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我找到了居家工作的乐趣(我的工作是母亲读书笔记)

时间:2023-11-21 02:05:39 阅读:289 作者:流年的伤

2020年一场疫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办公模式,居家办公。

想象中的居家工作,省去了上下班的通勤时间,8:55起床9:00工作,全方位享受居家的自由和肆意。但事实并非如此,居家工作似乎更累了。

对此朋友圈哀鸿遍野:

“在家办公的第二天,想念办公室……”

“居家办公,5 2白 黑”,一样的工资,不一样的疗效。”

我找到了居家工作的乐趣(我的工作是母亲读书笔记)-第1张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居家办公大大节约了时间,工作之余还可以忙自己的事儿,完全是一时居家办公一时爽,一直居家办公一直爽。

很有趣,同样一件事儿会有截然相反的反馈。

如果你读过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一书,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作习惯的差异。

卡尔·纽波特指出,高质量的产出=时间*专注度,在这个公式中,高质量的产出是最终目标,实现时有两个向度时间和专注度。专注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就少,这个专注度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和减少分心事物的干扰,这需要专注力、自制力、执行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能力。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同时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因此《深度工作》理论与实践并重,前半部分分析深度工作是什么及其必要性,后半部分是方法论,告诉我们如何拥有深度工作的技能。

我找到了居家工作的乐趣(我的工作是母亲读书笔记)-第2张

一、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看到这个概念我的第一反应是,玄而又玄,这不就是想说专注工作嘛,和心理学中的心流状态异曲同工。

直到看到药山老师对两者的解释才意识到其中奥义。

心流,“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打个比方,追剧就很容易进入这种状态,全身心投入感受不到时间流逝,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中断。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本质上讲,心流是一种状态,而深度工作是一种技能。深度工作是相对于浮浅工作而言的。

浮浅工作,一些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物性工作,可以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开展,可复制性强。

浮浅工作是常态,深度工作是能力。边上网查资料边写文章,结果发现已经刷到前天的微博,资料还不知在哪里。边听歌边工作,结果中途喝了两杯水,写了个歌曲短评,工作只做了一点点。

最累的不是居家工作,而是居家的众多分心事物。

我找到了居家工作的乐趣(我的工作是母亲读书笔记)-第3张

二、影响深度工作的因素

心理学家威尔海姆·霍夫曼和罗伊·鲍迈斯特曾牵头进行一项实验,实验中205名成年人配备了传呼机,传呼机会随时想起。传呼机想起时实验对象需停顿一会儿,回想当时的欲望或过去30分钟的感受。实验结果显示,“欲望是常态,而非个例。”

实验对象所面对的欲望中最常见有5种,吃、睡、性、在困难工作中休息一会儿以及查看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站。这其中网络和电视的影响的最为强烈。

我身边很多人有“红点焦虑”,当看到任何APP出现红色的未读消息提示时一定要立刻马上去点击,否则会坐立难安。

威尔海姆·霍夫曼和罗伊·鲍迈斯特也显示,只有大约一半的实验对象能抵御上网或看电视的诱惑。

营销人员、APP开发人员、综艺节目策划人员……无一例外的在抢占我们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有限资源。

注意力在哪时间就在哪。

更为严重的是,习惯。当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时,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也就是说,等车时打开微博刷两下,排队时看个15秒的抖音短视频,等人时拿出手机玩一会儿,这些习惯会重新编排我们的大脑。长此以往,大脑将失去深度工作的能力。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危险耸听,人有自制力,只要强迫自己坐在椅子上,就可以进行深度工作。但这种想法忽略了走神,身体乖乖坐在电脑前,大脑没动。而自制力同样是有限资源。

针对以上种种,《深度工作》给出了解决之法。

三、如何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

1、工作要深入

研究显示,深度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不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件浮浅事物上的冲动。

拿居家办公来讲,撸猫逗狗玩手机,水果咖啡巧克力,每一件分心事物逗比工作来的轻松有趣。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深度工作》中总结了四种深度工作哲学。

  • 禁欲主义哲学:完全切断外界的干扰。
  • 双峰哲学:将时间分成两块,一块切断外界干扰进行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比方说作家在写书时会找个乡村,让自己“与世隔绝”数月,写完后恢复正常生活。
  • 节奏哲学:每天某一时间段要进行深度工作。比方说清晨时间,布莱恩·查普尔习惯每天5:00起床,一直到7:30进行深度工作,然后吃早餐去上班。
  • 新闻记者的哲学:新闻记者的工作要求他们只要有采访时就要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时间由被采访对象决定。

选择何种深度工作哲学因人而异,因工作而异。在我看来禁欲主义哲学和双峰哲学并不现实,节奏哲学时间自由可控性强,新闻记者的哲学是现代生活中最理想的深度工作模式,只要有时间随时进入,也是最难做到的,需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时需要尽量小的减少深度工作的阻力,在制定好的深度工作时间内将注意力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及时反馈,检查深度工作的成果分析其中不足并加以改正。

2、拥抱无聊

你可以发现了进行深度工作最难的是心无旁骛,将注意力集中到需要集中的地方。练习这项技能的第一步是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或者说适应无聊。

上面我们提到过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试试在排队、等车等碎片化时间,不拿出手机,不打开耳机,只是等车就好。我们的大脑需要休息,在碎片化时间强行进行填鸭式学习,只会加重大脑负担。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本身并不是减损大脑的专注能力。真正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组织各个部门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通过分割网络使用(这也就相当于分割了分心),减少了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这样就增强了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举个例子,如果你当前制定了30分钟内禁止使用网络的计划,然后开始感觉到无聊并渴望消遣,那么接下来这30分钟的对抗就成了一个阶段性集中注意力的锻炼操。计划一整天的分心就因此成了一整天的心智训练。

由此,链接至工作,如果不是必须立刻回复的电子邮件,可以在完成手头工作后统一回复。当想看微信时,延后5分钟再看,这5分钟对方而言微不足道,但对练习深度工作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做把你想要上网的感情与实际上网的回馈这两者割裂开来。

对此《深度工作》中给出两个易操作的练习,其一冥想,给大脑放个假;其二5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练习短期内的专注度。

3、远离社交媒体

商人呼吁我们好好利用碎片化时间,但是什么造成了时间的碎片化?对此社交媒体“功不可没”。

将碎片化时间用于工作,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这种逻辑本身并没有错,就如同我们上面提到的新闻记者的工作哲学。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人的意志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大脑需要定期放松。

此外还有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社交媒体、手机APP大多具有致瘾性。软件开发人员的一项KPI是增加用户粘性,让用户不自觉的花更多时间在软件上。手机可以追踪到你每个软件的使用时长,它可以解释时间都去哪了的世纪难题。

赖安·尼科迪莫斯(Ryan Nicodemus)意识到问题时采用了简化生活,告别互联网30天的计划,计划结束后他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 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
  • 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我们不妨也问问自己,这些东西是必备的吗?如果没有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实现本内特的宏伟目标:体验到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4、摒弃浮浅工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浮浅工作并不可怕,只有其比例增加太多影响到你当天的深度工作上限时才需要注意。

打个比方,一天工作8小时,如果你的深度工作4小时并可以保证完成当天任务,那么不需要在意另外4小时的浮浅工作。反过来如果因为浮浅工作而导致你需要将8小时的工作调整为10小时、12小时甚至更长,则有必要进行改变。

对此如果你不知如何是好,我推荐使用一个APP,Forest,一款帮你抵御手机诱惑的软件。打开手机设置好需要专注的时间后,手机呈现下图界面,无法后台操作,专注时间最长为120分钟,点击开始后触碰手机则种树失败。

我找到了居家工作的乐趣(我的工作是母亲读书笔记)-第4张

深度工作是都是由内在驱动和外在要求这两股力量决定的。清晨制定好一天的计划,将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妥善安排,既要求产出又预留大脑的休息时间。


深度工作的最大敌人是分心,分心的最大诱惑是网络。而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任何工具的使用都存在一个中庸状态,如果你对深度工作感兴趣,那么努力去达到这个中庸状态。

居家工作是一个契机,它考验我们的专注力、自制力、执行力以及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能力。恰巧这些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我们不妨借此机会,应用《深度工作: 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中介绍的方法,通过练习掌握了深度工作这项技能。

<end>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