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

时间:2023-11-22 04:01:46 阅读:664 作者:冬日傲娇菊

小蒲姐前两天收到一个粉丝的提问:怎么测试自己有没有“心脏早衰”?如何避免“心脏早衰”?

Emmm……我挺想回答这个问题的。

可……啥是心脏“早衰”啊?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1张

首先,“心脏早衰”并不是一种疾病。

小蒲姐翻遍了《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都没有找到关于“心脏早衰”的相关内容,到搜索平台上好好搜索了一番,才拼凑出了“心脏早衰”的大致意思。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2张

“心脏早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某些不健康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健康的心脏状况。

它只是坊间流传的一种大众描述心脏状态的新造词而已。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3张

比起“心脏早衰”这个难以衡量的新造词,医学上其实有7个症状,能够简单地判断有无心脏疾病。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4张

1⃣️胸痛或胸部不适

胸痛是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比如心绞痛会持续数分钟,胸骨后出现压迫或紧缩感,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

可引起胸痛的非心脏疾病也有很多,像是胸壁、肋间神经、肺部、食管或颈椎疾病都可引起胸痛。

2⃣️心悸

心悸的感觉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突然发生的心动过缓。

除此之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低血糖、剧烈运动后,都会出现心悸。

3⃣️水肿

心脏问题导致的水肿常从下肢开始,常出现于踝内侧,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早期仅于日间活动后出现,休息一夜后消失。

4⃣️发绀

发绀是一种缺氧的表现,在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会呈现蓝色的异常外观,如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尖、颊部、耳垂和指(趾)末端等。

5⃣️呼吸困难

如果由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了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阶段,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而且呼吸困难的程度会逐渐加重。但是呼吸困难也常由呼吸系统疾病如气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引起。

6⃣️晕厥

心脏病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会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发生晕厥。如心搏停止5~10秒就会引起心源性晕厥。

除了心脏疾病外,尿时屏气、直立性低血压、剧烈咳嗽咳嗽也会引起晕厥。

7⃣️咳嗽和咯血

心脏病发生肺淤血(肺静脉高压)、肺水肿,可能出现咳嗽和咯血的问题。

可引起咳嗽和咯血的疾病还有: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变应性哮喘、肺癌、胸膜疾病等。

有一点很重要:不能光通过这些症状自己诊断心脏病。

这些症状不是心脏病特有的症状,如果出现这些问题,最好去医院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看看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治疗。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5张

“心脏早衰”这个新造词的出现,也能从某个程度上反应大家对于心脏健康的担忧。

有些行为的确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到底如何保护心脏呢?

心脏早衰这个伪概念(心脏早衰的十个标志)-第6张

  • 戒烟、戒二手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导致动脉痉挛和心肌损伤。吸烟还会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被动吸烟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戒酒

喝酒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饮酒后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并不少见。

而且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心肌炎,约20%~30%的慢性酒精中毒病人会出现这种问题。

  • 烹调油每天控制在25~30g

摄入过多脂肪容易造成肥胖,增加心脏负荷。最好少吃饱和脂肪和反式不饱和脂肪食品,每天烹调油需要控制在25~30g的范围内,多吃水果蔬菜和高纤维素食品。

  • 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g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而高血压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应该超过6g。

  • 放松心情

过大的压力和狂躁的脾气也是心脏病发作的诱因。已有证据表明某些情绪状态,如抑郁症和抑制怒气会增大患冠心病的风险。

  • 不熬夜⏰

长期熬夜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激素水平紊乱,导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最好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

  • 定期运动

定期锻炼可以将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减少1/3~1/2。最好一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车或散步等。

果然,比起担心心脏“早衰”,还是趁着年轻,好好保持心脏的健康状况比较靠谱呢。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资料:

  • 安东尼.L.科马罗夫.哈佛家庭医生全书:下册.许宗瑞,李立,付颖,等译.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18.
  •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