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科学喂养宝宝这份(宝宝饮食知识小科普)

时间:2023-11-21 19:28:34 阅读:181 作者:网玩人

来源:【中国科普网】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重视婴幼儿喂养方式,科学带娃观念日渐崛起,但是,宝宝在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该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宝爸宝妈们最头疼的事。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中国营养学会对外发布了新版《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其旨在帮助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地喂养婴幼儿,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得到健康生长和发育。

科学喂养宝宝这份(宝宝饮食知识小科普)-第1张

科学喂养宝宝这份(宝宝饮食知识小科普)-第2张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0—6月龄宝宝吃什么?纯母乳不需要补钙

0—6月龄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相对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是,由于婴儿的胃肠道和肝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然较低。

“母乳作为经历亿万年进化而产生的乳腺分泌液,是婴儿出生后的天然‘喂养物’”。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解释,对于婴儿来讲,母乳甚至超越一般食物,它不但给婴儿提供营养还有帮助,就如同出生前的脐带,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母体提供的延伸性保护。

大量科学研究显示,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可以让儿童健康生长,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儿童期肥胖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成年期2型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而且还较少患过敏性疾病。

“这得益于母乳中的蛋白质、低聚糖等各种成分。”汪之顼介绍,母乳本身为低敏,不易引发过敏,同时,所含的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能促进肠道大量益生菌生长,可以有效阻断外部过敏源进入身体,并帮助肠道免疫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母乳喂养还可以帮助妈妈产后形体恢复,减少产后抑郁,并降低肥胖、肿瘤和其他慢性病风险。

就婴儿普遍存在缺钙的问题,汪之顼表示,原因在于维生素D的缺乏,这是帮助钙吸收的重要因素,因此,婴儿出生后,应每日给予补充10微克的维生素D,也就是400国际单位(IU)。

母乳喂养需要补钙吗?“不需要。”汪之顼解释说,乳类食物含钙丰富,包括人乳也是如此,所以,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要,并不需要额外补钙。

满6月龄婴儿如何添加辅食?从泥糊状食物开始

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但满6月龄时如无特殊情况必须添加辅食。”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强调。

现有研究证实,在婴儿4月龄时提前添加辅食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以及将来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然而,过晚给婴儿添加辅食则会增加贫血和营养素缺乏的风险。

盛晓阳介绍说,添加辅食首先从肉泥或肝泥、铁强化谷粉等糊状食物开始,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然后由一种逐步到多种,最后达到食物多样化,不盲目回避那些易过敏的食物,比如鸡蛋、小麦、鱼、坚果等。要重视动物性食物添加,尽量少加糖、盐,以保持食物原味,但是要有适量的烹调油。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提前或推迟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比如过敏及过敏高风险婴儿,稍微早一点添加辅食有利于对过敏物的诱导耐受,降低食物过敏风险,但这要经过医生的诊断,由医生做专业决定才可以。早产婴儿由于出生体重、出生情况不同,辅食添加需个体化决定,还有罹患慢性疾病,生长发育异常的婴儿,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不同食物提供不同营养素,只有多样化食物才能满足较大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此次发布的新版婴幼儿膳食指南明确,7—12月龄婴儿每天所需辅食量,包括20—75克的谷物类,25—100克的蔬菜,等量水果,15—50克的蛋类,至少是一个蛋黄,以及25—75克肉禽鱼类。如果辅食以谷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时,需要额外增加不超过10克的烹调油,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额外加盐。

12—24月龄幼儿,每天谷物类增加到50—100克,蔬菜和水果各增加到50—150克,仍然保持每天一个鸡蛋,或至少半个,肉禽鱼50—75克,油5—15克,可以有少量盐,但不超过1.5克。

良好生活规律怎么养成?由回应式喂养到规律进食

随着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进展,母乳喂养将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的递进。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应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及时做出喂养的回应,这种方式就叫回应式喂养。简单来讲,就是宝宝发出吃奶信号,妈妈及时发现接收后,做出喂奶的回应。

“哭闹是婴儿饥饿的最晚信号。”汪之顼建议,应该避免,不然会增加哺喂困难。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婴儿出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

一般来讲,2月龄后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喂哺间隔会相应延长,尤其是在夜间,喂奶次数减少有利于婴儿睡眠。

盛晓阳建议家长合理安排7—24月龄婴幼儿膳食。比如早上7点母乳喂养,或者鼓励幼儿尝试家庭早餐。上午10点母乳,中午12点与家人一起吃午餐,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增加黏稠、颗粒大小,由少量逐渐到替代一次母乳,并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达到食物多样化。下午3点母乳,傍晚6点与家人共同吃晚餐,同样是从少量泥糊状食物开始。晚9点母乳,如果辅食添加足量,婴幼儿夜间喂养的需求会减少。另外,从辅食添加初期,每天母乳喂养5—7次,逐渐减少到1岁时不超过4次。

此外,父母或者喂养者自身应保持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成为婴幼儿模仿的榜样。允许婴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并协助其自主进食,培养孩子的进餐兴趣。

盛晓阳特别提醒,孩子进餐时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