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3-11-21 15:46:01 阅读:427 作者:望著天空念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张

桑弧在《回顾我的从影道路》中概括了从朱石麟身上学到的“优点”:

一是重视剧作的基础,一部电影的构思一定要清晰、牢固;

二要注重剧本的疏密、“写意”和“工笔”的辩证关系;

三要尊重观众的理解和想象力,要保留一定的空间,让观众自由发挥;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2张

四是人都有自知之明,编剧和导演不可能把所有的主题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懂得藏拙。

因此,桑弧电影的题材选择、创作理念及电影的话语表达受朱石麟的影响非常大,“朱石麟是成功的,因之,桑弧的作品也同样受到观众的欢迎”。

题材选择:揭露现实

电影的题材选择是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桑弧早期电影题材,皆是来自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电影来反映现实,抨击社会黑暗的一面,同时宣扬积极正面的处世态度。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3张

“朱石麟的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对于社会现状不满的地方往往予以无情的打击,和大胆的揭露,虽然他的暴露不一定正确,打击不一定合理,可是他的这种勇敢的制作姿态,是值得我们所称道的。”

桑弧的前两个剧本《灵与肉》《洞房花烛夜》便延续了这个特点。《灵与肉》是一个悲剧,讲的是婢女奸污,最后沦落为娼的故事,反映封建势力对女性的迫害。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4张

《洞房花烛夜》是女子被迫失去贞操的故事,朱石麟在《洞房花烛夜》的前言中说过:“本片的制作,便是想就‘女子的贞操问题’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我们并不是要推翻或否定‘贞操’的价值,来助长秽淫者的风气,我们只希望人们不要曲解“贞操”的真谛。所以想借这一故事的扮演来纠正某些传统的错误的看法。”

这两个剧本均是以人间的悲剧为题材,处处提防揭示出社会黑暗面的惨痛,抨击对封建余孽所形成的病态生活。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5张

房敏在《桑弧的作品及其他》中把《灵与肉》和《洞房花烛夜》放在一起比较,认为这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没有创新,女主是受到封建势力迫害的女性,男主是作者同一思想向另一方面表现的寄托者,他们两个人的父亲,同样的虚伪,同样的无耻。

这样来看,两个剧本中的人物属于同一类型,桑弧并没有在人物形象上进行创新。他只是借着概念,安排人物,发展故事,来吐露他对制度的憎恶,没落阶层的愤恨,对于被摧残者的同情,年轻者的希望。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6张

虽然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类似,但还是可以看出桑弧思想上的进步,第一个剧本只是在反映封建势力对人们的压迫,第二部作品多了人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一主题。

但是,从桑弧的电影创作来看,他并未主动脱离主流电影,而是积极的适应,只是他的经历及他处于上海这个远离前线的地方,让他无法拍出深刻的主流电影。桑弧并未止步,他紧遵艺术庄严的创作宗旨与态度,绝无粉饰太平的亲善之意。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7张

电影理念:寓教于乐

电影是百分之一百的娱乐,也是百分之一百的教育。寓教于乐的电影创作理念从桑弧最初的电影创作中就有章可循。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以戏剧化的描写拍摄成为影片,充分发挥电影的娱乐教育作用。

比如《洞房花烛夜》这部影片,对封建父权社会中的贞操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人约黄昏后》则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基于夫妻之间的信赖的幸福观念。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8张

《教师万岁》则以两个青年为题材,向社会传播了一种社会责任;《人海双珠》则警示人们,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可以摒弃物质利益的诱惑。

吕江乌认为影片应该含有教育的寓意,在娱乐中所得到的教育,似乎是深刻而长久的。桑弧的作品恰巧符合这个要求,因而非常受观众欢迎。

《肉》《洞房花烛夜》这两部作品中只体现了“教”没有“乐”,从《人约黄昏后》开始,桑弧似乎掌握了“寓教于乐”的真谛。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9张

房敏在《桑弧的作品及其他》中评价这部剧:“桑弧的这部剧和好莱坞的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剧相像,但同时多了自己的东西,譬如说,以“义务教育”为目的的作为贺先生愚弄男女主角的材料,虽然不是该片的梗概,但也可窥出作者的一斑。”

柯灵曾发表文章评价《人海遗珠》,生命的渺茫与渺小交织在一起,这种“浮生的忧伤”也许是任何人都难以回避的忧伤,生命的境遇有时候就在这些悲欢离合的时刻。

桑弧导演正是把握住了这个关键,才能触及到最细微的人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从而产生了很强的社会意义。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0张

桑弧认为,电影应该“既能让人快乐,又能让人思考。”“寓教于乐”的电影创作理念一直为桑弧所追求。

受政治因素(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影响,急于求成的转型作(《太平春》)受到业界的强烈批评,直到周恩来总理重提电影“寓教于乐”的作用,桑弧电影重回“寓教于乐”的风格。

在后来的电影里,“寓教于乐”的观念更加加强了。《魔术师的奇遇》通过巧妙的包装成为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教”的含义更加隐晦,而“乐”的成分意识也更加强烈,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思想。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1张

这部影片与《他俩和她俩》《邮缘》《女局长的男朋友》等作品一样,都是对生活的一种启示。

这和“庸俗喜剧”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最终目标。桑弧的作品看似充满了趣味,甚至带有好莱坞爱情喜剧片的“谐闹”元素,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于此,反而时时提醒自己,影片还具有“教化”的作用。

电影创作:风格变化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2张

严次平对桑弧的评价是“复制朱石麟的模板”,但是桑弧却在“复制”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用轻松欢快的温情喜剧反映社会现实。

从《人约黄昏后》这部剧本之后,桑弧的电影创作总有一种轻喜剧的风格,用温和轻快的话语叙述社会现实。这部作品是桑弧电影的一个分水岭,和前两部作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风格转变为喜剧。其前两部剧本都是悲剧,那么,这个剧本突然转变成了喜剧,是什么缘由呢?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3张

不难发现,桑弧剧本风格的转变是跟随着朱石麟的,朱石麟自《野花哪有家花香》这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开始,其风格就由原来的用悲剧反映现实,转变到现在的用喜剧讽刺现实。

桑弧的剧本是为朱石麟写的,那剧本风格必然会跟随朱石麟的导演风格转变。再次是剧本编写技巧的进步,房敏在对这部剧本的评价中写道:“桑弧在写《人约黄昏后》这部剧本时技巧有很大的突破,作者的经验已经能使他相当突破某些技术上的困难,不论人物的安排,故事的进展都见得轻松、流利。”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4张

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巧妙地连接,使故事剧情非常流畅。最后是主题的变化。桑弧进入银行工作后,非常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冠以巩固作为家庭的主要单位的夫和妻的爱情为主题,在以家庭为主要叙事单位的故事中,非常适合以喜剧的风格来表达。

桑弧的这个剧本便借鉴了好莱坞影片的主题,加之,朱石麟也看了大量的好莱坞电影,而且非常欣赏好莱坞的两个导演:刘别谦和法兰克·卡普拉,在拍摄手法上是受他们的影响的。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5张

桑弧后期做导演时的拍摄手法也带有一点好莱坞影片的风格,不仅和他爱看好莱坞影片有关,更与朱石麟先生对他的影响有关。温馨也好,或者说是一种轻喜剧也好,再或者说是那种幽默的讽刺也好,在桑弧身上都反射着朱石麟的影响。

此部作品之后,桑弧的电影便遵循这个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桑弧最初在一家银行工作,后来在朱石麟的鼓励、帮助下,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一名成熟的编导。

在早期电影题材中(论述早期电影的艺术风格)-第16张

在很多由桑弧编剧或导演的喜剧作品中,都能看到其导师朱石麟的身影,他承袭了朱石麟较为宽容、幽默的温和喜剧风格。

他们都重视对人性和道德的描述,作品中都存在着对于时下一些社会现象的嘲讽但是都较为温和。难能可贵的是,桑弧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摸索出自己的电影风格。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