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

时间:2024-03-09 19:00:02 阅读:150 作者:那感觉很好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1张

平凡的世界剧照

路遥名著《平凡的世界》用恢宏的笔墨全景展示着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向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在不同思潮下的迷茫与彷徨,生活艰难的农民虽然知道农村的出路在哪里,但却因为“政治路线”问题而束手束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地挣扎着,默默地坚持着…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中华这片土地上最广大、也是最重要的群体,如何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每个时代的领导者都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农民问题事关事业的成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路线”之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的七十年代,广大的农民仍然在生与死的边缘痛苦地挣扎着,这是对党的领导集体的严峻考验。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2张

平凡的世界剧照

虽然党内的有识之士一直在为解决农民吃饱饭、穿暖衣的问题而奔走呼号,但这部分头脑清醒者还是极少数,被占大多数的思想僵化的人认为是“异类”,他们的声音还是暂时被淹没在“阶级斗争”的“噪声”中…

一部分占据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始终坚持着“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他们看不到在水生火热中挣扎着的广大群众,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朝上”看,他们放弃了党一贯秉持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做调查研究,思想僵化,罔顾事实,对群众置身于水火的事实视而不见,反而极力地推行“斗争再斗争”路线,对党内的有识之士极尽打压之能事,将党的事业推倒了风口浪尖之上。

时任原西县革委会主任的冯世宽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作为一县父母官,他抱定“阶级斗争”的路线,看不到广大的农民生活一步步滑向“深渊”的事实,一直在宣扬“形势一片大好”,“从来就没有这样好过”,他不断地粉饰太平。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3张

平凡的世界剧照

他对于田福军到农村一线调研拿到的数据置若罔闻,不仅如此,还在革委会领导班子大会上公开批判田福军的这种“思想意识”问题,并且上纲上线地批判这是对毛主席“阶级斗争”路线反对,很“反动”。

一心为公,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田福军被打压下去了,他慢慢地失去了工作的权力,给了一份“闲差”,被挂了起来…

但历史的洪流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当党内重新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时,田福军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的干部必然会得到重新启用,而冯世宽这种思想僵化、本本主义的领导者必然要让位。

事实也是如此,在党确定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地改革大潮中,田福军成了弄潮儿,他一路“高升”,从地区行署专员,到地区区委书记,再到省委副书记、省城市委书记,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竭尽所能,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4张

平凡的世界剧照

在田福军的领导下,整个黄原地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他始终秉持的党的实事求是工作方针和一心为公,始终盯着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目光。

此时的冯世宽便显得有些“落魄”了,虽然他也荣升黄原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等职,但他已无力成为一方“主宰”,这与他的思想意识暂时无法与时俱进是密切相关的。

我党始终秉持的“治病救人”的方针拯救了冯世宽,他被送到党校学习,经过一番思想“洗礼”和深刻的反思,他“觉醒”了,他明白了身为党的干部应该始终代表党的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冯世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任黄原地区行署副专员,后来高升为地区纪委书记,掌管地区的纪检工作,在纪检岗位上,他刚正不阿,既坚持党的原则,又懂得“治病救人”,完全变了一个人。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5张

平凡的世界剧照

在冯世宽任行署副专员时,田福军任行署专员,此时的田福军已经从冯世宽的“下级”变成了他的“上级”,虽然有些小忐忑,但冯世宽还是主动找到田福军,检讨了自己过去的错误,田福军非常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且表示希望以后两人能够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把党的事业提高到新的高度上。

在此后的工作中,两人成了为亲密的“战友”,冯世宽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准则,造福着一方人民。

冯世宽的故事讲完了,也为广大的领导者敲响了警钟,作为党的领导,要始终以“代表党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聊聊平凡的世界中的冯世宽,平凡的世界揭穿冯世宽的是哪一集-第6张

活水

推而广之,广大的读者要始终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秉持内心的“良知”,是否以“利他”为出发点,有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最大的自私就是成就他人!”因为只有“利他”方可“利己”。

圣人朱熹老夫子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不就是内心的那份“良知”吗!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