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

时间:2023-11-21 00:22:01 阅读:760 作者:稚柯一生

在接下来的百年发展中,我们有两个大目标要完成。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重构劳动力结构,完成产业升级。远期目标是重构世界语言格局,进阶世界科技文化强国。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都在于学习和教育。第一阶段是引导社会大众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赢得更好的生活。第二阶段是在全民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孕育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这远近两个目标坐落于我们努力奋斗的同一方向上。本文将由近及远逐一阐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1张

上篇:劳动力升级

近十年来,我华的Finacial polici 一直在变化反复。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为什么经常反复呢?因为我华是个14亿体量的大胖子,惯性太大,力小不动,劲大了滚起来拉不住。产业升级的口号已喊了多年,意向很明显是想要引导资金配置到高新产业。但是产业升级的本质是劳动力的转型升级,劳动力素质跟不上,光砸钱是难起到实质效果的。偏偏社会群体是最难以改变,成本大周期长,Polici频繁反复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总不能一下子把那些落后产业和产能过剩的产业都给断粮了,毕竟那么多人需要吃饭,要养活14亿人口本身就是个技术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一个特别强势的管家。

事实上,我们现在应该焦虑的还不是老龄化的问题,因为比老龄化更可怕的是,我们尚且富足年青的劳动力不思进取,被社会激流大浪淘尽。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劳动力的转型升级。劳动力老龄化无可厚非,但是落后的年青劳动力是一种巨大浪费。难以淘汰的从来都不是产能过剩的产业,而是管家轻易不敢砸了这些落后企业员工的饭碗。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瓶颈就在于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升级不同步以至于出现巨大错配。社会群体的塑造和改变是极其困难,如果放任这种错配,社会发展就会放缓以匹配劳动力水平。而危险之处在于,产业更替并不是一场你想就能,不想还留有后路的演变。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空间限制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水平并没有太多要求,是以低人力成本为主要导向。二战后,全球制造业中心几经迁移,由美国到欧洲和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中华,中华靠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支撑了几十年。通过补贴或贷款给落后的产能过剩产业以保障就业率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没错,但是前提必须是和平稳定。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治标不治本,且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也是冒着问题继续恶化的巨大风险。高筑的垃圾债台一旦塌坍,经济危机将一触即发。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2张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正确的选择有且只有一个,只能让劳动力转型升级去匹配新兴产业。两种渠道,一是引进外来人才,一是提升国民劳动力水平。引进人才一直有在进行,主要是针对海外华人学者和科学家。我们不像美国,对全球精英有如此强的吸引力,而且本身自家的开放程度也不高,针对华人群体作人才引进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个当量太小,而且结构不全面,对于中华庞大的产业升级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开放华籍应该会是效果不错的加强版,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提高国内的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产业升级能否成功,我华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系统问题,需要管家、社会、企业和劳动者一起付出努力和加强协作。产业升级的口号我们喊得多了,这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社会大众很难将产业升级这么大的事件联系到自身,劳动人民会觉得这是管家和企业的事,和我们这些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产业升级的本质就是劳动力转型升级,没有劳动者的积极配合是不可能完成。因此,不要只是一味的歌颂劳动人民有多么伟大,同时也要不断提醒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紧跟时代步伐。让劳动者享受功劳带来美好生活,而不是苦劳带来的心理慰藉。

我华的教育系统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速度是不同步的。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确实需要一点狠劲。最好能让这个昏昏沉沉的大胖子彻底滚动起来。全日制教育有明显的代际区别,不同时代群体的知识架构会有差异,我华近几十年的变化太快,这也是为什么“代沟”会成为现代人口中的一个“热词”。正规教育对新生代的影响巨大。改良教育环境和提升师资队伍的重要性自不用说,几十年来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但总体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另外,教材设施也要与时俱进,学生课本要及时更新,而且不能只是换汤不换药,落后的知识点和技术一定要及时淘汰,这一点确实需要改进。遗憾的是,要做到紧跟科学和社会的变化是不大可能,全日制教育本身是有变化周期,更何况我华如此庞大的教育系统,滞后性也会更大,因此正规教育仅适用于培养和塑造新生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3张

社会群体是最难以改变的,特别是我华体量太大,驱变成本巨大。对于那些跟不上时代变化而被落下的精壮劳动力,当前我华是缺少广泛有效的培训机制和再教育渠道的,特别是对技术人员的培育相当欠缺。而且我华社会群体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也较薄弱,毕竟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如同顺水推舟,人们早已习惯的随波逐流。不像全日制教育带有较强的引导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再教育通道带有很强的自主性,这方面我们的社会意识太薄弱,特别是在最为需要三四线城市更是不足。另外,再教育成本也比全日制教育的成本高不少,但是效果更差和社会认可度又更低,最终导致整个再教育产业发展严重落后。而这些达不到产业升级要求的落后劳动力因为没有明确且行之有效的提升通道,就只选择留在落后的产业里贡献力量,直到把一家家原本应该淘汰的企业发展成一个个巨大的恶性肿瘤。

我华的再教育产业发展迫在眉睫。而且,需要注意到的是,光建立再教育平台是难以有实质效果。再教育系统的发展必须有劳动者的积极配合,所以,光有平台而缺乏合理的引导机制会极大限制再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个引导机制是多方面的,资金、宣传、激励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需要齐头并进。管家应当通过补贴和资本引流降低再教育和培训的成本,降低成本能让更多需要的人享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补一分给产能过剩企业时就必须同时补贴两分再教育成本,标要治本更得治,总之药不能停。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再教育和培训系统,同时还要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与员工因再教育和培训产生的权责关系,明确和平衡双方的利益以减少劳资纠纷。社会媒体也要做到响应管家的号召,宣传再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强调缺失再教育的危害性,揭示再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血淋淋的联系。比如,做个影片揭示以色列和阿根廷两个国家生活水平变化与社会学习氛围差别之间的联系就会显得很有冲击力。

这个系统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作。这场大戏里每一方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管家是带头大哥,社会媒体要做好辅助,企业和劳动者要唱好双簧。最重要的是,大家要不断提醒劳动者:醒醒!你不是观众,你才是这场大戏的主角。一定要让停滞的劳动力群体接过产业升级这一棒再传递给新生代。否则,这种巨大的错配极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并使整个社会陷入中等收入危机的泥潭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4张

下篇:进击中的汉语

在复兴之路第二篇《统一与开放》里谈到高中试题将语言交流划为“文化污染”的问题。这种谈外色变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是缺乏文化自信,缺乏对汉语的自信。而这种不自信也映射出了英语强大的全球统治力。

英语是一门发展极快的语言,而且它一定还会变得更好,因为它还是一门很年青的语言。英语的底子是日耳曼语,事实上,直到中世纪,英语都还只是一门很幼稚的语言。在欧洲,一直以来,深受罗马文化影响的拉丁语系才是欧洲的主流语言,特别是法语。据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早期使用的第一语言是法语。直到今天,奥运会三语播报,如果出现歧义,还是以法语为准。虽然英语在语法结构上与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但是英语其实受法语影响颇深,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拉丁语借词,如果仅从字形来看,英语其实更像拉丁语系。半个世纪的时间,英语从一门被欧洲人瞧不起的语言逐步发展为世界唯一的超级语言。在复兴之路第一篇《语言与战争》中有提到,“语言和知识其实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维度里的映射。我们很清楚,在交流的维度里,英语是影响最广泛的语言,而在知识的维度里,英语就是走得最远,渗透最深入的语言。英语的全球统治力来源于英语世界在科学创造领域制霸全球,英语国家走在人类探索创新的最前头”。

几百年来英语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巨大。这是一门很开放的语言。今时今日,英语接收外来代词最多的语言已是汉语。当然,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概念都是由英语开始或借道英语向其它语言传播。所以汉语其实有更多的英语借词,有些还很常用,只不过由于汉语分析语的性质,有些翻译甚至可以同时兼顾音译和意译,所以看起不像是借过来的,如“酷”、“雷达”和引擎等。虽然英语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语言,但是英语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容易。为了用更简洁的文法结构包容更多新知识、新概念,英语也有明显向分析语方向发展的趋势。也许未来英文的中的词根会发展成一种类似于汉字的结构,也说不定将来最具全球统治力的是Chinglish(中式英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5张

而在英语走向成熟之前,汉语还是有翻身机会的。汉语是一门很严谨成熟的语言。相对于英语,我们还是有很多优势的,要知道我们说的话可是历经几千年筛选沉淀而成的。现代汉语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特别是由于我华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普通话已是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第一语言,简体字在这过程中也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作为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和地域大国,我华能够长期维持如此大片的疆域和管理庞大的人口,标准汉语和汉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南方方言众多,十里不同音,统一的文字是有极大向心力的。汉语或中文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成熟稳定,象形文字比字母文字有更强的稳定性,即便传到日本和韩国这样不同语系的国家,汉字也保持了很高的同一性。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从来就具有很强大的统治力。另外,相对于英语这种字母语言或阿拉伯语那些奇怪的符号,汉字有更强的可读性。在厦门工作时,我们来自美国的老板就有阅读障碍。他跟我说“I can’t read lines”时,我当时都一脸不相信。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由图演变而成的。很少听说华人有阅读障碍的,但是欧美却是不少。不过,汉语之于英语最大的优势不是稳定性,也不是可读性,而是汉语是一门完全意义上的分析语。

从语言的性质来看,汉语属于分析语,英语则属于综合语,不过现代英语也在往分析语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英语要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呢?不妨看一下汉语和英语在词语表达上的区别。英语中猪叫“pig”,猪肉叫“pork”,牛叫“cattle”,牛肉叫“beef”,羊叫“sheep”,羊肉叫“mutton”。这些名称本身是存在直接联系的,但从字形上看,却是两不相干。汉语则截然不同,肉字表明的物质的属性。对于一个英语学员,他需要记住这每一个单词并逐一给实物贴上标签,逐个建立词与物的对映关系。汉语的词都是由字构成,只要明白字的基本含义,认识一个新词基本可以做到望文生义。对于一些较高深的词汇,即使不能完成猜中其意义,也基本能在脑中形成一个模糊的概念。这就是分析语,也叫孤立语。其实汉语也是由综合语发展而来,只不过我们的先祖在很久以前就完成这一伟大的过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6张

作为一种分析语,汉语天然自带归类属性,就像是一个架构优良的数据库,词语之间关系明朗,整个词库非常协调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这是目前英语所不能比拟。比起英语,汉语中的高深的专业词汇能够更轻易的被初学者所接受。而英文则真是一门隔行如隔山的语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一辈子记不完的单词。而且总体而言,越专业的英文单词越长越复杂。虽然英语中的词根也能起到表意的作用,但是变体太多,而且字形也常用词差别很大,很多其实都是其它语言的借词,词根与常用词完全两套系统。比如英文中通用词heart表示心,词根cardio表示心,cardio源于希腊语καρδιά,cardio作为词根构成许多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词汇。这种组词机制确实对专业人员学习和理解专业词汇有帮助,但是对大众科普却是相当不易。此外,英语的发音也不成熟,很多长词一改变词态,元音就会发生变化,虽然也不是完成没有规律可巡,但是世界上有大量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口,这明显造成更大的学习阻力,以世界第一通用语来看等英语,这一点是不及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世界级的协议都要有一份法语版本,因为英语不够成熟,容易发生歧义。

汉语是一种高度成熟的分析语,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语义。比如,公牛对应“Bull”、奶牛对应“Cow”,公鸡对应“Roaster”,母鸡对应“Hen”,山羊对应“Goat”,羊羔对应“lamb”,中文字词通过字形或结构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带“犭”的基本是四条腿;带“鱼”的通常会游水;带“钅”的大都硬梆梆…… 汉字极强的表意性质为造字和组词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对于新知识和新概念的收纳能力要比英语强不少。几千个常用汉字通过合理搭配就足以充分描述人类的绝大部分认知。中文词语完全没有过度冗长的迹象和担忧。最长的英语单词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质的英文全称由1913个字母组成。虽然在表达上不可能用到该词,但是足以看出英语的组词太随便,英语的发散性太强,有些词看起来如同乱码。不成熟、不严谨,在传播表达上自造壁垒。英语其实是一种比较差的编码方式,不够简洁还自冲突。而汉语的编码方式则更为接近事物的熵。如果把互联网上的英文网页都换成中文,估计能给全球的计算机腾出大量的内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7张

在复兴之路第一篇《语言与战争》中提到编程语言的自然语言基础都是英语,Ruby因其最初采用日文编写在传播上受到限制。显然日语无力挑战英语的霸权地位,这重担非汉语不能挑起。

我华有很庞大的黑客群体,程序员数量全球之最。遗憾的是,我们在编程语言上的创新却乏善可陈。这和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而非英语有脱不开的关系。学编程语言本来就压力巨大,想往上爬还得学习英语,过多的精力耗损明显会削弱个体的创新能力。而且就算我们英语学得再牛也好不过欧美人,我华的工程师想在编程语言上有巨大创新阻力太大了。所以,你们是否想过另起炉灶,自立门派呢?能不能别总只想在别人家开发的商业街上租店面?是否有人曾脑洞大开想尝试打通汉语通往机器语言的大道?

注意!这里所指的中文编程语言不是那种照着C语言或其它英语类编程语言构建中文可视化开发环境。这只是翻译,不是创造。而且这样做出来的编程语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唯一的作用就是方便汉语开发者突破一点语言障碍罢了。这没有发展性可言,千万别走这条死胡同。机器语言→汇编语言→B语言→C语言→……,编程语言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更少的代码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中文编程语言必须在机器语言之上重新构建链条,如机器语言→“汉语汇编”→“汉语B”→“汉语C”→……,否则是绝对无法撼动英文在编程语言中的地位。也许有人会担心这会造成IT网络的分化,这个问题完全不是问题。IT网络就是在不断的兼容中发展扩大。局域网走向IP互联网,进阶物联网就是不断兼容合并的过程。只要构建的网络有价值,搭桥接线的工作水到渠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8张

这项工程或许很难,但是汉语其实有很好的先天条件,汉字的表意性质带来的极强的可读性。而且汉语本来就存在一种更为精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我确信华人世界里一定有文理兼修的IT天才,不仅在编程语言上造诣极高,同时对汉语有着极强的感受力,能够将文言文作为样板,适当改造,逐渐创造出一条新的以中文为基础的编程语言链条,打造汉语通往机器语言的大道。如果你有缘看到这篇文章,请务必放在手中的工作,肩负起这份责任和使命。这会是打响汉语反攻战的第一炮。

我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不单单编程,不仅仅是代码,而是在所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创造领域,我们都要不断尝试用自家的语言书写新的篇张,努力让汉语走在开拓人类新认知、新思想和新意识的最前端。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学习和教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何理解?论国力,我们曾经站在世界之巅,即便没有出现过像大英帝国那般强大的全球统治力,但是很长时间里在经济、教育、文化、技术水平等等多个维度我们都是领先全球的。如今,英语国家全方位领先,英语也成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语言。汉语想取代英语的地位其实可能性很低,汉语的崛起不会是替代英语的过程,而是丰富,给这个世界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过程少不了斗争,但是华人世界必须放手一博,否则我们的任何努力都是在为英语的统治添砖加瓦,伟大复兴将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第9张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凝结成各种学科,学科应用促成行业衍生,交织,最终塑造社会系统,改变文化格局。也许有将来有一天,就如同那首歌唱的一样,“……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那我们全球华人的“中国梦”一定是实现了。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