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轨道交通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发展轨道交通环境)

时间:2023-11-20 17:15:15 阅读:806 作者:rr5gqO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有轨电车,俗称“小轻轨”,成为各地解决交通问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一个发展趋势。

杭州地铁工地发生的塌陷事件,为全国敲响了警钟,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市场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采访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8月12日,《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规划确定宁波市在2008年至2015年间,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72.1公里。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宁波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公共交通,优先解决居民出行难的一项“民心工程”。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三主三辅六条线,线网全长247.5公里,共设换乘站19座。

日前,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也已完成,指挥部正在积极开展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动建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在明年年内就可动工,力争2014年建成通车。

同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2号线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能够开工,力争在2015年之前实现建成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近期建设规划。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向记者介绍,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陆续开展了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危害性评估等专题的研究和土地预审等工作。今年10月13至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在宁波召开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原则通过了该科研报告。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已完成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开展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管线调查,完成了初步勘察,启动了征地拆迁前期调研和方案制订等工作。交通疏散、先行拆迁、站点站口同步开发建设等开工前的各项研究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水平说,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指挥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配齐了各处室的负责人,引进和调入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积极探索了适应轨道交通工作实际的人事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拉动内需促进增长

金建明对记者说,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象征,是一个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展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能完善城市功能,也是宁波市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

宁波建设轨道交通,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加强中心城区10大重点功能区块间的联系,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宁波组团式、集群式的城市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区间的沟通,形成整体优势;同时,轨道交通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

在谈到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时,金建明告诉记者,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宁波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基本面总体健康,但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已经显现。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能有效扩大投资,轨道交通是一项投资巨大的浩大工程,到2015年宁波将先后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72.1公里,总投资估算253亿元以上。

金建明说,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沙石等原材料和各种功能的建筑设备和车辆,这不仅能拉动宁波当地的消费,同时对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的消费会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敲响警钟居安思危

杭州地铁工地的塌陷事故对宁波即将全面动工的轨道交通工程来说是一个警示。目前,宁波的轨道交通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工程质量安全,做了地质、科研、技术、事故处理等安全预案。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发生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各种渠道尽快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吸取事故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发生。

为保证施工安全,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在积极制定两套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一套方案针对指挥部内部,一旦发现情况,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目前应急体系已经建立,方案正在论证当中;另一套方案针对市一级层面,联合城管、城建、消防等部门,方案正在策划,等待提交。

据记者了解,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五个部分:勘察和设计属于前期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监理工作的职责,是对施工的有效监督;最后的监测也很重要,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发生。金建明说,只要严格按照这些程序走,施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近日,在宁波中山东路天一广场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已经围起了很多工地,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而且里面纷纷架起了钻机,“轰轰”地进行着作业。据欧阳水平介绍,这些钻机正在对天一广场地段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些钻机最深能钻到100米以下,获取的岩土样本将送往专门的地方进行分析测试,为轨道交通天一广场段提供设计参数。

欧阳水平表示,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能有效减少工程的缺陷和漏洞。目前,指挥部正在从勘察和工程设计上下苦功,密切跟踪工程的设计,加强监管力度。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

  1. 随着多个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根据现有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要比“十一五”末明显提高,并鼓励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展高效铁路。

  2.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轨道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3.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研究显示: 2009-2013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4.23%。2013年,为2408公里,同比增长17.01%。

  4. 且单条线路的平均长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27.76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29.83公里。2013年,平均线路长度为29.73公里,较上年有所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行业报告分析显示: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设占主导地位。

  5. 2010-2013年,我国地铁运营里程逐年增长,占城轨交通的比重有所提升。2013年,地铁运营里程为2050公里,占城轨交通的比重达到85.13%。在客运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

  6. 2009-2013年,我国城市客运量中,公交客运量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始终在60%以上。出租车客运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年为31.32%,但下降幅度较小。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8.51%,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城市客运轮渡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逐年下降,2013年仅为0.08%。

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到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45亿;到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65亿,增长率为23.19%;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81亿,预计2014年将有可能达百亿规模。
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预测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巨大的人口涌入城市,将意味着公共交通需承担起更多运量。而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转入运营,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将超过200亿人次。
201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际论坛14日在深圳举行,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围绕新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以及开展第三方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研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发展迅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说,十几年前,地铁还只是北上广等少数城市的“风景线”,但90年代后,中国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发展迅速,这十几年来建成了50多条线路,约1600多公里的运输轨道。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总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这使得轨道装备的市场前景巨大,已经向建设健全产业链发展,许多企业都希望进入装备的生产和供应领域。
高毓才说,我国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国产化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在信号设备制造生产领域也同样如此,从只有一家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至10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开发。到民营企业将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开发建设中来。因此,为了规范市场,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装备的安全质量,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市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装备的安全可靠,自2011年9月起我国正式在城轨技术装备领域建立独立第三方认证制度。最后,这个认证制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上海地铁已在此方面做出一些尝试。高毓才表示,希望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能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保障城市轨道装备生产的安全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2012年完成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2013年投资2200亿元,将建成290公里。全国已批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35个城市,线路里程合计5720公里。
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截止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随着行政审批权及开放民间投入资金,城市轨道交通将出现建设潮,年均增长里程在500公里左右。结合当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3-4万亿元。
据行业内估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轨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0-7000公里。
根据公布的城际轨道规划,不仅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总投资规模就高达3700亿元,其中2012年-2020年期间计划完成1180亿元。而江苏省计划在十二五完成860亿元投资后,十三五期间再投资2100亿元修建城际轨道。
太原轨道交通规划新增3号线,目前正在筹备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启动实施。
2016年1月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拟投3248亿。目前,该规划方案力争一季度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不仅仅是城轨市场的潜力,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将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有望带动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发展。而铁路装备制造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发展轨道交通环境)

太原轨道交通的环境报告

1、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评价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较好地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网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要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将大大加快太原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强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带动中心城区以外用地的开发和建设,促使中心城区和周边组团的均衡发展,协调城市功能分区,引导城市向着总体规划确定的方向发展。
轨道交通以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性强的特点,被誉为“绿色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在线路走向和交通制式的选择上,很好地满足了城市景观要求和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线路同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带动,起到挖掘太原历史文化内涵的作用,整合目前处于分散形态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互交织,整体体现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与国家能源政策、建设部的相关要求和产业政策相协调,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同时推动城市的快速协调的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
(1)景观影响评价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在主城区内及主要景观临近区域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通过,不会对城区景观造成影响。高架段线路在晋祠景区规划范围之外,且受道路两侧城市建筑物和地形的遮挡,对距离线路相对较远的晋祠景区不会造成破坏。
(2)声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高架段两侧将会形成较大范围的噪声超标区域,若轨道交通采用道路中部架设的方式,将会对沿线经过地区(特别是临街第一排建筑)的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与列车运行速度及行车对数关系密切。
地下线路的主要噪声源为列车运行产生的结构振动二次辐射噪声以及风亭、冷却塔产生的噪声。地下线路对建筑物室内结构噪声的影响一般位于线路两侧20m以内区域。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3)振动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地下线和地面线段振动影响范围较大;而高架线路段振动影响范围较小。在高架线路段建筑物距线路水平距离大于10m的条件下,均能满足“居民、文教区”标准要求。地下线区段受行车速度,线路埋深、隧道断面形式及地面建筑物类型等因素影响,其影响范围各不相同。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基本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中心线敷设,沿线两侧既有建筑物以Ⅰ、Ⅱ类建筑为主。地下线路在采取一定的工程减振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对两侧建筑的影响。对于新规划的区域,线路两侧用地预留一定的控制距离。
(4)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规划线网主变(包括110kV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动力机车等)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贡献值或影响均在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值以内。因此,在采取了必要的电磁防护措施(如变电站进出线缆采用地下屏蔽线缆、选购电磁辐射水平低的设备等),在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5)水环境影响分析
太原市主城区外兰村泉域、晋祠泉域保护范围较大,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无法完全予以绕避。本次线网规划中的2、4号线以地下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7号线以地下线和地上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以及水量限控保护区。南寨停车场、三给停车场、柴村车辆段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内,阳曲车辆段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1、3号线以地下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6号线分别以地下线及高架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其中,部分地下线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和泉域重点保护区; 4号线、5号线以地下线形式进入晋祠泉域保护范围。南寒停车场、西山停车场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袁家庄车辆段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质重点保护区。奥体中心停车场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施工期和运营期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停车场、车辆段和综合维修基地。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及综合维修基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均可以就近纳入相应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太原市污水处理负荷和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6)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在完成相同客运周转量的前提下,替代地面公交系统会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改善太原城市大气环境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轨道交通规划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地铁运营后地铁内部进出客流产生的污染物、地下车站风亭异味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以及车辆段各设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类比可知,风亭排放异味在下风向10~25m范围内达到嗅阈值,25m以远处已无影响。
(7)文物保护影响分析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各线路基本沿城市道路及国道中心线行进,除部分线路以地下线的形式穿越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以及太原市划定的地下文物一、二、三类控制保护区外,线网基本绕避了已知的文物保护单位,距离最近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30m,且均未进入建设控制地带。线网规划的车辆段和停车场均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1、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措施
城市规划部门在编制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进一步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详细的线路走向、敷设方案和车站选址、布局,结合环评预测结果,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功能,避免对既有或规划社会关注区造成环境影响。
2、泉域保护措施
(1)根据《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涉及泉域保护范围的建设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水资源影响评价,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同时,结合水资源评价的保护措施优化设计。
(2)位于泉域保护区路段车站污水,务必集中收集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泉域保护范围内。
(3)施工期加强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水泥等材料堆放和搅拌混凝土时妥善保管,避免材料风吹飞散和污水横流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3、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
(1)为保护好地下文物,建议具体工程在建设前期,应对线路沿线区域进行细致的文物勘探工作,根据勘查结果进一步优化设计,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施工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施工期间严格限制施工工艺,防止爆破等施工方式对文物古迹产生不利影响。
(3)对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车站站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做到与周边街区风格协调统一、平面布局清晰、空间展开序列完整以及形体、色彩、质感处理协调,从而构建与周围景观和文物单位相协调,激发美感的人工景观。
(4)加强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沿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监测和监理工作,防止因工程建设所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4、噪声控制措施
对轨道地上线沿线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区段采取声屏障措施;对地下车站的风亭、冷却塔,可采取合理选址、风机加装消声器、选用低噪声冷却塔等措施;选用具有降噪减振效果的钢轨、道床、扣减及列车车型,有效控制轨道交通二次结构噪声;运营期定期维护、保养轨道交通车辆、车轮和轨道;在环境要求较高路段,可以限制列车运行速度,减轻声环境影响。
5、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在机车选型上建议除考虑车辆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要考虑噪声、振动指标,优先选用噪声、振动低的车辆;对线路穿过的居民区及根据预测结果受线路振动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区段采取减振措施;建议对距线路水平距离在10m内(包括穿越)的振动敏感建筑物,在施工阶段采取加固措施,并对建筑物进行位移监测、沉降观察。
6、电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议110KV/35KV主变电选址应尽量远离居民小区或学校、医院等单位,并在用地允许时,对主变电站周围进行绿化,或者将主变电设计为户内型,增加对电磁的屏蔽效果,同时可以节约占地。
7、水污染控制措施
(1)为了减少污水排放量,生产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进行中水资源化(绿化或冲洗路面、冲厕等),剩余污水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续进入污水处理厂。
(2)建议车辆段使用高容量全封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3)对于基坑施工产生的疏干排水,应优先将其用于已完成土建施工任务疏干段的回灌或补偿沿线绿化用水。
8、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结合风亭噪声的2类区达标距离和风亭异味的影响范围,风亭选址距离己建或规划的学校、医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点尽可能达到控制距离以远。如条件受限,无法达到上述控制距离要求,则应将风亭排风口设置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且排放口背向环境敏感点。若条件许可,可在风亭四周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
9、固体废弃物影响减缓措施
隧道出土使用临时挡护,采用夜间出渣,渣土清运统一由专业清运公司来完成;弃土运送到渣土管理部门指定的储运场消纳处置,并可配合用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如道路路基用土、房地产基础用土等;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给环卫部门定时清运。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的实施,对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及推动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轨道交通运营所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水等影响通过采用各类防治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太原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实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某些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措施后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总体可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角度,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是合理可行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太原轨道交通信息网)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发展轨道交通环境)

城市轨道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随着私家车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宁波市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峻。有数据显示,在最拥堵的路段,上下班高峰时段塞车时间近半个小时,市民出行困难增加。这一现象会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加剧。为进一步保障和推动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宁波市政府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前期工作,2004年10月《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这个规划,宁波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将辅设三主三辅共计6条快速轨道,共计223.4公里,预计2007年后动工建设。223.4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若按地铁5.5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1228.7亿元。若按轻轨2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446.8亿元。数百甚至千亿的投资是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此庞大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在规划建设初期应该做好各种调研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从规划建设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和设备选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职称论文发表中心
笔者在对国内外地铁建设发展运营情况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宁波地铁的建设有点帮助。
一、宁波市交通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私家车、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宁波交通又面临各种困难,其原因主要有:
1私家车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宁波私家车年增长率在50%以上。2003年宁波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全市汽车拥有量超过21万辆,汽车年增长率呈放大趋势。市区道路交通量相应也呈高增长态势,平均增幅近20%。最拥堵路段交通量增幅达30%左右。道路交通量中私家车比重已接近45%,私家车对道路交通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如此高速的私家车和道路交通量增长,远远超出道路基础设施可能的增长速度,宁波市的道路交通状况正进入高度脆弱的敏感期。
2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宁波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周边地区人口和外地人员迅速向市区及城市组团集中,全市人口总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底宁波市户籍总人口为549.07万人,常住人口606.3万人,市区总人口207万人。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市域人口规模将达620万,201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640万,市区人口将达到300多万,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700万。
3城市交通过于平面化,缺乏快速交通通道。宁波处于从中型城市向大城市转型的阶段,整个交通体系过于平面化。街道虽较宽,但十字路口和斑马线较多,车速较慢。缺乏城市高速环线和贯通全市东西南北的快速主干通道。
4公交系统过于单一。在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宁波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依然单一,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启动,部分地段公交运行环境恶化。从中长期来看,宁波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就必须依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多方位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成为主流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不同的形式,相继经历了马车时代、有轨电车时代、公共汽车时代后,现在正步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传统公共交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运量、快速度、高准点、低能耗和轻污染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的不足。从长远战略发展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轨道交通全称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地下铁道。俗称地铁。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使用重型轨道交通系统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Rai1R即idTransit)来定义地铁。地铁是由电力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地理情况和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最大运量单向每小时达5万~8万人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线路全封闭,在市区内全部或部分位于地下隧道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地下铁道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新的发展趋势是:为了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许多城市将地铁系统大部分采用高架形式。

二是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各国评价标准不一。主要包括:有轨电车系统、单轨交通系统、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

三是城市市郊铁路。又称城市市郊快速铁道系统,是由电气牵引或内燃机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的卫星城之间,以地面专用路线为主的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另外轨道交通还有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

当前,人类城市环保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污染中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如今城市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和燃煤污染变成了交通尾气污染。据统计,中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悬浮颗粒、氧硫化物、氮氧化物、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城市交通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虽然我国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但由于车型、燃料、保养维护不善等原因,使单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均高于国外。

轨道交通具有污染少的特点。在所有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是最节能的一种方式。以每百千米人均能耗为例,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1.9%;无轨电车是小汽车的10%;快速轨道交通是小汽车的6.2%。在大城市中,如果轨道交通客运量达到50%左右,CO和氮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可分别降低92%和86%,乘坐小汽车出行要比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平均每年每人多产生4.1千克的氮氢化合物、28.6千克的CO和2.3千克的氮氧化合物。同样,城市交通引起的噪声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些大城市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了80分贝(A),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还有轨道交通的运量大、速度快。地铁的运输量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万~3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的客运量每小时最多1万人。对大城市而言,客运量特别大的地区,常规的公共交通已远远不够,如果无限制地增加车辆,将使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拥堵。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都在30千米/小时以上,比公共电汽车要快一倍以上。如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坐地铁可能只需半个小时。从运行方式看,轨道交通在舒适、准时等方面,都优于常规公共交通。还具有占地面积小,节能、污染少等明显的优点。可见,轨道交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同时也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快速轨道交通充分利用地下和地面空间,能减少城市交通用地,节约拆迁和安置费用。同时由于快速轨道交通的安全、正点、舒适、快捷、大容量、污染小的特点,使其成为新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因此,建立和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实现环保节能城市的必然选择。

轨道交通发展较好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1.27亿人生活在37.8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而且80%居住在城市,因此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在日本,人们几乎看不到交通拥挤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日本一直致力于发展大城市的公共轨道交通。东京最大的车站新宿车站始建于1885年,有11条地上地下线路和33个站台,是日本第一大车站。据悉,每天在这里上下车的乘客一共有347万人,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上平均每天客流量最多的车站。由“电车”和地铁组成的星罗棋布的电气化轨道交通网由于载客量大,方便快捷,目前已成为东京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这里虽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一切都井井有条。这里仿佛就是日本公共交通的一个缩影,四通八达,结构合理,运营顺畅。此外,由于轨道“电车”和地铁都是电力驱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帮助都市改善了大气环境。

从绿色环保方面论述发展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与酸雨;减少公共空间与家里之噪音;减回少农业区与敏感地区之都答市化;减少街道尘土与污垢。
社会方面: 降低市街犯罪(更多“眼睛”在街上);增进个人运动与健身;提高市区生活品质;减少交通肇事的生命损失;减少交通拥挤所损失的时间;减少穷人与资深公民(Senior Citizen,意指老人或长者)买车的需要;减少儿童在私用车内的时间。
经济方面: 降低能源费用;减少能源短缺的伤害;活化邻近商业活动;降低健康照料的费用; 减少因肇事受伤、压力与交通拥挤所浪费的时间;降低所有交通费用。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