号CN50-1215/C)2018 年02期,有删减

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创新模式(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战略)-第1张

在中国大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对台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在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理念、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和主要措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大政方针一以贯之的坚定性、与时俱进的开创性,集中反映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理念新主张新要求,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做好新时期对台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从国家发展战略视角理解新时代对台方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略从宏观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视角回答了两岸民众普遍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两岸要不要统一?以什么方式统一?什么时候统一?当前统一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创造统一的条件?对这些问题,十九大报告都给出了科学合理、富有远见的明确答案和思路阐释。

1.关于两岸要不要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出路最终是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是岛内有些人企图的和平分裂。分裂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分裂无论和平与否都会损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国家统一是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完成祖国统一列为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并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统一起来,明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神圣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换言之,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关于以什么方式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推动和平统一离不开两岸的官方接触与谈判,其前提就是两岸官方均认定这种接触与谈判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官方行为,否则就没有谈判的必要了。因此,承认以“一个中国”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因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九二共识”是两岸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得到两岸领导人的共同确认,不是哪个党的专利,更没有强加于人。“九二共识”承认与否,为破解当前两岸关系政治僵局指明了方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与台湾各党派交往的态度是开放的、标准是一致的,展现了最大善意。岛内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以“一个中国”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就能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协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3.关于两岸什么时候统一。两岸实现统一的时间点不会太近,也不会遥遥无期。中国共产党对台战略目标需要服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总目标,两岸统一并不是当前中国发展最迫切的目标。

随着大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1981年以来,大陆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6年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大陆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大陆未来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就意味着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大陆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

大陆当前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因此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台海环境才是未来五年的对台工作主要方向。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国大陆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可以预计,随着新时代上述战略安排的推进,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将越来越悬殊,大陆对台在战略上将形成全面压倒性优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条件将更加充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湾民众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将更加强大,外部势力也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

4.阻挠两岸统一的障碍是什么?始终是“”势力。“”势力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最大现实威胁。

当前,岛内“”分裂势力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推行“去中国化”活动,鼓噪“修宪”, 同时,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阻挠、限制两岸交流,放任纵容“”势力推动“去中国化”和“渐进”,这样下去只会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给两岸人民尤其是台湾同胞带来祸害。

中国共产党绝不容忍“法理”分裂行径,也绝不坐视“渐进”侵蚀和平统一的基础,会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宣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六个任何”是中国共产党在涉台问题上划出的清晰红线。

5.关于如何创造统一的条件。这里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中国梦、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加强两岸民间融合,以和平统一最终实现“中国梦”为对台工作的根本目标,通过“两岸一家亲”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举措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为实现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台海环境。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是在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创造和积累条件,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同时,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大陆方面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6.关于如何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

一是把握大陆发展机遇,为两岸经济合作开拓广阔空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大陆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大陆还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两岸企业家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取,找准合作契合点,开创更多发展增长点。

二是大力开展创新合作,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不竭动力。大陆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台湾不少产业在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完全可以参与到大陆创新发展的潮流中来,形成创新合力。两岸企业要共同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资本链,带动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两岸经济合作的质量,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携手抢占新的制高点。

三是扩大两岸各界参与,为两岸经济合作夯实社会基础。大陆欢迎大企业继续发扬自身优势,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作出新的贡献,同样欢迎和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农渔民等基层民众以及广大青年朋友参与到两岸经济合作中来。大陆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和基层对口交流,寻找合作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交流,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来大陆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两岸经济合作要实现开放包容发展,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吸纳更多两岸同胞参与其中,共享成果。

四是积极担负社会责任,为两岸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两岸企业家为冲开两岸关闭的大门,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自身事业也从中受益良多。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两岸企业家应该反对一切“”行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氛围和条件。

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创新模式(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战略)-第2张

二、以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推动新时代对台工作

经济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最重要内容。新时代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符合两岸双方的根本目标与经济利益。同时也面临一些机遇:

一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两岸经济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提供新的方向和契机。也将给两岸产业合作模式创新提供机会,尤其给两岸中小企业参与两岸新型产业链建设提供机会。

二是大陆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强调美好生活追求,大陆市场的个性化消费、中高层需求会越来越大。

三是大陆继续鼓励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时在台湾企业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建设方面赋予台湾企业同等优先的权利。在双方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两岸产业合作领域也将随之扩大,企业合作范围可以从一般制造业延伸到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四是大陆产学研结合全方位在科技研发巨额投入,为台湾企业和科技人才及青年学子积极参与提供了更好机遇。

五是大陆深化改革开放,制度、政策、法制及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有利于两岸企业在大陆不断挖掘合作潜力。

六是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为台企提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机会,有利发挥台湾企业丰富的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经验。

七是台湾近期出台面向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为两岸产业合作留下机遇空间。

“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是新时代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创新性模式,其特点包括:

1、产业主导。在当前两岸官方联系中断的情况下,两岸经济合作应以产业界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行政部门与科研院所为支撑,促进两岸产业全方位跨界融合。

2008年到2016年两岸曾经共同推动“两岸产业搭桥项目”,试图以“政府搭桥,民间上桥”为理念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并尝试了无线城市、LED照明、冷链物流等产业试点项目,但最终效果不如预期,主要原因是企业利益与政府期望不一致。

“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采取“产业搭桥,官学参与”的新理念,以两岸产业合作利益共赢为前提,在两岸产业界有兴趣合作的领域引入官方政策指导与学界规划评估,通过市场内生动力为先导、宏观政策配套为辅助,焕发出两岸产业合作的强大生命力。两岸产业搭桥可以频次更高,网络更密,动力更强。大陆地方政府可以更多运用PPP模式来调动企业力量和积极性进行招商引资和发展地方园区经济。

2、跨界融合。加强产官学的跨界融合,提升经济系统的涌现功能。

产官学的跨界联合可以有多种形式,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两岸企业家、专家、科研人员、主管部门官员的比较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深化两岸产业在发展方向、核心技术领域以及管理环节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动力是持续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一是要鼓励两岸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学界的交流互访,放宽人员往来的政策限制,让企业成为两岸跨界融合的真正主角;二是要鼓励和协助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搭建沟通平台,召开两岸间的专家研讨会,定期就产业合作的技术以及管理、跨界障碍开展专家交流,实现知识和人才资源的互融共通;三是强化企业与科研的连接,鼓励企业资助两岸科研机构以及学校教育合作,扩大产业与科教机构的合作领域,联合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四是密切政府对企业的指导,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地区发展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培育两岸产业合作的基础与方向,使两岸产业合作服从于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实现跨行业、跨组织、跨区域的联合协作,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

3、理念创新。“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是一种不断更新理念的开放式合作模式,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随时调整合作策略与具体模式。

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应该由以成本导向和以生产产品为主的思维,转变为以价值创造与系统开发为主的思维导向,不断满足两岸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传统产业迭代加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兴产业多具备创新、绿色、共享等特点,同时往往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加快两岸产业跨界融合不仅要推动两岸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更要在理念上不断调整修正,使之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两岸产业合作才会更具有可持续性与可挖掘性。

大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采取开放式的研发创新模式,可以借助全球资源寻求技术创新源、强化两岸研发联盟和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两岸跨界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可以突破两岸共同面临的低端技术瓶颈,走协同创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两岸研发能力。

4、优势整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强两岸制造业合作,两岸产业合作由供货的关系转变为构建新型产业链的形态,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着重发现和培养两岸制造业优势,强调优势互补。

两岸工业发展战略具有很高契合度,2015年5月8日大陆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2015年10月22日台湾启动《生产力4.0发展方案》,拟通过优化领航产业智能供应链生态系统、催生新创事业、促进产品与服务“国产化”、掌握关键技术自主能力、培育实务人才、挹注产业政策工具六大主轴策略,优先带动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等八项领航产业转型,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2016年以来台湾努力推动“亚洲硅谷”等五大创新研发计划,目前台湾的亚洲硅谷计划执行中心正接洽英特尔、思科、HPE(惠普)等美国大厂,签署创新研发中心合作备忘录,合作发展物联网(IOT)。物联网信息安全、无人车自动驾驶、人工智慧(AI)、智慧生活(移动支付 行动生活)、AR/VR创新场域、电子商务等6大领域,是台湾切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也是两岸可以优势合作的领域。可以共同建立两岸产业合作的技术标准。

在融合两岸产业优势时需要加快两岸新旧产业跨界融合,以两岸传统产业合作的稳健基础带动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发展,承载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新兴产业助力传统产业优化结构,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鼓励两岸企业在价值链高端实现深层次的分工合作。

5、依托大陆。大陆经济规模占到世界的15%左右,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30%以上,大陆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也将主要依托大陆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创新合作机制,建构多元平台。

一是注重两岸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抓住大陆“补短板”窗口期;三是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经济市场;四是依托大陆合作开发国际市场;五是分享营商环境改善大陆台商红利;六是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创新创业。

大陆当前要通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来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岸制造业深化合作大有可为:一是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工业园或开发区形式建设机械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积极吸引两岸机械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各类优秀企业进入大陆各种园区;二是创新投资模式,帮助企业克服创办初期的困难,建议大陆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企业投资和产业基金相互合作的模式,为园区内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创造条件;三是引进制造业与产品市场开发同步进行,实行两条腿走路,既注重引进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合作,又注重市场调研,形成制造能力和应用市场开发同步发展。

6、合理分配。“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会有更大的经济外溢效果和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意味着两岸将构建新型产业链,双方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和功能都要适应新的形势,利益分配也会随着位置调整而更加有利与合理。

双方均要推动自身价值链升级,从利润空间较小的价值链中游环节向利润空间较大的上、下游环节移动外,即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阶段,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阶段移动。

在这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业链中的两岸企业通过竞争与合作,可以在合理分配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打造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专利、具备国际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

在大陆境内,台企、陆企与地方政府有更合理的多赢的利益分配。大陆通过加快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发展,以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推动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削弱和打破两岸合作的壁垒,鼓励价值链不同位置的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协同进入两岸产业合作园区,共享制度创新而非税费减免的政策红利。

总之,“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是在当前两岸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可以尝试的新模式,堪称是“两岸经济合作领域的PPP模式”,也是两岸经济合作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两岸经济合作的创新发展体系。

基于新时代国际经济及两岸关系大环境,大陆在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仍将是加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通过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两岸经济合作需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随时调整合作策略和具体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两岸经济合作应以产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行政部门与科研院所为支撑,加强产官学的跨界融合,促进两岸产业全方位融合发展,提升经济系统的涌现功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强两岸制造业合作,构建新型产业链形态,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合作机制,建构多元平台。激发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两岸经济合作中来,也可以保证进入两岸产业合作的企业有利可图,使两岸产业合作具有强自发性和可持续性,且因政府与学界的指导、参与和协助,两岸企业合作也能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目标,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投资风险和融资难度,使该模式的总体效益大于个体效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有助于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增强两岸民众福祉,共建两岸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全面推进两岸民间融合的同时着手统一工作研究

新时代的对台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应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方向,以综合实力为后盾,以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亲情继续培育和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信任与心灵契合,努力引导台湾民众对大陆有正确的认识和印象,增强理解与好感,积极有效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力求创造条件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在突发情况发生时以非和平方式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

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交流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两岸社会互相往来打破隔绝;深化阶段的目标是实现“怎么待我就怎么待你”,即台湾同胞在大陆享有与大陆同胞无差异的平等待遇;认同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即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均认同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

推进两岸社会融合每个阶段对应呈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分别是多元化、平等化、一体化。两岸社会融合是两岸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也是重塑“中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形成两岸民众具有基本政治文化认同、在国际上共享中国人尊严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届时两岸民众只有地域之别,而无身份差异,享有同等的国防外交、公共福利、政治参与等方面的待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国家荣耀。

未来一段时期大陆对台工作将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侧重点是强化政策的针对性与外溢效果,通过政策组合的调整,恢复和巩固台湾岛内的国家统一自生能力,促使岛内民意和政局朝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结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下来的政治对立。如果将这种政治对立的演化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从台湾问题的产生到台海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争统一。背景是在国际势力的干预下两岸形成平衡对峙,双方均在争夺以非和平或和平方式统一对方的主导权。

第二阶段是争统独。背景是随着大陆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并逐步与台湾拉大差距,两岸原有的平衡对峙转为不平衡对峙,但大陆暂不具备和平统一台湾的充分条件,两岸双方的目标变成了大陆仍争取国家统一、而台湾在统一大陆无望的情形下开始争取实质独立。

第三阶段是谈统一。背景是大陆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对台湾取得压倒性优势,并具备足够强的影响力使国际势力不敢冒险对台湾问题进行武力干涉,两岸对峙最终被打破。当前两岸处于第二阶段,大陆方面坚持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降低对立、化解分歧、实现统一,台湾方面则公开放弃国家统一目标。

2016年以来,出现“”政党岛内执政、“”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倾向民众比率增加、台湾民众对国家统一呈现焦虑感和恐惧感等现象,都是两岸关系发展到该阶段的正常反应。

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的内在推动力是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对台推动经济社会融合政策。大陆软硬实力的增强是遏制岛内分裂势力谋求“”的屏障;大陆对台经济社会融合政策是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导向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第三阶段需要构建具有更高权益弹性的两岸统一制度,权益弹性越大,意味着国家制度的包容性越强、化解国家内部矛盾和冲突的概率越大、国家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构建具有更高权益弹性的两岸统一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两岸和平统一综合性框架”。具体内容包括:1.两岸和平统一思想体系——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理论;2.两岸政治关系安排——构建“两岸一中共识”;3.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中华经济联合体”;4.两岸社会交流与融合——构建“两岸特色社会共同体”;5.两岸文化交融共生——构建“21世纪中华新文化”;6.两岸军事互信合作——构建“两岸合作防御体系”;7.台湾涉外事务制度安排——构建“一中框架”下的主权安排。

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创新模式(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战略)-第3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