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数据模型有哪三种,五个常见的数据库

时间:2023-05-06 16:54:19 阅读:162889 作者:945

数据库的一般标准结构为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部模式、模式、内部模式,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用户级别对应外部模式,概念级别对应内部模式,物理级别对应内部模式,允许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 视图是对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的观察、感知和理解,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呈现方式,显然,“可见”数据库因用户层次(级别)而异。

这是百度百科的照片:

深入了解:

1、模式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与概念级别相对应。 它是数据库设计师将所有用户的数据综合起来,基于统一的观点构建的全局逻辑结构,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通用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它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 )描述、定义,体现和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2、模式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等级。 这是某个用户或多个用户查看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个APP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部架构是从架构中导出的子集,包含架构中特定用户可用的部分数据。 用户可以用外部架构描述语言描述和定义与用户相对应的数据记录(外部架构),或者用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进行这些数据记录。 外部架构反映了数据库用户的观点。 3、内模内模,又称存储模,与物理层次相对应,它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基础描述,是数据库底层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存储介质上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实际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上内部架构由内部架构描述语言描述和定义,是数据库的记忆观。 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由于只有唯一的数据库,所以作为定义、记述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的内部模式和定义、记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唯一的,但是构筑在数据库系统上的APP分布非常广泛,种类繁多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用户的APP视图基于外部模式进行数据操作,通过外部模式-模式映射定义并建立一种外部模式与模式的对应关系,将外部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改变时

另一方面,在模式-模式映射中,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模式-模式映射就能够维持模式,因此也能够维持APP

外部-模式映射和模式-内部模式映射提供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和物理独立性。

如果数据库架构发生更改,例如,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添加新的关系或更改关系的属性数据类型,则会调整外部架构/架构之间的映像关系,从而更改用户的每个外部架构由于APP断言是基于数据的外部模式描述的,因此不需要修改APP断言,从而保证了数据和APP之间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如果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发生更改,即内部架构发生更改(例如,定义了其他存储结构,然后进行了选择),则可以调整架构/内部架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以避免更改数据库架构。 这样就不必更改数据库系统的外部模式和各个APP应用程序。 这样就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和APP之间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