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802.11协议详解,mqtt协议详解

时间:2023-05-06 14:03:14 阅读:184856 作者:3598

文章开篇

首先解释一下MPLS是什么,MPLS协议叫做多协议标签交换,和思科的快速转发技术很类似,这种协议的特点就是,快,转发快,收敛快,因此很显然这个协议应该应用到drdll区域,从而适应快速的数据的转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PLS的这个转发快和收敛快的优点正在不断地被日益发展的硬件替代,传统的数据转发是:先查路由、路由递归、出接口、下一跳MAC地址,层层查找,因此在90年代我们迫于硬件必须找到一个转发速度足够快的协议来解决骨干区域的数据交换问题,但是发展到今日,显然MPLS的优点已经渐渐地起不到关键作用了。

        那么为什么称MPLS为2.5层协议呢?原因很简单从原理上来讲 MPLS高于数据链路层也就是俗称的MAC层,但是他又低于网络层,用于向IP层提供连接服务,同时又从链路层得到服务,因此我们称MPLS为2.5层协议。

MPLS的原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他的原理。

        首先MPLS的全称叫做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也就是多协议标签交换,单从名字上看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这么几点:①他的转发机制是源于Label的,也就是标签。②他可以面向多个协议那么什么叫做标签呢?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普通路由的转发方式,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之后,首先检验MAC,如果通过了,那么我们继续去查看我们的路由表,好,如果有我们就去转发他,如果没有那么丢弃,并返回不可达消息。这个过程太麻烦了,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有关MPLS的体系框架(不是结构组成),MPLS的体系框架主要是由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两个平面组成他们的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主要就是向下图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们在物理层上是完全可以相互分离的,转发平面的作用就是封装和转发数据包,控制平面的作用是负责产生和维护路由信息以及标签信息。

从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将会遇到的专有名词:

LSR:布局MPLS骨干区域中的路由器

LER:布局MPLS骨干区域中的边缘路由器

LSP:标签交换路径

FEC:转发等价类 这个概念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详情请点击

另外这里着重提一下FIB 和LFIB, FIB负责普通报文的转发,也就是说FIB路由表是基于路由转发表才形成的,LFIB负责转发带MPLS标签的报文的转发,是根据标签对的映射进行的转发。

好,全文的重点来了,那么他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这张图

MPLS: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我们规定一下数据的转发是从R1转发到R2在到R4在转发出去的,那么在这个图中有这么几个概念:

首先我们称R1为ingress(入节点)R2为transit(转发节点)R3为 Egress(出节点)

R1在收到一个数据报时首先,会打上第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位于IP报文的前面,用于标识这个数据包,然后在自己的LFIB中进行查找,这种查找就是一种对应关系,从我的interface 0/1 进来的我给他打上一个标签假设是1000 ,然后LFIB表中就会有相关的对应关系,比如说1000 ---1001 这样我就知道我要千万可以给我1001的端口,然后,数据包到端口之后进行一个标签的弹出和新标签的压入,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在去递归查找路由表,从而提高了速度。

PS: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签值是有区段的,并且标签仅在本地生效,因此一条链路上标签值可能会相同。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