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除了微信之外,还有哪款产品是张小龙开发的?,微信的开发者是谁张小龙

时间:2023-05-03 15:00:20 阅读:214928 作者:503

“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

国际大的sns在中国不能普及,是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体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产品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性需求。

需求不来自调研,不来自分析,不来自讨论,不来自竞争对手,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满足自己需求由于满足用户需求。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纳为心理诉求,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欣慰是一个生活方式,反映的是心理满足之上的东西。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于工具类甚至省钱。

为群体效用而做:附近的人:

案例:附近的人。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他们会发生什么?他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别人观察。他们第一次在现实当中大规模相互看到。

为想法而做:朋友圈:

想法:人人需求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露好友但又要扎堆。想法比功能重要。为自己要用而做。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1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2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做多的欲望。3做多源于不自信。4每天砍掉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5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个字的难度远胜于一张图片。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世界是新的: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

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做人人都爱用的产品,通用产品做的低龄化是不专业的体现,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1产品结构是骨骼,不可多变和复杂。2创作从骨骼开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设计就是分类:1分类是人类大脑的识别模式。2分类是化繁为简的方式之一。3PM每天都应该思考如何让事情更有条理。

面对场景来做设计而非功能列表:不堆砌功能,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让新版看不出变化,只有新手才将所有的功能罗列在显眼的地方。

手机和PC的区别:1手机是肢体的延伸,手机和人是一体的,PC是外物,即外部环境。2移动互联网产品不是简单的PC到收集的移植。3如果没有手机,就没有这份PPT(手机evernote随时记录想法)。4做没有web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不过度设计:1做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2对主干精雕细琢,对枝叶不做深。

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不为了流量而到处加入口。

做产品还是做运营:好产品会召唤用户。

让用户推动用户。For:如何让用户设置头像。

极简方能不被超越:摇一摇很难被超越,因为已经做到极简。

面向两年后的场景来设计:for已发送状态,2年后 网络好,必然能发送。

如果一个特性不能让人兴奋,不如不做:1你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需求。2好奇心是PM的驱动力。3逻辑的完美也是令人兴奋的。4在单点获得口碑,而不是一些列可有可无的特性。

尊重用户:1保护用户隐私(通讯录上传要经过同意,lbs暴露位置要告知)。2不诱导用户。3在每个体验点上以用户为重。

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硬导入用户,只会给用户留下坏印象,以后再也不来了。KPI是好产品的副产品,不为KPI而改变产品。

保持粗放,保持笨拙:1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2抓大场景,忽略小场景。3非重要特性就放到设置里,放到设置里不如不做。

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特性。1如何决定“是否值得做,怎么做”。2理性的分析时反而是不完美的。3取决于你对照片的态度,生活照片是有滤镜更美,还是没有更美。

改变用户的习惯:1电话发明一百年来,一直都在骚扰人,你无法重新发明电话,但是可以改变打电话的方式。新的习惯,让用户更适应。

抛弃不人性的创新:1创新不是基于推理。2创新是为了人服务的。3for:耳机的按一下开始说话而不是一直按住说话。

避免战略行为代替真实需求:

1避免“打通”,需要打通的,说明不是需求。

2避免“整合”,需要整合的,说明都不行了。

3避免“拉动”,需要拉动的,说明是KPI了。

4避免“导入”,需要导入的,说明没生命力。

5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

6避免“全面”,全面的东西是平庸的。

                    ----------------------------------成就的啤酒《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