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从陕西地方史窥探三个王朝(陕西历史地位)

时间:2023-11-20 00:00:03 阅读:1001 作者:漃謨珜鲑鮭

近日,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教授的新作《王气黯然:宋元明陕西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大型地方性通史《陕西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通史》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筹备、1998年全部出齐,共14卷,详细记述了从远古到当代陕西地区的历史和人民生活,后来编委会又曾重拟体例、更新分卷、扩充内容。秦晖教授负责撰写其中的《宋元卷》和《明清卷》,经过重新修订,辑为《王气黯然》一书。

从陕西地方史窥探三个王朝(陕西历史地位)-第1张

▌ 秦晖所著《王气黯然》

周秦汉唐等数个大一统朝代的建都史,为陕西带来了极为厚重而璀璨的历史底蕴,但人们对政治中心转移、经济式微后的关中地区则谈论甚少。《王气黯然》一书独特之处就在于,集中研究并叙述的是陕西自唐代以后不再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时段。

宋代伊始,“战争”成为陕西的主旋律,秦晖着重分析了宋朝及与陕毗邻的西夏的关系,历数主要战役,兼论宋代改革,指出宋代边防不力的原因。南宋以来,秦岭一线始终是宋金双方争夺焦点,在金军南下入蜀遭遇挫败后,和战不定,直至蒙元统一。元朝治理关中实施了一些独特措施,如忽必烈的“汉法治陕”,书中着重讨论该政策的优劣,并叙述了陕西作为行省的创立过程及元末陕西的起义。明朝克复陕西后,有明一代对陕西重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涉及了明代卫所军户制度、藩王在地方的专权、督抚体制的开展等。明末清初之际,陕西遭遇一系列天灾人祸,书中侧重陕西与周边异族政权的关系,讲述了李自成起义始末和清初的抗清斗争。最后一部分,则按朝代梳理了陕西突出的文化成就和文化发展特征。

秦晖在本书中结合他过往的一些经典理论,诸如“关中模式”及农民系列研究等,以扎实的史料、闳通的视野、可贵的问题意识,呈现出既有条干史实,又有精要论述的整体面貌。虽是一地之史,却兼含宋夏战争、北宋改革、宋金对峙、蒙元治理、明代体制、明末起义等重要议题,可谓“凭一隅窥王朝全景,以单地谋宏观问题”。借该书出版之际,书乡特为独家专访秦晖教授。

开地方史研究“先河”

书乡:《王气黯然:宋元明陕西史》一书主要内容写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秦晖:《陕西通史》启动时,“宏大叙事”较为流行,那时地方史还不是很“热”。整个项目启动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真正开始写作已经是90年代。那时,我一方面关注宏观思想论争,写关于现实的文章,包括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社会公平问题等;另一方面,因为之前多年已经积累了比较具体的东西,可以继续写《陕西通史》,而真正交稿是在1994年。到90年代,史学开始有所谓细微化、具体化、日常生活化的趋势。有人说我开地方史研究的“先河”,其实我那时候做地方研究,也是想提一些对宏观问题的看法。

书乡:书中提到,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应当说是放眼中国的问题研究。宋朝以来陕西战乱频仍,反映的是整个宋朝的武功不振、边防不力,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晖:以前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成不成功,本身有“王朝本位”的价值判断。如果要像汉武帝那样才算成功,那么像“澶渊之盟”就会被认为是很耻辱的事。西夏和辽、金、元都不一样,除向西夏李元昊短期不称臣外,基本宋朝都在称臣,所以宋朝赔很多钱,但给西夏是“岁赐”,皇上赏赐臣的意思;给辽算是“岁币”,平等些;给金就叫“岁供”,就更屈辱。其实,换个角度说,不止宋朝,历朝历代都纠缠于“进不进贡”“下不下跪”之类的问题,这些是关于“面子”的事,有些事情纯粹是为“面子”而搞起来。总的来讲,宋朝军队比较糟糕,原因一方面在宋朝本身。宋朝皇帝对于军人太不信任,不仅宋朝,皇帝打天下起家,信不过武将,因为害怕武将效仿自己,宋朝最典型。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古代冷兵器时代,很大程度是在比赛野蛮,文明程度高反而受影响。

书乡:对于历史研究,您有比较倡导的方法论吗?

秦晖:我不太喜欢过于强调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方法论有很多时髦的东西,但我觉得古往今来做学问,无非是第一要有事实,第二是从史实中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或者说弥补史实之间的空白,这中间要靠逻辑,逻辑一定要严谨,讲求推理的合理性。所谓“摆事实、讲道理”,讲道理要有逻辑,摆事实要尊重史料。每个人做学问都有他的现实关怀。此外,在西方历史哲学和历史学是不相干的两门学科,历史哲学更多的是哲学,不是历史学,但是中国经常强调靠什么理论来研究,以论代史,好像历史哲学是历史学的指导方针一样。我也不太喜欢列书目,因为以我的判断标准,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还有就是我们搞研究的人,不太容易对某本著作产生崇拜,做研究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查书,所有书都是资料,非要把一本书作为一个范本,考虑它的中心思想、方法论,研究者是很少用这种眼光去读书的。

从陕西地方史窥探三个王朝(陕西历史地位)-第2张

▌ 秦晖

封建王朝的核心弊病

书乡:从范仲淹仕途起落的事例看,边地问题很大程度是内廷斗争的延伸,“党争”现象是否是官僚体系运转的核心弊病?

秦晖:我觉得正好相反,古代的中央集权导致不同意见没法正常共存,它不像现在能够公开在社会上讨论,而都是拉帮结派,在皇帝面前告状,这在古代是很自然的事。问题不在于有争论,还在于宫廷政治是那种互相打小报告的方式。

书乡:这种不良状态,有没有某段时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比如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能说是解决党争问题比较好的例子吗?

秦晖:也没有,宋朝还是皇权意义上的党争,归根结底都是靠皇上,大家等于想方设法巴结皇帝。到宋代后期,皇帝听了一派意见,另一派就做太后的工作。所以,有种现象是太后主张什么,小皇帝长大就反对什么。这时候的争论和现在我们讲的左右派之争,表面上看起来一样,但左右派之争是让老百姓做决定,以前还是皇上做决定。像王安石的主张,绝不是搞福利国家,横征暴敛也是为皇上,不是为百姓。相反,司马光的主张,有些人认为比较自由主义,主张皇上减轻控制,不要过分,但这里的“不过分”,也不是说普通百姓就可以自由竞争了,而是对权贵起到一些限制。用我的说法就是,“王安石不搞福利国家,司马光不搞自由市场”。

书乡:一般观念认为,国家兴衰和皇帝个人优劣干系极大。您怎么看待明代皇帝的“怠政”现象?在明中后期腐败畸形的政治情形下,究竟是什么维持明朝统治?

秦晖:其实皇帝的“怠政”和“专权”一点都不矛盾。比如万历不上朝,但他照样横征暴敛,专门派出太监征“矿税”,他比那些上朝的皇帝手伸得更长。有人认为,皇上不负责任就表示他没权力。现代政治的特点是权、责对应,但专制政治就可以不对应。专制意味着他想做什么事,你不能阻拦;他不想做什么事,你也不能要求,万历便是如此。多征“矿税”属于破坏规则,朝廷已经征收钱粮,不应该再征。但万历振振有词,认为钱粮多的群体或阶层不利于老百姓,社会上最坏的是有资产的人,他认为这些人上缴钱粮不够,所以要派人“敲诈”,这也是为老百姓减轻负担。这一点士大夫与之无法争辩,因而也说“重农抑商”。从宋到明,历代皇帝都打着“贫富不均”的旗号,让敲诈富人变得“正义”,从王安石到万历皇帝都是如此。

从陕西地方史窥探三个王朝(陕西历史地位)-第3张

▌ 出土于西安曲江的元朝耀州同知王世英墓陶车马

“关中模式”在江南也有

书乡:结合《王气黯然》和您另一部著作《田园诗与狂想曲》,在明清时代的陕西当地主,既要巴结权势获得保护,又要剥削农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权贵-地主共同体,只不过权势在权力核心,地主是其羽翼?

秦晖:如果承认市场经济,就应该认为无论主佃关系、主雇关系、借贷关系等,只要双方自愿,应该是双赢的,任何一方如果不同意,就不能成立。只要双方是契约关系,那就是自由的,自由的前提下,就很难用“剥削”这个词形容。但是也应该承认,即使在完全自由的契约中,也有一方定价权更强,另一方没什么定价权,这并不取决于持有哪种要素,而是取决于这种要素的供求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稀缺要素持有者有更多谈判实力。我们现在经常讲要素回报,你投入劳动、土地或者资本,就得到相对应的回报,但如果在专制时代,有权力介入,权力便可以侵犯所有要素,权力从来都是既侵犯地主,又侵犯佃农。所以才会出现梁山泊里地主带领一帮佃农造反,明末的“土寇”也是如此。从宋以后,赋税田粮等基本都是按财产征收,尤其是“一条鞭法”后更是如此,大部分资源都被朝廷收走,真正有本事拥有土地并可以经营土地的,往往是那些有权力可以规避赋税的人。但如果你是权贵身份,就不会想着去改善生产、创新创业,这当然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我早期讲陕西和江南的对比,现在其实很少讲了,因为后来证明“关中模式”(编者注:“关中模式”是秦晖关于古代经济的重要理论,他曾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其主要矛盾并非是地主剥削、地权不均、人地关系紧张等,而在于权力等级压迫民众,导致经济活性极低。)即便在江南地区也有应用之处。江南的租佃率更高,地主多,如果按现在世界通行基尼系数标准衡量它们,江南的基尼系数也许比关中高一点,但也没达到“极端不平等”的水平。古代社会的确很不平等,但它另有来源,我认为是权力造成的不平等,它比土地造成的不平等更重。

书乡:您在书中拿陕西和江南科举情况做对比,明清时期江南读书风气之盛,是否和土地免税及特权有关?

秦晖: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对汉族士大夫有排斥,压抑士大夫的特权,所以明末清初的抗清运动,至少在江南都是士大夫搞起来的。不过明代那种缙绅特权带来的弊病,清朝的确减少,清朝缙绅会带有更多地方色彩,有时候会为乡里说话;但明代不是,明代乡绅往往在乡里被讨厌,因为他们的免税特权由朝廷授予,却都损害乡里百姓利益。读书和经济特权呈现正相关,“书中自有千钟粟”,越是横征暴敛的时代,人们越要追求特权。当时读书就是追求特权的一个办法。

书乡:我个人感觉中国南方地区的宗族势力,相比北方地区更大些,是这样吗?

秦晖:南方宗族影响力更大,因为富裕程度和商品市场化程度基本与其成正比,越发达宗族影响力越强。在晚清乃至民国以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把宗族作为一个中国传统,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其实这是晚近现象。(责编:张玉瑶)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