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

时间:2023-11-19 19:20:16 阅读:462 作者:幹凈也愛笑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1张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2张

季益顺17岁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师傅在传统的紫砂花器里摹古追意,“四小龙”美称展露锋芒。

通过进入中央美院的进修学习,而立之年,季益顺创新作品迭出。以自然生态的景象作为创作的灵感,信手拈来,融会贯通,妙趣横生。在传统中寻找改变,在对泥料特性的运用、制作技法的表现,都有了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

在季益顺眼中,做壶和画画一样,一定要具备很多的前提条件,做壶眼光手低不行,手高眼低也不行,如今已经不年轻的他,希望能把技艺传承下去,在季畅园培养一批后起之秀。

采访 | 小雅

撰文 | 小雅

图片 | 季益顺 提供

穿着高定的衣服,喜欢鲜艳的色彩,用十年时光把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打造一片遗世独立的江南园林,在“紫砂国大师”名号外的季益顺,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的人。

在不用外出交流的日子,他喜欢宅在自己的季畅园里,有时候他会在自己搭建的茅草屋里喝茶创作,他的博物馆并不是陈列着冷冰的作品,给人那种距离感的,而是和自然融为一体,你能在园子里能听到鸟鸣鸡叫。

这些年他养了一群满坡跑的土鸡,养了一池天鹅,还养了一只逃跑了的孔雀。

2019年是建园的第十年,在紫砂这行业闷头干了四十年的他,如今仍对创作充满激情。他仍想着如何在这块天地继续开拓,去给自己和徒弟们建立一个更好的创作空间。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3张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4张

体面的手艺人

紫砂行业和国内很多传统手工艺行业不同,因为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紫砂壶并不是生活所需的日用品,而是礼品,收藏品。

80年代台湾经济迅猛增长,饮茶热带动了紫砂壶收藏市场,所以名家的壶在台湾价格就被抬得很高。2000年后,国内收藏市场兴起,紫砂壶回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大师们的紫砂壶。因此宜兴大师出产的紫砂壶,就成了一个有增值空间的艺术收藏品,它的价格像股票一样,“嗖”地一下往上冲,形成了一条疯狂上扬的抛物线,直到这几年才有所回落。

所以小小的丁蜀镇,却有无数因为做紫砂,卖紫砂而暴富的人,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大师们的生活水平都会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

季益顺从不避讳自己对物质的追求,不会刻意展现一个手艺人的低姿态。这些年来,他是行业内设计品种最多,市面流通款式最多的一位大师。他的作品在收藏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的壶一把能够拍出几十万的天价。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5张

▲作品《母仪天下》

“其实,过好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享受,但是从本质上看并不是。能成大器的人,必定要经过两个极端,一个是经历过最差的;一个是见到过最好的,这两点是构建一个人胸怀的两个要素。”他在采访中说到。

1960年出生的他,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艰辛。

他出生后不久进入文革时期,当时工作都是集体分配的,家里独生子女就可以安排工作,不是独生子女就上山下乡。他虽是家里独子,但因为没有背景,又因生在蜀山,被分配到比较艰苦,大家都不太想去的宜兴紫砂工艺厂。

他从学徒开始做起。三年学徒期从打泥片,全手工,到接受定额的任务(这个任务是要看谁的基本功优秀就安排谁做一些高档的壶,做得差的就做花盆之类的)。

那时候的紫砂厂非常严格,每天都需要验收成品,做得不合格的产品就会被验收师傅当场压碎。他被分在了高丽君老师所在的班。

紫砂就跟书画一样,脱离不了基本功,掌握了它的流程,再开发自己的思维,创新出的紫砂作品。同一批的学徒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季益顺是一个能吃苦的人,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泥凳上度过,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为了构思,创作,熬夜是常有的事。

因为在同一批年轻人中特别优秀,他在1983年得到了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在那个手艺人普遍学历不高的时代里,这次进修让他在专业设计和文化修养上都有了提升。

正因为熬过了大工厂时期的那种苦,他才把基本功打扎实,有了创作的底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季益顺已是小有名气了,被海内外收藏家赞誉为“壶界四小龙”(台湾收藏家之间私下会斗壶评选,因季益顺的壶实用性特别好,所以被藏家喜欢)。他形成了花素相融、赏用皆美、风格独特的壶艺流派,被人称为“竹王”、“花王”。

他在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做了很多紫砂壶的创新造型,“季益顺样”、“季益顺款”曾风靡广交会,如今更有100多件版权登记的原创作品。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6张

▲作品《并蒂莲》

“在国家富强,能靠手艺致富的时代,为什么要故意吃苦,装着一副寒酸的样子?”

这些年来,他是紫砂行业内第一位买百万豪车的人,除了买车,他也买古董,去世界各地旅行交流,也捐钱,捐壶做慈善,当然更多的所得投入到了季畅园的建设中。

在他看来物质条件很大程度也是决定艺术层次的一个条件。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7张

免费的师父

宜兴是一个比较讲究“师门”的地方,“师门”就像是一个鲜明的个人符号,会成为从艺简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外界的人构建对你的认知。

而之所以师徒关系很紧密,是因为紫砂壶作为手工艺品,特别讲究手上的功夫。手艺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由师父交给徒弟,一代一代这么进行下去。

从紫砂七老开始,每个“门派”都会有各自擅长的风格,徒弟会延续这种风格,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上演变出自己的风格。

季益顺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而高丽君师承著名紫砂艺人朱可心学艺,并得蒋蓉和王寅春教泽。作品造型生动,细腻逼真,清新自然,以花素器见长。

他跟随师父学习制壶技艺,花器、素器并具,而立之年,他在传统中寻找改变,在对泥料特性的运用、制作技法的表现,都有了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8张

▲作品《金佛莲》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要找到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并不容易。如若没有熟人推荐,没有恰当的缘分,那大师并不会轻易收下一位徒弟。

同时,因为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师徒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季畅园对于宜兴而言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利益混杂的师徒关系之下,季益顺敞开了季畅园的大门,无论基础,不收学费,免费来带徒弟。

“我的启蒙老师,不仅教会了我做壶,更教会了我做人。她曾一再强调,“先做人,后做壶”,给我的影响很大。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力求创新,所以才有我的今天,她也是我一生最感激的人。”

在他眼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给了你维持生命的本领,作为徒弟理应怀着谦卑的心去感恩,尊重师父。但社会在发展,传统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教学方法已经从拜师学艺转向了学校教学,“师徒关系”转向了“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徒关系也并不都适合当今的社会关系。“良师益友”才是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个非常好的师徒状态。

所以,在季畅园内有一批一批上门求学的人,季益顺和他们更像是一种师生关系,他打趣地说到自己也常和徒弟们讨教。比如自己做了一把茶壶,他会拿给徒弟看,让他们来提提建议,在他眼里,年轻人当然更了解当下的时代和审美。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9张

▲作品《崇礼》

保有开放的心态,互相影响,两代人才能共同成长,为这个行业带来向上的力量。

季益顺平日里常会到徒弟们学习的场所看看,他最小的徒弟还有零零后,“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年轻人对于现代化的工具自然掌握得更好,像是他们现在画设计图,都是直接用电脑软件,而我们还只会用手绘。”

很多外出交流的机会,他都会带着徒弟们一同前往,这些年来,他把季畅园做成一块响亮的招牌,他帮着徒弟们做宣传,这样更多的人会关注到这群年轻人的作品,他们也能够更容易在行业里脱颖而出。

“作为这个时代从事紫砂艺术的人,首先要有自己的风格,紫砂艺术中方有的精神,圆有圆的韵味,花货有花货的诗情画意,所以紫砂艺术界中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做的最好,因为每个人在艺术的某一方面都有他的代表性。”

行业内百花齐放,年轻人都能发挥各自所长,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10张

心中的理想国

去往季畅园的那天,工人们还在对园区进行修缮。

季益顺用十年打造的季畅园,是一个做紫砂的理想国。这是一座江南古典园林建筑,门匾上是范曾所题“季畅园”三个大字。艺术馆取了无锡一座明代园林“寄畅园”的谐音,建筑物及陈设都汲取了江南园林之大成。

走入园区别有洞天,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

砌墙的砖、铺地的石、房上的瓦、椽桁木料都采自皖、浙等地古董老宅院拆运来的老料,历时数年,经主人精心挑选后用于季畅园的建设。

庭院东侧为园主居所,南侧则是平日探讨紫砂文化的一个文化馆,西侧是园主学生们工作学的场所。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11张

一楼的博物馆陈列着顾景舟、顾绍培等大师的作品,二楼则按照时间轴线,陈列着他从80年代到现在的代表作,很多作品他都在回流时期从台湾重新买了回来。艺术馆还有不少拍卖,收来的古玩,庭院中有假山,有园林的布景,还有开头提到的喝茶茅草屋,圈起来养鸡的田地,整体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私人园林。

“我常和我的徒弟们说,做紫砂壶是一件幸福指数特别高的事。因为不用在露天暴晒,它不像做瓷器那样身上会被泥浆沾湿,做茶壶泥不沾手,很干净。你还能自己掌握时间。”

在他心里,紫砂与茶,便是与山河湖海、花鸟鱼虫为一体的,是这些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也只有心里想着如此世外桃源景象的人,才能做出如此与之相应的壶。

比如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他将古代的诗融入了紫砂作品中。壶的主体用绿泥,中间底部用胶泥来展现波浪,表达出江水的意思。最具特点的是“水暖”,他用粗、细有别的砂慢慢铺在壶身上,底下粗越往上越细,用紫砂语言生动地将所见的情景表达了出来。

还有他的《晨曲》,也是使用了类似的表达手法。壶体的造型呈现椭圆形,感觉像海浪流动,壶钮制作成红色像是一轮初升的太阳,由壶钮延伸的一个扇面印在壶底绞泥的壶体上,波光粼粼,几只鸟儿飞起,就把清晨这个场景表达了出来。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12张

▲作品《晨曲》

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国,而季畅园就是他按照心中的理解,一手打造的。这十年来,季畅园一直都在不断完善中。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艺术殿堂,身处其中时刻会感到拘谨,深怕弄坏了什么宝贝。但在季益顺眼里,它是一个团队共同创作的场所,是他的另一个家,这里有鸟兽虫鱼,有假山园景,有古董有紫砂壶,是他在六十岁完成的梦想。

这些年里,他在圈内人缘颇好,年轻人,大师,行业里的人都喜欢和他玩在一起。有时候他高兴了,还会打着胰岛素和朋友们一起喝酒,他也喜欢唱歌,有时候在园子里唱,有时候也会约上朋友一起唱。

只要身处季畅园,他放佛就能得到年轻的力量,永远充满激情。

手艺漫游计划·宜兴站

东家APP x 紫砂人物录 联合出品

40年不断创新制壶(紫砂壶大师季益顺简介)-第13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