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静态回收期计算公式,直连与静态路由配置

时间:2023-05-04 17:58:02 阅读:187413 作者:1921

测试拓扑(注:本实验在eNSP上模拟,下一跳设置为出接口时试验结果没生效,可能是模拟器原因


配置接口为下一跳时,路由表显示如下:


试验结果:



我们知道,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以使用下一跳地址,也可以使用出站接口,使用下一跳IP地址和使用出站接口会影响路由器的处理方式。

所以判断是使用下一跳IP地址还是使用出站接口就比较重要了。


步骤/方法

​在以太网中,两个接口之间的通信需要使用MAC地址,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后传送到网络,进而通过物理线路传送给对方。而获得对方的MAC地址,是通过ARP的过程完成的。

当静态路由中使用出接口时,路由器会认为目标网络和接口处在“直连网络”中。 R1(config)#ip route 23.23.23.0 255.255.255.252 f0/0

查看:这时R1认为23.23.23.0/30这个网段是和自己直连的,

在以太网直连网络中设备间的通信是通过ARP广播来获取到到达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即当R1要访问23.23.23.3这个IP地址时, R1认为目标网络是自己的直连网络(这时候还是属于静态路由),于是R1就要在F0/0口向网络发出ARP请求广播,来寻找23.23.23.3所对应的MAC地址。
这时,如果R2启用了ARP代理,那么R2将R3应答此ARP请求,即R2告诉R1:23.23.23.3所对应的MAC地址是R2的F0/0接口的MAC。如果R2的ARP代理功能关闭,那么R1将不能ping通23.23.23.3。假设R3后面接了些的PC机(通过交换机接了同网段的很多主机),当R1要访问这些PC机时,都会产生一条该PC机和R2的F0/0接口的MAC地址对应的ARP条目缓存,如果PC机的数量很大,该缓存也很大,有可能导致R1耗尽内存来维护。


在静态路由中使用下一跳,路由表中显示的是下一跳的IP。
R1(config)#ip route 23.23.23.0 255.255.255.252 12.12.12.2
查看:

这时去往23.23.23.0/30的网段只会维护一条ARP缓存,即12.12.12.2所对应的是R2的F0/0接口地址。即使R3后面接了多台主机,也只需要维护这么一条ARP缓存记录。


如果在点到点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还是出接口,其效果都是一样的。使用如 HDLC 和 PPP 之类协议来进行二层的封装,不需要进行ARP的解析。
结论: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既可指定出接口,也可指定位下一跳,到底采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点到点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还是出接口,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广播网络环境下,指定下一跳地址和指定出接口将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指定为出接口的话,那么不管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有效,每次当数据包到达时都会触发一个ARP请求,又因为ARP代理功能在IOS环境下默认是打开的,这就意味着路由器需要配备大量的ARP高速缓存。而如果是指定为下一跳地址的话,仅当第一个去往目标网络的数据包到达时,才会触发ARP请求。

同一层设备相连用交叉线;不同一层设备相连用直连线,同一层设备的收发口是相对固定的(1,2为发送,3,6为接收),因此必须使用交叉线才能让同层设备的收发相连。若使用直连线,则会出现发发,收收组合,必然会出现不能正常收发的现象。   同理,不同设备的收发口是相反的,所以,此时使用直接线。若使用交叉线则会出现发发,收收组合,不能正常收发报文。 
当以下设备互联时,需使用直连线:   1. 交换机或HUB与路由器;   2. 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与交换机或HUB   
而这些设备互联时,则需使用交叉线:   1. 计算机与路由器连接(不然在模拟器中line protocol 是down);   2. 交换机与交换机连接;   3. HUB与HUB之间连接;   4. 两台PC直接相连;   5. 路由器与路由器;   6. HUB与交换机 
但是目前的网络或者终端设备基本上都可以自适应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