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3-11-22 06:28:26 阅读:707 作者:全仗天开颜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张

白杨

白杨(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出生于北京市,中国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1936年,主演个人第一部电影《十字街头》。1939年,出演剧情电影《中华儿女》。1946年,主演剧情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主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团结起来到明天》。1956年,主演剧情电影《祝福》。1960年,主演战争电影《冬梅》。1989年,主演传记剧《洒向人间都是爱》。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1996年9月1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108期,内容有删改。

白杨童年、少年时的经历非常特殊复杂。她出身在书香门第,有着文人的遗传因子。又吃着农民的奶长大并在农村度过了童年,深受普通劳动人民的影响。她在11岁时家庭崩毁,逼着自己闯入社会去混日子,由命运所驱,进入了演艺圈,所幸的是她遇到了进步、严肃的前辈,深受他们的帮助和栽培,而这些又对她的性格和以后所走的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杨是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被誉为“中国凯瑟琳·赫本”。在表演风格上,她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的神韵。她一生扮演过二十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五十多个人物,20世纪60年代被评选为“全国二十二大影星”之首。她从不张扬,不露锋芒,不想引人注目……她是一位耐人琢磨的名人。

“白杨”原来是这么来的

白杨原名杨成芳。青年时期,白杨有位姓王的女同学,文学修养极高,有不少文艺界的朋友。一次,这位姓王的女同学把白杨带到了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见到了戏剧系主任熊佛西的高足——杨村彬。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张

杨村彬肖像

当时,杨村彬刚从戏剧系毕业,组织了一个“北平戏剧学会”,准备排演熊佛西的话剧《喇叭》,正在物色演员。他一下就看中了白杨,立即邀请她担任剧中的一个角色——冬姑。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3张

1933年,白杨在话剧《喇叭》中饰演冬姑

冬姑是位乡下姑娘,而白杨4至9岁一直是在北平郊区小香屯的奶妈家度过的,对乡下的生活极其熟悉,所以在排练时很受杨村彬的赏识。

他对她说:“你姓杨,我也姓杨。你有个俄文名字叫罗嘉,你喜欢红色,你是红杨;我是学院派的,只能是白杨了!”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4张

白杨在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饰演江玲玉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5张

白杨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素芬

想不到这几句戏语,却使白杨眼睛一亮。她忙说:“不,白杨的名字应该是我的,给我!”

“为什么?”杨村彬问道。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6张

白杨在电影《十字街头》中饰演杨芝瑛

“我从小在奶妈家长大,村里村外,处处都有银灰色的白杨树,它高大雄伟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中。我干活儿干累了,就常常坐在村角小破庙前的那一行行排得很整齐的白杨树下,听着它们在微风中发出沙沙声,真像听着一首好听的歌,像是在催我‘快快长大’,又好像在安抚我:‘渴啦,累啦,干完活早点回家吧!’瞧,它们对我多么亲昵,我又多么喜爱它们呀……”

听了白杨这一番叙说,杨村彬感动了。他忙说:“给你,给你,这个名字就给你,希望你也能像白杨那样挺拔!向上!”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7张

1933年的白杨

那一年,白杨才13岁。从此,她用这个名字走南闯北,冲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可以说,正是在小香屯度过的那段童年岁月塑造了白杨的将来。从她后续所经历的人生中也能看到,白杨树的那种笔直、坚定、挺拔的品质已经在无形中渗透到了她的骨子里。

润物细无声的母爱

白杨从小缺乏母爱,她唯一关于母爱的记忆来自奶妈。3岁以前的白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记忆,将近4岁时,她和奶妈去了农村。奶妈勤劳善良,她给失去母爱的白杨以慈母般的照顾和温暖。奶妈家虽然很穷,没有自己的一分地,生活艰难,但对白杨的饥饱冷暖却总是挂在心上。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8张

1931年,白杨(左)与二姐合影

奶妈会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不紧不慢地给白杨梳小辫,一只手拿着梳子,另一只手轻轻地捋着白杨的头发。冬天,奶妈会用旧衣服给白杨改棉袄;夏天,奶妈会经常做绿豆小米粥给白杨喝。

奶妈给白杨的母爱虽然很短,也就1年左右,但每一个细节都组成了白杨童年的记忆碎片,也是白杨童年中最温暖的一部分。那种温情,给予白杨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难忘的。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9张

20世纪40年代的白杨

1950年,白杨和蒋君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双儿女。白杨和蒋君超都很忙,常年在外,尤其是白杨,她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平时她在家的时候话也不多,很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微笑地看着孩子打闹玩耍。虽然白杨对孩子的爱没有用语言去表达,但她的心很细,很柔软,生活的细节处处流露出她对孩子深深的爱。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0张

1950年,白杨和蒋君超结婚照

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曾经有过这样一张照片——白杨给女儿梳小辫。在女儿小的时候,白杨会和女儿坐在草地上,给女儿梳小辫,仿佛是从她与奶妈的那段记忆里带来的,她认为这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1张

20世纪50年代,白杨与女儿合照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2张

20世纪50年代,白杨与女儿合照

有一年,年幼的儿子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把两颗大门牙给磕了,在外地的白杨知道这件事以后,立马赶了回来。她还悄悄地把儿子掉落的这两颗大门牙藏在书桌抽屉深处,并在牙齿上标注上“某年某月某日,蒋晓松从楼梯上摔下来……”。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年冬天,女儿给白杨织了一顶灰色的绒线帽,白杨可喜欢了,马上就戴上了。在白杨过世以后,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女儿在给白杨整理东西时,看到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就装着那顶帽子。小布包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晓真xx岁时,给我织的第一顶帽子……”。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3张

20世纪50年代,白杨夫妇全家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白杨从来没有盯着孩子功课如何的问题,只要求他们品行端正,有自律能力,依靠自己。她从来不会因为小事去指责或管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她的身教很有启发性。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4张

1960年,白杨夫妇全家福

白杨对母爱的表达方式,还真是和许多其他的母亲不太一样,不用太多的语言,当你看到她本身对人对事认真诚恳的所作所为,当你看到了她那开心的一笑,好像就能读出她的全心全意。

一张被藏匿了整整10年的照片

在白杨家的书橱中,有一张十分珍贵的残缺的照片——白杨的爱女蒋晓真依偎在周恩来和陈毅的身边,一起合影的其他人都已被撕剪掉了。这张照片的故事,是她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她与周恩来的故事。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5张

1961年,周恩来、陈毅和白杨女儿蒋晓真合影(注:周围的白杨夫妇及文艺界同人被剪)

早在抗战时期的重庆,白杨就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白杨演的戏周恩来必看,看后总是给予极大的鼓励。她所主演的话剧《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日出》《天国春秋》《复活》《罗密欧与朱丽叶》《万世师表》等四十多个剧目,红极一时,她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6张

白杨在话剧《屈原》中饰演南后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7张

白杨在话剧《万世师表》中饰演方尔妤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8张

话剧界四大名旦合影(从左至右为秦怡、白杨、张瑞芳、舒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白杨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去了香港,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又受到周恩来的多次接见,鼓励她好好为人民服务。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19张

1937年,白杨与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人员合影

1961年7月18日,那是一个夏日,周恩来和陈毅冒着酷暑来到白杨家中做客。这是总理自己“讨”着要来的。他和陈老总有事在上海,在一个场合自掏腰包请了上海的电影艺术家们,后忽然想起什么,说道:“总是我请你们,你们什么时候也请请我?”于是,就有了这次“做客”。白杨、秦怡、王丹凤、黄宗英等人每人烧了一盘总理爱吃的菜,聚会在白杨家中“宴请”周总理和陈老总。

陈老总爱说笑话,一踏进白杨的书房就对白杨说:“这么多的书,你都看过啦?”这话叫白杨如何回答好呢?她怔了一下。此时,周恩来出来为白杨解了围,他风趣地反问陈毅:“你家里那么多书,你都看过啦?”陈老总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白杨和大家也跟着笑。顷刻间,彼此融洽得犹如一家人。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0张

20世纪60年代的白杨

就着书的话题,周恩来对在场的演员说,一个演员要演好戏就要多读书,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读业务方面的书,也要读些历史,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以便掌握较全面的知识。但是,不仅如此,还要走出电影厂,走向社会,深入到工农兵生活中去。这样既丰富了生活,又可以向工农兵学习,有助于改造世界观……

接着,周恩来又向大家指出,电影演员不能光强调表演艺术的特性,进而又提出了一个基本功的问题,他说:“戏曲和舞蹈演员都有他们的基本功,电影演员怎么可以没有呢?要下功夫摸些规律出来。”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1张

1957年4月14日,周恩来夫妇与白杨、上官云珠、黄宗英等在中南海紫光阁成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

周恩来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希冀,深深地打动了电影表演艺术家们的心。后来,周恩来提议与大家一起照相。白杨那活泼可爱的女儿早就依偎在周总理与陈老总的身边。

这张照片,白杨一直挂在书房里最显眼的位置,她常常回忆那难忘的时刻,以总理的谆谆教导来鞭策自己努力向前……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2张

1957年,《祝福》荣获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白杨代表领奖

1966年,白杨遭到迫害,那张珍贵的照片竟也被列入“破除”之列,但他们毕竟慑于总理和陈老总的威望,所以只敢撕去周围的人像,不敢动总理和陈老总的留影。白杨的女儿因紧紧依偎着总理和陈老总,无法撕去,于是就留下了这张残缺的照片。

待他们一走,白杨什么都不顾,忙拾起这已被破坏的照片,藏匿了整整10年。待到1976年,白杨又把照片陈列在书橱里。留在照片上的总理和陈老总都已不在人世,在人世的白杨等电影表演艺术家们却已被从照片上撕去。但这又何妨?人民的总理永远与人民的演员血肉相连!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3张

1959年5月1日,毛泽东接见徐玉兰、白杨、上官云珠、王丹凤

老一辈艺术家的为人为艺之所以很难让中青年艺术家们从根本上学到手,那是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遭遇与积淀。他们从黑暗中走来,所以无比珍惜光明;他们深受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理想之光永不熄灭;他们经受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锤炼,在各类“强手”如林的圈子里唯有低调处世;他们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深知艺术的无境……但有一点我们是应该很容易学到手却又往往忘乎所以的——那就是“感恩”!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4张

1990年,江泽民为白杨题词:从人民汲取营养 向人民贡献才华

她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第25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