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首款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下的芯片

时间:2023-05-06 01:16:16 阅读:232314 作者:3115

    人工智能芯片主要包括NVidia GPU、Google的TPU、Intel的Nervana、IBM的TreueNorth、微软的DPU和BrainWave、百度的XPU、Xilinx的xDNN、寒武纪芯片、地平线以及深鉴科技的AI芯片等,基本上是GPU、FPGA、神经网络芯片三分天下的趋势,三种芯片各有各自的优劣,都在面向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本章先聊一聊深度神经网络和NVidia GPU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模拟人脑,人脑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1000万亿个突触,能够处理复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情感控制、人体复杂机构控制、复杂心理和生理控制,而功耗只有10~20瓦。

这是人脑基本神经元和突触:

     这是人工神经元模拟神经元:


输入模拟神经元输入电信号,权值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激活函数模拟突触之间的电信号传导。

早在1981年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就发现了人的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是分级的,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如图所示,从视网膜出发,经过低级的V1区边缘特征提取,到V2区识别基本形状或目标的局部,再到高层的目标识别(例如识别人脸),以及到更高层的前额叶皮层进行分类判断等,人们意识到高层特征是低层特征的组合,从低层到高层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能表达语义或者意图。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人脑识别的分层识别过程:


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模拟视觉信号的输入,不同的隐藏层模拟不同级别的抽象,输出层模拟输出的对象分类或者语义等。

从上图的典型的人脸识别的训练任务来看,按照10层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上百万张图片,大概需要30 Exaflops的计算能力,如果还是用CPU来做训练,大概需要训练一年的时间,这显然是无法忍受的速度,亟待需要计算能力更强的人工神经网络芯片出现。

NVidia GPU的崛起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NVidia GPU为什么具有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为什么AMD的GPU和NVidia GPU性能相差不多,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我们知道GPU原本就是显卡,它是为游戏和渲染而生的,它里面核心运行单元是shader,专门用作像素、顶点、图形等渲染用的。
NVidia在2006年的时候跨时代的推出了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以及对应的G80平台,第一次让GPU具有可编程性,让GPU的核心流式处理器Streaming Processors(SPs)既具有处理像素、顶点、图形等渲染能力,又同时具备通用的单精度浮点处理能力,NVidia称之为GPGPU(General Purpose GPU),黄教主的野心是让GPU既能做游戏和渲染也做并行度很高的通用计算。
2006年,第一代GPGPU架构G80
G80有16组流式处理器Streaming Processors(SPs),每组SP里有16个计算核心,一共128个独立的计算核心,单精度峰值计算能力可达330 Gflops,而同期主流的Core2 Duo CPU只有50 Gflops的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从G80架构开始,GPU开始支持可编程,所有的计算密集型的并行任务都有可能通过程序移植在GPU上运行起来。

CUDA的编程模型 CUDA将GPU的计算单元抽象成3个编程层次:Grids、Blocks和Threads,一个CUDA kernel在执行的前会先把数据和指令传到GPU上,在执行的时候会使用若干个Grids,一个Grid里含有多个Blocks,一个Block里含有多个Threads,调度上一个Block的Threads会调度到一个独立的Streaming Processors上执行,而16/32个Threads称为一个Warp,Warp是GPU上指令调度的最小单元,一个Warp会同时运行在16/32个计算核心上。

性能增长远超CPU战略 NVidia从2006年推出Tesla架构以来,不断的更新架构和性能,陆续推出了Femi、Maxwell、Pascal还有最新的Volta架构,基本上保持着2年性能翻1倍的增长态势。
而对CPU的性能加速比,在单精度计算能力上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态势,并且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

深度神经网络+NVidia GPU掀起人工智能浪潮 深度神经网络+NVidia GPU掀起了业界的人工智能浪潮,不得不说这只是bldhl整体战略的一个副产品,谁也没有想到,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会如此火爆。
2011年,负责谷歌大脑的kwdxhd通过让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图片,一周之内学会了识别猫,他用了12片GPU代替了2000片CPU,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让机器认识猫。
2015年,微软研究院用GPU加速的深度神经网络,在ImageNet比赛中获得了多项击败人的辨识准确度,这是第一次机器视觉的识别率打败了人眼的识别率(错误率5%),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团队研发的机器人AlphaGo以4比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棋手gxdst(AlphaGo的神经网络训练用了50片GPU,走棋网络用了174片GPU),引发了围棋界的轩然大波,因为围棋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智力较量的巅峰,这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