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

时间:2023-11-22 11:53:54 阅读:806 作者:爱你痴狂的

有这样一句歌词:“下雨天不要和狗说话。”

它的创作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行人看到小狗在大雨中行走都觉得很可怜,打算为它撑伞。

小狗可以回头反抗,用眼神示意:“我淋我的雨,跟你有什么关系?”

因此,作者感慨:

下雨天不要和狗打招呼。

我们总觉得自己很有钱,别人很穷。不需要!每个人都在同样的大雨中行走。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

他们自以为聪明,打着“为你好”的幌子,要求、纠正甚至改造你:

“这样做是不对的”、“听我的是对的”、“你应该怎么做”...

但这种跨界的“关心”往往会压抑人心,似乎被禁锢在彼此的认知里。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取笑别人,不如回归自己的世界。

真正高水平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重,更不会坚持去纠正别人。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1张

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别人的一切期待,就像一把双刃的刀,谁也逃不过。”

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只会导致白费力气和被拒绝。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他是“一个好老师”,吃了很多苦。

有一次,同事想买保险。朋友自称精通保险规划,于是出声制止:

“别买,这是陷阱。有钱买这个,不如做理财。”

同事一听,一脸不情愿:

“你不懂,不让我买?这笔钱怎么花是我的事,不是你的事。”

一次争执后,两人不欢而散,关系越来越僵。

还有一次,别人头脑发热,想报个培训班。

她觉得对方不是那块料,就赶紧劝道:“别傻了。我很有眼光。这根本不适合你。”

但对方情绪高涨。她不但不听朋友的话,还气自己“没脑子”。一气之下,她交了报名费。

此后,该男子与她失去了联系。

朋友很郁闷,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直到有一次,我听到有人嘀咕:我感觉我总是被她纠正,和她交往很累赘。

这正好印证了一句话:“好老师的人以荣耀为目标,但实际上结果往往是屈辱。”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2张

现实中,这样的“杀戮”并不少见:

“吃饭的时候不要看手机,容易消化不良。”“我只是放松一下,你能不能别管了?”

“这水书有什么好的?赶紧扔了。”“我就是打发时间,不想烧脑。”

“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照我说的做。”“没有你的指导,我也有我的理由。”

你觉得自己苦,对方未必买账;你以为战略上很重要,结果却打了自己一巴掌。

过度的“纠正欲”不仅会带来感激,还会成倍增加分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自大。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3张

他们有天壤之别,但都是正确的。

这种多元化的结论与现实中“三观”的差异不谋而合:

有的人觉得放假就要去旅游,不耗费时间;也有人认为在家平躺是最好的休息;

有人崇尚风险投资,追求高回报;有的人追求稳定,哪怕收入低。

有的人喜欢平淡舒适,满足于循序渐进;另一些人挑战自我,渴望在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从选择来看,双方差异较大。但从各自的立场来看,谁也没有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精神病人,自以为是蘑菇,每天不吃不喝,撑着伞蹲在病房角落里。

许多专家来纠正他:他们帮助他走出困境,并口头说服他。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有一个心理医生,和病人穿一样的衣服,撑起一把伞,每天陪着他蹲着。

看到医生的行为,病人渐渐敞开了心扉。他学会了像医生一样说话、吃饭、走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尊重比反驳更重要,包容比改造更重要。”

这个用认同代替矫正的医生,走进了患者的内心,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在生活中,你必须知道: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个海里;不是所有人的三观都一样。

所以,与其生气,不如接受;与其纠正,不如理解。

用宽容代替苛刻,用谦逊代替自负。

克制自己教别人做事的欲望,学会尊重别人的差异,这样才能各得其所,成就对方。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4张

心理学家列出了常见的认知偏差,其中两个发人深省:

一种是“简单现实主义”: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有真理,而另一些人是不理性的,甚至是有偏见的。

二、“单纯的犬儒主义”: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客观的,他人是自我中心的。

热衷于纠正别人的,正是这两个“思维错误”。

当你明白了这个局限,你就会醒悟: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重要。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5张

想起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师傅苦练,终于学会了“移山大法”。

有人虔诚地问:“大师用了什么神力移山?我怎么能练出这样的魔法呢?”

大师笑道:“练这个魔功也很简单。只要你掌握一点,山不来,我就去。”

令人清醒的时刻。

生活中,有很多像“山”一样的东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父母的想法,伴侣的习惯,孩子的选择,朋友的选择…

面对不可控的外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嘴,调整好自己的心。

主持人马东曾在节目中提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因为怕耗电,只要房间里没人,妈妈就会马上关灯。

一开始,他总是纠正妈妈:“灯一直亮着不用花多少电,但是频繁开关会影响使用寿命。”

妈妈每次都笑着答应,但之后还是一直走。

见此情况,许不再强求对方,而是一改自己也保持沉默的态度。

他说:

老年人节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算你告诉她再多的道理,她也不会改变。何必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呢?

这样他轻松了,他妈也放心了,在儿子面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6张

在《圆桌学派》中,有一位嘉宾曾提出,人要知道“内观”。

听了这些,文都·陶表示同意:“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心足够大,以容纳自己和他人”。

现实中,向内寻求往往比向外寻求更有效。

停止盲目说教,把握好沟通的分寸,接纳他人,尊重差异。

适当的“抬举”别人,把自己从“神坛”拉下来,兼容并包,仰望对方,才是真正的智慧。

不要和狗说话真正高水平的人(不要跟狗一样的人争论)-第7张

刘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无论是朋友、工作还是爱情,如果你觉得和对方特别契合,交流愉快甚至让你顿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1%的几率,你遇到了灵魂伴侣。99%的时候,你遇到的是一个经验、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对方只是在向后兼容。

级别越高的人越懂得谨慎。即使不喜欢,也可以随便评价别人。

俗话说“一个人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心;一个人的时候,你就闭上嘴。

克制自己的纠错欲望,对外浅说,对内深求。

争论赢了,格局输了,就是最大的愚蠢和不配。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