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人间美味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原文

时间:2023-12-27 18:00:01 阅读:683 作者:溜屁手子

人间最美是清欢原文?“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古人对饮食的美好愿望小时候的我对饮食的愿望可不是这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端着老碗吃下锅菜,最起码早上吃玉米珍子能就上一点下锅菜,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这样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间最美是清欢原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人间美味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原文-第1张

人间最美是清欢原文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古人对饮食的美好愿望。小时候的我对饮食的愿望可不是这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端着老碗吃下锅菜,最起码早上吃玉米珍子能就上一点下锅菜,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六零后的我出生在具有古老而传奇色彩的揉谷,因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此“采揉谷物,以观青黄”而得名,按理说在吃饭这个事情上应该没有委屈吧。的确如此,我们避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受饥饿之苦,食物虽糙,但勉强可以吃饱。

在我的记忆里,中午饭总是下一大锅面条,至于菜就是用炒长把勺,倒一丁点油,伸到锅灶里面,待油热了,放进一点蒜苗、韭菜、辣椒之类的菜丁,放点盐,等待菜和油充分融合,用筷子拨拉几下,倒进锅里,就算把下锅菜爛好了,即便这样,我们当时也是吃的津津有味。早上和晚上一般都是玉米珍子为主,当然包谷珍子我喜欢就是很稠那种,筷子必须能挑得出的那种,就的菜就是很平常的生萝卜,有时在珍子里面下点红薯就更好吃了。

当然我就喜欢吃就是粑粑馍了。那个年代麦子分到户里都不多,蒸的馍基本都是麦面玉米面都有,吃的时候必须用手捧着,这样馍渣就只能掉到手心里,馍吃完,馍渣也是不能浪费的。记得有一年生产队中的白玉米,磨出来的玉米面不是很黄的那种,而是很白很白的那种,甚至比麦子磨出来面都白,那是母亲就用白玉米面蒸了一钉笆馍,白生生的,煞是好看,但是仅仅是好看而已,吃起来和普通的黄玉米面馍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粑粑馍就不一样了,是用玉米面做的,但是不是那种一个一个小块的那种普通馍,而是搓成一个圆圈,和面时用的是糖精水,蒸出来后一钉笆基本上就是三个圆圈,切个一小段扛在手上,吃起来甜甜的,那种味道需要慢慢才能体会出来的。现在市场上也有卖的,但是已经吃不出来原来的那个味了。

那时的我们吃饭是大碗地吃,吃饭就菜是很奢侈的事,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走亲戚的时候才能享用。逢年过节时菜还能多一点,粉条,豆腐之类就有了专门的菜碟子,当然少不了一碗大肉,但是那时候时吃馍就菜,粉条,豆腐难的吃一回,最主要的就是吃肉了。那时肉好不好,主要看肉膘厚不厚,谁家娶媳妇,肉膘接近一扎厚,那是最值得称赞的事了。至于平时走亲戚,中午吃的就是很普通的面条了,但是多了两碟子菜,虽然没有猪肉,一碟子红萝卜豆腐块,一碟子青菜蒜苗,就这面条也算是难的美味了。

那时候吃饭很难想象菜比饭多,吃起来时什么滋味,能吃上一锅烩菜就米饭,吃上一次黄瓜凉干面,都是很值得很几天炫耀的美事了,至于下馆子吃饭那只能是梦中的美事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饭桌上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最主要的就是菜的样子变化多样,原来那种在电影上才能看得到七碟子八大碗的奢侈菜样,到现在简直是小儿科了。就是在春节里,冬日里很难见到的夏秋季的时令蔬菜,现在在春节的饭桌上都是很平常的事了。

在我看来,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饭碗小了,菜碟子多了。原来那种一大锅饭,只有一小勺下锅菜的吃饭模式现在的确都很难想象了。就是很平常面条,都要炒上一两道菜,至于米饭,没有四五样菜,吃饭都没有味道的,至于逢年过节,浑鸡浑鱼,肘子海鲜,都不是新鲜事。至于吃饭的碗,原来那种只有蹲在石头上端着的大老碗,现在能找到就算古董了,吃面条的碗还算大点的,吃米饭的饭碗只有手心大小,原来那种吃饭就是吃饭,变成现在吃饭吃的不是饭,而是菜样了。

当然最大的变化就是下馆子了,我想象中原来不管是请客吃饭,还是家庭聚会,一般人家都是在家里摆上一桌,哪里还有去饭店吃饭的道理,有一年母亲大寿,适逢天热,我们一大家子就去杨凌摆了三大桌子,在外边买了酒水,这是我们一大家第一次热热闹闹下馆子,那是下馆子吃的不是饭,喝的也不是酒,要的就是那种氛围,那种场子。

现在,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成城里没有多大区别了,从“吃饱吃好”到“吃绿色”“吃健康”,“小康菜谱”的迭代更新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诸多饮食中,肉类的影子很少出现,更不要提什么肉膘接近一扎厚的肉了;至于现在的硬菜,已经不是什么肉食,而是那些更绿色的粮食蔬菜,散养的家畜家禽。换句话来说,现在的饮食就是把传统放进胃里,把健康吃进嘴里,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的那种美味。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