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七夕又名女儿节(七夕节也叫女儿节)

时间:2023-11-20 07:13:29 阅读:93 作者:审核爱情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

夏历七月七日夜里,女孩子在庭院对着星空祈求,希望像织女那样的心灵手巧,故称为“乞巧”。

七夕又名女儿节(七夕节也叫女儿节)-第1张

▲(清)《七夕图轴》,姚文瀚绘

七夕又名“女儿节”,是我国女性的传统节日,也是道教五腊日之一的“道德腊”。

道教斋日,“五腊”之一的“道德腊”

道教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其教理教义中包涵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据道书《赤松子章历》载:“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赤松子章历》说明了一些道德腊日中的禁忌与可取的行事方法,这一天里,不可以砍伐树木、破碎石头,不可食用酸咸的东西以及有危险性的骑行动作,可以导引强身,舒缓筋骨。

七夕又名女儿节(七夕节也叫女儿节)-第2张

▲作为斋日,道教徒要在七夕这天斋戒悔过

道德腊日神明考校信众,陟罚臧否,适宜谢罪、斋戒以及祭祀。

道教徒于这天诚心忏悔,修正向道,满心欢喜地度过斋日。

尊重女性,培养女德的“女儿节”

回归到女儿节上。

古代女性认为织女心灵手巧,令人羡慕不已,所以每逢七夕,她们都会向织女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

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所以七夕又称“兰夜”,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也称“穿针节”。

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培养女性的德才。

七夕又名女儿节(七夕节也叫女儿节)-第3张

▲(清)《乞巧图卷》,丁观鹏绘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七夕”存在的重要意义,莫不是对中国女性养成德行的良好期盼,对中国女性追求心灵手巧的极大尊重。

同时,也向女性们传递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好爱情观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