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铁路高铁 正文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几代铁路情)

时间:2023-11-22 15:55:21 阅读:584 作者:2RNtFB

铁路发展情况

好大的问题呀,额……目前铁道部是一屁股债,但是我想不会放弃的,银行也说合作要继续,毕竟经济不行,还是要拉动经济的

我国铁路客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代

可以从铁路的类型分为三代绿皮火车动车和高铁

查一首老歌,头两句是--情悠悠 恨悠悠 几代悲欢几代 愁茫茫人生路 处处有关口

二人转四大悲调抄之一袭的大悲调
情悠悠,恨悠悠,
几代悲欢几代愁。
漫漫人生路处处有关口。
你也走,他也走,
弯了腰,白了头,
多少爱和恨都付水东流。

情悠悠,恨悠悠,
几代悲欢几代愁。
青春不常在,人生能多久?
你忍受,他忍受,
心在哭,泪在流,
一代又一代此恨何时休?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是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截止至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几代铁路情)

(4)几代铁路情扩展阅读:

自从中国的高铁网络建成之后,每天的客流量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春节等一些大型节日中,高铁更是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内地,还有着很多贫穷与落后的地方,在高铁网络全面建成之后,在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让中国的经济再次腾飞。

从世界历史上来看,铁路运输对于兵力运输意义重大。而在中国高铁网络出具规模的今天,想要集合十万大军,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半天。

列举出近代中国你所知道的几条铁路的名称(至少5条)

我知道一条亚欧大陆桥
从我国的连云港,直达荷兰的鹿特丹
在江苏的连云港港口,矗立着一座船锚的雕塑,它表明这是新亚欧大陆桥零公里的标志,在它脚下两条铁轨笔直的向西延伸,这是一段漫长道路的起点,也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很久前,海洋还是大陆两端人们沟通的障碍。为这个障碍困扰的人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一座跨越海洋的桥梁。然而这个梦想实现的根基不是根根钢梁,而是我们脚下的这块横跨半个地球,把全世界70%的人口托举出海洋的陆地--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版块,也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基。大陆桥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以横贯大陆的运输系统为桥梁,将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

过去,人类还不能跨越茫茫大海。于是开始探知遥远大陆深处的世界。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拓了横贯亚欧大陆,抵达地中海的商路,大陆桥伴随着悠悠驼铃声显现出它的雏形。

时光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原来海运的货物在原苏联纳霍德卡港上岸改由陆路运输,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抵达欧洲,并与东西欧的铁路网连接,通达欧洲各国。这样,一条横跨亚欧大陆、海运与铁路联运的桥梁诞生了,它成为第一座亚欧大陆桥,也称西伯利亚大陆桥。通过这条路线,比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距离1/3,运输时间也大大节省。它显著的效益使沿线的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运输体系。但这条大陆桥有着先天的不足,它的东端只有一个港口,而且在寒冷的冬季,港口海域还会结冰,几乎无法运输,这制约了西伯利亚大陆桥的发展。

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同样有着大陆桥的梦想。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建设由新疆乌鲁木齐到伊犁的铁路,进而开通进入欧洲的路线。这个被战乱中断的设想在上世纪80年代又得以实施。1990年兰新铁路上乌鲁木齐到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的路段完工,这不仅仅是几百公里铁路的修通,也标志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彻底完成了横跨中国大陆的任务。更具意义的是这条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境内通向欧洲的铁路接轨,一条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诞生了,它将太平洋、大西洋连接起了起来。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上更有优势,而且它的东端有多个天然良港可以选择,能够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

如今横亘在亚欧大陆上的两条近乎平行的大陆桥,成为地图上鲜明的坐标和交通史上的里程碑。它支撑起广阔亚欧大陆的经济命脉,更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

中国总共有几个铁路局

18个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西安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南宁铁路局、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兰州铁路局、乌鲁木齐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

1、哈尔滨铁路局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简称“哈局”。位于全国路网的东北端。

2、沈阳铁路局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简称“沈局”。位于东北路网的中南部,南与北京铁路局、北与哈尔滨铁路局相邻。

3、西安铁路局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简称“西局”。位于西北地区。管内有郑西高铁、西宝高铁、陇海、宝成、宝中、包西、宁西、西康、侯西、太中(银)、襄渝、阳安等重要干线。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几代铁路情)

4、上海铁路局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局之一,简称“上局”。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管辖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

5、昆明铁路局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即原昆明铁路局,是中国铁总管理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的18个铁路局之一,简称“昆局”。

管理昆明铁路办事处以及开远铁路办事处,路局机关设在云南省昆明市,直属铁路大致跨越云南省(不含昭通市)、四川省(攀枝花站(不含)以南区间)以及贵州省部分地区,主要负责管内旅客乘降以及货物运输组织工作。

中国铁路是从哪一年开始建立的,至今的发展史具体是什么

铁路是人类近现代文明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人类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之一,相对于中国这样近200年历经沧桑巨变的国家,铁路的发展史实际上承载着诸多的价值和意义。铁路不仅是物资载运的工具,也不仅仅是联络交通的渠道,在某些层面上,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和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等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几代铁路情)



概而言之,中国铁路的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一,肇始期(1835-1906),此阶段为中国铁路的酝酿和开始阶段,修建铁路动议,铁路网设想乃至第一条自建铁路均由此开始;

其二,近代铁路发更迭期(1906-1949),此阶段有关铁路修建的讨论热烈,但囿于国情和技术局限,实际上修建和发展极为缓慢;

其三,繁荣发展期(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发展历经波折,但在铁路网构建和技术更迭中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的铁路情况

列车的运行、进站、出站、编组都有调度指挥系统控制,并且相关的监测、信号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有专门的铁路局电务部门进行细致维护。
具体设备包括:
1.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由中国铁通专网组网,设有极其严密的反病毒和防火墙设置,IP地址和口令频繁更换,负责执行全部调度方案。
2.站内(或区间线路所)计算机联锁设备或电气集中联锁设备:负责执行管内所有信号机的信号控制,道岔的定位与反位,并且严格执行它们之间严密的逻辑运算关系。
3.区间轨道电路自动闭塞系统:轨道电路负责执行验证运行列车前方,轨道是否被占用,与同线前行列车的追及距离,轨道是否完整良好等。主流的设备是ZPW2000A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轨道载频为1700Hz、2000Hz、2300Hz、2600Hz,调制方法为频移键控。
第六次提速后,中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达到CTCS-2级。
未来的CTCS-3,将会使用更先进的无线调度方案,GSM-R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最新的青藏线、大秦线、胶济线运行。 古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1804年,理查·特尔维域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
1814年,史蒂芬孙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是乔治·史蒂芬孙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号”。
1825年,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后,首条使用高架电缆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列车逐渐取代蒸汽推动的列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236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90个国家提供客运铁路服务。铁路依然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拥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铁路总公司确认将追加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铁路营业里程也将有所增长。追加后,2013年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6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300亿元。预计到2013年底,新增铁路营业里程5500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突破10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
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3月,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后,铁路改革、建设和运营态势良好。客运和货运改革促进了客货运输全面增长。2013年1月至7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2.2亿人,同比增加1.2亿人,增长10.9%。
2015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8亿元,超额完成238亿元;铁路新线投产9531公里,超额完成1531公里,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是历史投资完成最好、投产新线最多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一五”多完成1.15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比“十一五”多完成1.59万公里、增长109%。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应运而生,能在轨道上运行的蒸汽火车头问世。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在盛况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列车,由设计者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共运行了31.8公里。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19世纪50年代是英国铁路修建的高潮时期,1880年主要的线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国性铁路网已形成,路网总长达32000公里。 部分国家修建第一条铁路的时间表国家 修建时间(年份) 英国 1825 意大利 1839 美国 1830 瑞士 1844 法国 1832 西班牙 1848 比利时 1835 秘鲁 1851 德国 1835 印度 1852 加拿大 1836 澳大利亚 1847 俄罗斯 1837 南非 1860 奥地利 1838 日本 1872 荷兰 1839 中国 1876 部分国家铁路总长国家 铁路总长度(公里) 美国224792中国 112000 俄罗斯 84158 印度 63327 加拿大 57042 德国 41300 阿根廷 35753 法国29488巴西 29487 日本27400墨西哥26662南非24487波兰 19419 乌克兰21891意大利16668英国16208西班牙 14832 哈萨克斯坦 14205 瑞典 11000 罗马尼亚10646发展趋势
据《2013-2017年中国铁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分析,铁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客运的高速化和货运的重载化。
各国铁路客运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高速、大密度,扩编或采用双层客车。
第一,在货物运输方面,集中化、单元化和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是各国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
重载单元列车是用同型车辆,固定编组、定点定线循环运转,首先用于煤炭运输,后来扩展到其他散装货物,对提高运能,减少燃油消耗,节省运营车、会让站、乘务人员等都有显著效果,经济上受益很大,如美国铁路货运量有60%是由单元列车这种方式完成的。俄罗斯曾试验开行了重量为43407吨的超长重载列车,列车由440辆车组成,全长6.5公里,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情景十分壮观。
现代铁路的列车性能已趋于能源和维护费用的极限。
第二,在电气化铁路上,采用最高用电量控制技术,即在峰值时,可自动地暂时切断采暖等用电,以保证正常牵引用电。
日本及西欧各国大部分电气化铁路都采用了远动系统。这种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从有接点的继电系统,到无接点的半导体电子系统,直至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三,在硬件方面,各国都在加强铁路机车车辆的技术改造。
随着内燃机车代用燃料的出现,对传统内燃机车发动机重新优化已成必然,大部分电力机车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这种电机尽管有良好的牵引特性,但易发生空转。采用交流电力机车已是发展方向。
重在发展轻型化车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耐大气腐蚀的耐候钢、热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玻璃钢、泡沫聚氨酯、合成纤维布等聚合材料以及精密陶瓷材料,还有光导纤维、超导材料都逐步在铁路机车车辆、集装箱、线路、隧道、桥梁、通信以及接触网等各方面被普遍采用。
第四,在营运速度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铁路旅客列车速度大致分为三类:1,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时速300公里以上)。2,准高速铁路(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普通铁路(简称:普铁,时速200公里以内),高铁和准高铁详见高速铁路词条。这里简略介绍普铁速度,普铁速度突飞猛进起于1997年前后,发现用金属应力作用克服金属的热胀冷缩,这样就消除了铁轨之前的每十米要留得缝隙,而是在距离1公里-2公里左右有一个不留缝的粗壮的死接头(出厂时已作好),其余都是光滑的连成一体的轨道,而后又由于科技进步实现了机械化和精密化检修,现在普铁每几年维修时直接把新道砟铺在旧道砟之上夯实,不用再象过去一样筛砟挖道床等,使普铁路基越来越宽大厚实,加上轨道和车体的改进,现在条件好的普铁都飚到180公里/小时以上。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几代铁路情)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 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05年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 300余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 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1890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

1887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公里,1891年完成。至1893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公里。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毫米轨距的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1895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1000毫米窄轨铁路,1910年完成通车。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通车后,于1901年从芦沟桥展筑至北京前门。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1898年清政府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修建关外铁路,即现在的沈阳至山海关铁路。同年,清政府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修建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广州至三水的广三支线。后以合兴公司违反合同规定,清政府于1905年收回筑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别建筑。1904年完成广三支线,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8年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16年完成广州至韶关段。

英国取得了道口至清化焦作矿区铁路的筑路权,由英国福公司承建,1907年完成。又取得了广州至九龙铁路的筑路权,后由中英两国合建广州至深圳段,1911年完工。

清政府向英国银公司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由英国公司建筑南京至上海铁路,于1908年完成。并重建淞沪铁路作为支线。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铁路,由于江苏、浙江两省官绅反对在英国控制下修建铁路,各自组成公司分别修建上海至枫泾及枫泾至杭州段,于1908年完工。杭州至宁波的铁路从宁波开始建至曹娥江边,因桥梁未能建成而停顿。

英国取得了天津至镇江的筑路权后,将天津至韩庄段让归德国承建。韩庄至镇江段归英国承建。1908年签订借款合同时,上海至南京铁路即将建成,遂将铁路终点由镇江改为南京对岸的浦口,此路改称津浦铁路,1912年建成。

1898年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建筑柳林堡至太原的1000毫米窄轨铁路,称为正太铁路,即现在的石太铁路,于1907年完工。

承建芦汉铁路的比利时银团(后改为俄法比银团)在建筑芦汉铁路的同时,承建开封经郑州至洛阳的铁路,称为汴洛铁路,为芦汉铁路的支线。1903年签订汴洛铁路条约,于1909年完工。是现在陇海铁路中的一段。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撤销中国铁路总公司,允许组织商办公司修建铁路从1907年至1921年的15年内,建成了九江至南昌、齐齐哈尔至红旗营、斗山至北街、潮州至汕头、个旧至碧色寨以及漳州至厦门的铁路,都是较短的次要干线。

自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是通往西北铁路干线的首段。清政府决定用官款自行建筑。这条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用了四年时间于1909年建成,全长201公里,是我国以自己的技术力量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912年至1923年间展筑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称为京绥铁路。

辛亥革命后,从1911年至1949年这38年内,修建铁路的技术力量有所发展。

1913年日本从中华民国政府取得修建满蒙五条铁路的特权,即四洮、开海、长洮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强占东北铁路。其中属于有借款权的有:吉长、四洮、洮昂、吉敦等线;属于有委托营业权的有: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及沈山等线;属于委托承建和经营的有敦图、拉哈、秦海等线。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作价让给伪满政权。此后日本将哈尔滨至长春段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段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37年改为标准轨距铁路。孟家屯(长春附近)至旅顺间原修建为1524毫米轨距的铁路,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子(长春)以南的南满支线转让给日本,日本则于1904~1906年间将孟家屯至旅顺间铁路改为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1907年又改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铁路。

1921~1930年的10年内,东北地方政府以地方拨款修建了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等线及大通支线。以上是中国东北地区从1911~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前的铁路建设情况。

1912年中国政府与比利时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向东展延至海州,向西展延至兰州,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称为陇海铁路。这条铁路的开封至徐州段及洛阳至观音堂段于1915年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停顿。1921年起由荷兰、比利时两国分别担任东西段的展筑工程。东段铁路及连云港港口工程由荷兰公司承建,于1925年通至海州;西段1934年通至西安,1936年通至宝鸡。

1932年山西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大同至风陵渡的南北同蒲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于1935年完成。北同蒲铁路自大同至太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时期改为标准轨距;南同蒲铁路自太原至风陵渡于1956年改为标准轨距。

粤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段工程艰巨。1929年中国政府派鸿勋主持修建,于1936年完工。从此,自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并与广九线接轨。

1930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于1933年完成,并建成金华至兰溪支线。以后向西展延至江西省,称为浙赣铁路,于1936年通至南昌,1937年通至萍乡,与株萍铁路联接。

1932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后又建筑芜湖至南京段。1935年自南京至孙家埠全线建成通车。1934年中国政府为将淮南煤矿所产煤炭运至长江边,决定修建从田家庵至裕溪口铁路,称为淮南铁路,于1935年完成通车。

沪杭甬铁路的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6年继续开工,同时修建曹娥江桥,于1937年11月完成1933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为沟通钱塘江两岸交通拨款兴建钱塘江桥,桥址在杭州闸口,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35年开工,1937年9月完成。至此,上海经杭州至宁波的沪杭甬铁路全线通车。当时中国全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已经开始。在抗战开始以前不久,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还有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以减少绕经上海的运输量,于1936年建成通车,后于1944年拆除。计划修建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于1937年开工,1938年从株洲铺轨至兰田后停工,并于1939年拆除。1936年开始修建重庆至成都的成渝铁路,仅完成一部分路基工程和个别隧道和桥墩即停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修建铁路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也有一些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开始有了制造机车车辆的能力。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主要有湘桂铁路、滇缅铁路、叙昆铁路、湘黔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宝鸡至天水段。湘桂铁路原计划从衡阳开始经桂林、柳州、南宁至友谊关(当时称为镇南关)。衡桂段于1937年10月通车,1939年12月通至柳州。后因战争原因,柳州至南宁段在建成柳州至来宾段后即停工,南宁至友谊关一段亦仅建成友谊关至明江段。滇缅铁路是从昆明至中缅边境的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1940年从昆明至安宁段建成通车,安宁以西则因战争原因停工。叙昆铁路是从昆明至叙府的铁路,也是采用1000毫米轨距,到1941年建成昆明至沾益段后停工。湘黔铁路是从柳州至贵阳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横越云贵大山脉,工程艰巨,1939年开工,1944年从柳州至都匀段建成通车后即停工。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于1939年开工,1945年建成通车。当时陇海西段未被日军侵占,铁路仍维持运营,为运营需要用煤,于1941年建成咸阳至同官煤矿的咸同支线。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修建新线如下:在华北地区有北京至古北口铁路、石家庄至德州铁路、新乡至开封铁路、东观至潞安铁路等,共长608公里;在东北地区有图佳、拉滨、长白等线,共长4752公里;在海南岛有榆林港至北黎铁路及八所至石碌铁路等共长254公里。均为 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

在台湾省,1907~1947年先后修建了台北至淡水、新竹至彰化等铁路,共长 645公里;基隆至台北等复线109公里。轨距均为1067毫米。

中国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45年这70年中,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5523公里。到 1949年可以通车的铁路为21989公里。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修建铁路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从北向南推进,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陇海、京汉、南同蒲、浙赣、南浔及粤汉等铁路先后修复通车,并开展运输业务。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为了加强既有线的运输能力,修建双线、扩建枢纽编组站、改善线路的平剖面及轨道结构、建设电气化铁路、设置自动闭塞,以及发展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业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丰台至沙城、集宁至二连浩特、兰村至烟台、黎塘至湛江、宝鸡至成都以及鹰潭至厦门等铁路。1958~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萧山至穿山、包头至兰州、南平至福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并重建了柳州至贵阳的铁路。1963~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重庆等铁路。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贵阳至昆明、通辽至让葫芦、成都至昆明等铁路。1971~1975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北京至原平、焦作至枝城、通县至古冶、株洲至贵阳等铁路。1976~1980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阳平关至安康、太原至焦作等铁路。1981年又建成北京至通辽、襄樊至重庆等铁路;枝城至柳州以及芜湖至贵溪等铁路亦相继完成。

以上新铁路干线的建成,使铁路先后伸展到烟台、宁波、福州、厦门、湛江等沿海城市和港口,继而又伸展到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初步改变了中国过去偏重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布局,使大陆上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除西藏拉萨外)均有铁路同首都北京相连,并沟通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铁路运输。

新建的支线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平顶山、西户等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铁岭、法库、女儿河、丰城、洛宜、包白、新密等线;三年调整期间建成的有泰肥、海拉、向乐、博新、北黑等线;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吉舒、娄邵、汤林线的伊乌段、牙林、符夹、镜铁山、吉兰太等线;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开阳、芜铜、宁菏、红会、东川、汝箕沟、郭查、漳坎、杭长、醴茶、盘西、长林等线;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万白、烟白、嫩林、宜珙等线;1981年建成阜淮等线。

到1981年止,在原有铁路线旁增建第二线的双线工程主要有北京至上海、北京至衡阳以及其他铁路的运输繁忙区段。将原有铁路改建成电气化铁路以增加运输量的有宝鸡至成都、宝鸡至天水以及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建成的枢纽共有42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京、郑州、武汉、天津、上海、沈阳、太原等,这些枢纽中包括87个编组站。这些枢纽根据运输的需要,还在不断扩建中。

到1981年底止,全国大陆上铁路营业里程是50181公里,另有地方铁路3725公里。在这些铁路线上共有隧道4493座,长度总计2010公里,最长的隧道长 7.032公里;共有桥梁28945座,长度总计1344公里。1949年前,黄河上只有两座铁路桥梁,长江上则没有铁路桥梁。到1981年止,跨黄河的铁路桥梁共有16座,跨长江的铁路桥梁共有7座。其中南京长江桥最长,计长6772米,此外还有新型的来宾红水河预应力斜拉桥和安康汉江薄壁箱型斜腿刚构钢梁桥也都相继建成。

32年内中国铁路大修更换新钢轨共41614公里,钢轨类型逐渐加重,到1981年止,每米50公斤的钢轨长度约占营业铁路总长的50%。线路和桥梁等设施逐年进行改建和加强,铁路设备的技术标准也逐年提高。实际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

1949年前,中国铁路用的机车车辆,极大部分依赖进口。1949年以后,中国铁路逐渐建成机车车辆工厂。1952年开始自制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自制内燃机车,1960年开始自制电力机车。到1981年止,三种机车的总台数为1949年的2.5倍;客车的总辆数为1949年的4倍,货车的总辆数为 1949年的5.7倍。主要干线上的列车牵引总重由1949年的1600吨提高到1981年的3500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也逐年增长,到1981年,中国铁路承担的年客运量为9.53亿人,占当年全国现代化旅客运输的24.3%,为1949年的9.2倍;承担的年货运量为10.77亿吨,占当年全国现代化货物运输的49.4%,为1949年的19.2倍。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