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如何在路由器上再接一个路由器,路由器的三大功能

时间:2023-05-05 09:04:00 阅读:164740 作者:567

原文: 3358 net.csai.cn/switch _ base/20070123233151481.htm

3358 www.Sina.com/http://www.Sina.com/http://www.Sina.com /

路由器原理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internet等大规模互联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路由技术逐渐成为网络技术中重要的部分路由器也是最用户的需求推动了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不仅要在本地网上共享信息,而且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 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尽管采用了高速大规模的网络技术、FDDI技术、ATM技术,但仍离不开路由器

http://www.Sina.com/http://www.Sina.com /

将自己的网络与其他网络互联,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向互联网发布自己的信息,是网络互联的最大动力。 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网桥互联网络

网桥在OSI模型的第2层(即链路层)上工作。 完成数据帧(frame )的传输,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之间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桥转发根据数据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确定帧应该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 框架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通常是网卡拥有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将两个或多个网络相互连接,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像在互联网上一样方便。 由于网桥在数据帧上传输,因此只能连接到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例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之间的互连。 不同类型的网络(例如以太网和X.25之间)中桥接器不起作用。

网桥扩大了网络规模,提高了网络性能,给网络APP带来了便利。 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网桥互联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个是广播风暴,桥接器不屏蔽网络中的广播消息。 如果网络规模较大(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则会引起广播风暴,整个网络可以充满广播信息,从而完全瘫痪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联时,网桥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聚合为一个网络,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 这种相互连接方式在与外部网络的相互连接中明显难以接受。 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交流网络,不管发送的信息是什么。

1.2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协议相关,考虑将其限制为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在OSI模型的第3层(即网络层)上运行。 路由器利用网络层中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分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并维护每个网络的独立性。 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将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 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被发送到路由器,从路由器被转发。

IP路由器仅转发IP包,将剩下部分封闭在包含广播的网络内,从而能够维持各网络的相对独立性,构成具有多个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网络。 因为是网络层的相互连接,所以路由器能够简单地连接到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执行IP协议,就能够经由路由器相互连接。

网络中的设备使用它们的网络地址(在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相互通信。 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 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 IP地址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定义网络编号,另一个部分定义网络中的主机编号。 目前,internet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来确定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与IP地址同样也是32位,两者一一对应,规定子网掩码的数字为"1"所对应的IP地址中的部分为网络号,与"0"所对应的为主机号。 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一起构成完整的IP地址。 同一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必须具有相同的网络编号。 这个网络称为IP子网。

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编号的IP地址之间进行通信。 要与其他IP子网中的主机进行通信,必须通过同一网络上的路由器或网关。 不同网络编号的IP地址无法直接通信,即使已连接也无法通信。

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到多个IP子网。 每个端口的IP地址网络编号必须与所连接的IP子网的网络编号相同。 不同的端口具有不同的网络编号,支持不同的IP子网。 这样,每个子网中的主机就可以通过其子网的IP地址将请求的IP包发送到路由器。

3358 www.Sina.com/http://www.Sina.com/http://www.Sina.com /

当IP子网中的主机向同一IP子网中的另一台主机发送IP包时,IP包将直接发送

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3.路由协议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当然,各种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宽和CPU资源。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网络中动态路由通常作为静态路由的补充。当一个分组在路由器中进行寻径时,路由器首先查找静态路由,如果查到则根据相应的静态路由转发分组;否则再查找动态路由。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BGP-4。下面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3.1 RIP路由协议
    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 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RIP使用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OSPF路由协议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连,0SPF随之产生。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1ETF)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
    0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
    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它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3.3 BGP和BGP-4路由协议
    BGP是为TCP/IP互联网设计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它既不是基于纯粹的链路状态算法,也不是基于纯粹的距离向量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各个自治域可以运行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BGP更新信息包括网络号/自治域路径的成对信息。自治域路径包括到达某个特定网络须经过的自治域串,这些更新信息通过TCP传送出去,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扩大的需要,BGP还在不断地发展。在最新的BGp4中,还可以将相似路由合并为一条路由。
    3.4 路由表项的优先问题
    在一个路由器中,可同时配置静态路由和一种或多种动态路由。它们各自维护的路由表都提供给转发程序,但这些路由表的表项间可能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通过配置各路由表的优先级来解决。通常静态路由具有默认的最高优先级,当其它路由表表项与它矛盾时,均按静态路由转发。
    4.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寻径结果,因此选择路由算法一定要仔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2)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由于路由器分布在网络联接点上,所以在它们出故障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最好的路由器算法通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被证实是可靠的。
    (4)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5)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例如,某个网段发生故障,路由算法要能很快发现故障,并为使用该网段的所有路由选择另一条最佳路径。
    路由算法按照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静态和动态、单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级、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内和域间、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前面几种的特点与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着重介绍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则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邻近结点上。从本质上来说,链路状态算法将少量更新信息发送至网络各处,而距离向量算法发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邻接路由器。
    由于链路状态算法收敛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离向量算法更不易产生路由循环。但另一方面,链路状态算法要求比距离向量算法有更强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链路状态算法将会在实现时显得更昂贵一些。除了这些区别,两种算法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运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种不同的度量标准去决定最佳路径。复杂的路由算法可能采用多种度量来选择路由,通过一定的加权运算,将它们合并为单个的复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为寻径的标准。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径长度、可靠性、时延、带宽、负载、通信成本等。
    5.新一代路由器
    由于多媒体等应用在网络中的发展,以及ATM、快速以太网等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网络的带宽与速率飞速提高,传统的路由器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因为传统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的设计与实现均基于软件,在转发过程中对分组的处理要经过许多环节,转发过程复杂,使得分组转发的速率较慢。另外,由于路由器是网络互连的关键设备,是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通信的一个“关口”,对其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路由器中各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增加了CPU的负担,这样就使得路由器成为整个互联网上的“瓶颈”。
    传统的路由器在转发每一个分组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包括路由查找、访问控制表匹配、地址解析、优先级管理以及其它的附加操作。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影响了路由器的性能与效率,降低了分组转发速率和转发的吞吐量,增加了CPU的负担。而经过路由器的前后分组间的相关性很大,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组往往连续到达,这为分组的快速转发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与依据。新一代路由器,如IP Switch、Tag Switch等,就是采用这一设计思想用硬件来实现快速转发,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性能与效率。
    新一代路由器使用转发缓存来简化分组的转发操作。在快速转发过程中,只需对一组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组的前几个分组进行传统的路由转发处理,并把成功转发的分组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和下一网关地址(下一路由器地址)放人转发缓存中。当其后的分组要进行转发时,茵先查看转发缓存,如果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与转发缓存中的匹配,则直接根据转发缓存中的下一网关地址进行转发,而无须经过传统的复杂操作,大大减轻了路由器的负担,达到了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目标。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