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

时间:2023-11-21 15:56:52 阅读:521 作者:我失望了

在连续工作了半个月后,8月11日,我迎来了连续四天的休假。

回淄博是为参加同学婚礼,不巧的是,婚礼当天桓台狂风暴雨肆虐,那时的我根本不知,因为这场大雨,接下来的三天,我将一直坚守在马桥镇抗洪救灾第一线,成为多处河流漫堤的目击者,以及救援人员全程抢险、解救被困老百姓的记录者。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1张

半路退掉高铁票

拦停消防车赶至一线

台风“利奇马”一来,整个小清河的水位都在不断上涨,造成马桥镇境内杏花河水位高而返灌,最终导致企业和居民区发生内涝。在结束了前一天对后金村抢险的报道后,8月13日13:30分,我准备乘高铁回济南,就在这时,微信一篇《淄博孝妇河漫堤一社区被淹,近2000名群众被困,记者现场直击》的稿件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立即微信联系在采访一线的淄博站胡泉,问他情况如何,需不需要我过去?胡泉说,能过来最好。

知道情况紧急,我立马退掉火车票,买好充电宝,迅速打车赶往事发地。

由于事发地八公里外多路段封路,出租车根本进不去。为尽快到现场,我在十字路口拦停了一辆消防车,“你们要到三马社区救援吗?我是齐鲁晚报记者,能跟车进去吗?”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人生中头一回坐上了消防车。在车上,我简单向消防员了解了现场救援情况。从车内向下看,周边路上、绿植、庄稼里全都是积水,距离事发地越近水越深,车辆行经之地溅起一片水花。不过五六分钟的时间,我们就赶到了三马社区。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2张

居民楼外全是积水

最熟悉的路不见了

当天的分工是:我盯现场,胡泉去安置点。

我在救援现场看到,东西路上停满了警车、消防车、大巴车和其他救援车辆,身着救生衣的官兵、社会救援队、马桥镇政府机关人员,以及获救居民等的百余人站在路边,等待接应新一批获救者和了解最新消息。

我还看到,参与救援的推土车、大型装载机、船、冲锋艇不断在水中往返,被困居民被一个个救出。在三马社区外近300米的南北路上,积水最浅已达膝盖,最深处达2米左右,居民们平时必经的熟悉的道路不见了。

遗憾的是,由于现场信号差,我所拍摄的照片难以迅速传出。

17时许,家人打电话问我到济南了吗?看着眼前不断有救援装备前往社区搜救,看着愈来愈大的雨和逐渐上涨的水位,怕他们担心,我撒谎说:早到了。

8月13日20:30分,在历经一天一夜的紧张救援后,三马社区、辛庄社区,以及金城社区的近6000名被困居民获救,并被相关人员安排上大巴车,送至安置点。一位大巴车司机告诉我,他从早7点就来支援,一车能拉60多人,每半小时往返一次,不知道已经跑了多少趟。

当晚22:50分,位于马桥镇会议中心的安置点内灯火通明,不少居民因太过劳累,早已沉沉地睡着了。但也有人因为遭遇的惊魂一天,迟迟无法入睡,只能和邻居谈论着自己的担忧,既担心地里庄稼,也担心家里房子。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3张

深夜折返漫堤一线

记录下200人挑灯奋战

在看到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后,我和胡泉也准备结束一天的奋战返程。由于路况差、积水深,我们直到14日0:10分才赶回张店。

脚尚未着地,我们就从同行处得到消息:杏花河西岸要连夜筑堤。来不及补觉、来不及吃饭,更来不及多想,我们决定立即折返回马桥镇,并连夜探访筑堤现场。

凌晨时分,对于总编室的同事们来说,他们或许还在伏案反复校对、检查第二天即将见报的新闻措辞。想到这里,我在路上给部门领导刘海鹏发消息,向他汇报接下来的行动,并沟通采访思路。

后来,我从当晚值班同事那里得知,听说我要夜探漫堤一线,海鹏老师既担心我们凌晨采访有危险,又怕打击我的积极性。但后来发现,我们早已出发、并于凌晨两点钟涉水赶到了杏花河西岸。

8月14日凌晨三点,在杏花河与小清河的交汇处灯火通明,200多人正在争分夺秒的抢装沙袋。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4张

抢险队一夜无眠

方案改了又改

我了解到,抢险人员之所以在救出近六千名受困居民后,又连夜抢装沙袋,最初目的是为了加固拦水闸,想以此防止杏花河水再次漫堤,以保卫周边村里老百姓们的家园。

但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抢险队突然发现,小清河水位开始下降了。盯守在一线的马桥镇党委柴涛告诉我,小清河水位下降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老百姓的家园有救了。

柴涛说,风险虽然降低了,但他们最终要做的就是要保障群众的安全。“一开始研判方案决定筑堤,但随着水位的变化,已经没有了倒灌现象,这种情况下再筑堤就没必要了。”

抢险队预备了二三十台水泵,如果不再发生倒灌,他们就要立即实施强排,将小清河里的水输送出去,以缓解周边村庄的积水压力。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5张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6张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7张

战士被泡烂的脚触目惊心

抢险队里也咱记者

因为路面积水深,水被返灌到雨鞋里了。

我在救援现场发现,抢险队员们都穿着雨鞋,但在实际的抢险工作中,有的水域水位显然已没过膝盖,穿雨鞋根本起不了任何防水作用,只能依靠雨鞋的胶底、避免脚底遭到划伤。在抢险队返回镇政府时,队员们脱下的雨鞋倒出七八百毫升水,脱下早已濡湿的袜子,露出来的是一双双被泡烂了的脚,触目惊心。

采访三天来,因为来不及回家,我穿着伴娘鞋在大水里走来走去,鞋子因长时间泡水早已失去弹性,每走一步都割得肉疼。采访最后一天,我从镇政府借来一双雨鞋,不磨脚但尺码大,走起来也非常吃力。一是鞋因灌满雨水变得沉重,在水里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二是水把路面淹没了,我们不知道脚下踩的是什么,究竟是路是井盖,还是其他什么?但在当时,大家都顾着采访了,没人顾上去想这些。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抢险队员和我说,他和队友连续在一线奋战了四天,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在积水中的居民,这就需要他们始终泡在水里进行接应,水位在腰部以上。“不少队友和我一样泡在水里,直到救援全部结束。”

说个小插曲,我们在一线除了充当记录者,还是救援队伍里的一份子。在8月12日在后金村的救援中,淄博市城际救援队带来的装备不足以支撑他们救援。再加上北面200米远外的水深状况根本摸不透,不敢贸然向前,我们跟随两名救援队员决定先返回,再商量下一步救援计划。得知救援队的难处,我们主动请缨,帮助他们联系公安和消防部门说明险情、借用救生圈,但由于多处河流漫堤,救生圈基本都被拿去支援了。

好在,就近的派出所民警经协调,很快就送来了四个救生圈。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8张

14日6:34曙光升起

请记住这个时刻

8月14日清晨6:34分,桓台马桥镇迎来了五天来的第一缕阳光,久违了的太阳照耀在身,让人心里感觉格外温暖。

在马桥会议中心安置点,救援物质被源源不断的送达。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三小时里来了五六辆运输车,他们之中有的送来了感冒发烧、防蚊虫叮咬的药物,有的送来了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等的食物。不仅如此,还有淄博大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安置点为村民们义诊。

而休憩在会议室里的居民,虽然不如在家里舒服,但倒也不缺吃。一位年轻的妈妈告诉我,大家在安置点的这段时间里,领导干部们都奋战在一线,她很感恩。“虽然政府给我们发放了被褥,但晚上我还是睡不着。我家住在二楼,很担心家里被淹,不知道现在情况时好时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点回家。”

救援现场的网络实在太差,在结束了一天一夜的采访后,我和胡泉决定回家写稿了。几天以来,我俩一直奔波在路上,中间只吃了镇政府提供的一个白菜肉包子和一碗西红柿鸡蛋汤,吃饭时感觉超级幸福。但当紧绷着的神经松弛下来后,我们才发现,整个人十分困乏,脚早已经疼得不敢走路,因为泡在水里的时间太长,膝盖直到现在都疼得厉害……自从调岗值夜班以来,冲锋一线的感觉真的久违了。回来后,不少好友说我太拼,但记者不就该这样吗?

最后附上我的两张前后对比照:第一张是采访前一夜同学帮我拍的片。第二张是历经两天一夜的采访后,准备再到抢险一线,蹲在拖拉机后的车板上,同事为我拍下了这张片。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9张

记者手记休假偶遇(旅游时遇到台风如何办)-第10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