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什么是模型思维,什么是模型意识,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时间:2023-05-04 14:25:57 阅读:233248 作者:845

需求建模在需求分析中是重要的工作。需求建模主要是根据待开发软件系统的需求利用某种建模方法建立该系统的逻辑模型(也称需求模型或分析模型),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检测软件需求的一致性、完全性、二义性和错误等。在软件的实际开发中,为了表达和描述软件需求,以及建立软件的逻辑模型,软件开发人员使用许多的建模方法。这些方法的作用、范围和特点不同,因此在使用中是有所区别的。不过,尽管软件建模方法有许多,但这些方法都至少应具备如下共同特点。

1)提供描述手段:研制一个软件系统涉及许多人,开发人员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交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开发过程中,每个开发人员都必须将工作的结果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下来,采用什么样的描述形式对人员间的交流和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求建模方法应该规定描述模型的手段,这包括要记录什么内容及用什么符号来表达等。

2)提供基本步骤:研制一个软件系统,特别是大型又复杂的系统,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果同时处理这些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或者造成混乱。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问题按先后次序进行分解,每一步集中精力解决某个问题,直至所有问题被解决为止。因此,需求建模方法需要规定基本实施步骤,确定每一步的目的,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每步中要注意哪些概念,以及完成该步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必要的信息和哪些辅助性的工作等。

在目前的需求建模方法中,主要使用的描述手段和技术是自然语言、图形符号语言和形式语言等。这些方法难度不一,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适当地选用、理解和掌握,切忌生搬硬套。从实用性的角度,本章将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需求建模方法,如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需求建模方法等。不过,在介绍这些需求建模方法之前,本章也将简要地说明有关模型的概念,以及软件工程中的模型及其分类等。

什么是模型

通常,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在使用模型,例如制造机器,修建房屋,天气预报和试图理解某个自然现象等都表明我们在使用模型。由于客观世界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模型,再加之人们对模型的理解不同,故模型的定义是各种各样的。例如:

1)根据目的对事物进行的抽象描述。

2)根据实物、设计图或设想,按比例生成或按其他特征制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

3)把一个数学结构作为某个形式语言(即包括常量符号、函数符号、谓词符号的集合)的解释时,称为模型。如果一个数学结构使得形式理论(形式系统中的一组公式或公理)中的每个公式在这个结构内都解释为真,那么这个数学结构就称为这个理论的一个模型。

4)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二义性的书面描述(这是在前一章中使用的模型定义)。

模型通常不仅与客观世界中某个特殊个体或现象相关,而且与许多甚至无限个个体相关。根据模型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模型可大致分类如下:

描述性模型:能真实和较完整地反映客观世界(如照片)。

规约性模型:能用于创造新事物的规约(如需求模型)。

探测性模型:是过渡性的,经常被修改而非最终决定的模型。

例如,一个建筑师画下一栋旧房子,然后决定对旧房子进行改造,并修改了所画的图。前一种图称为描述性模型,后一种图则称为规约性模型,修改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称为探测性模型。

软件工程中的模型有的是描述性模型,有的是规约性模型,但大部分是描述性模型。作为特殊例子,需求模型既是描述性模型(描述问题域),又是规约性模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netcn/323527

line-height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