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分布式cap设计原则是什么,分布式环境下怎么正确使用cap策略

时间:2023-05-05 17:35:42 阅读:235011 作者:173

1.what这个理论是什么 官方文档定义

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理论首先把分布式系统中的三个特性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致性(C):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等同于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副本)可用性(A):在集群中一部分节点故障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分区容忍性(P):必然存在网络故障断开的风险,这个网络断开的专业场景成为网络分区。系统如果不能在时限内达成数据一致性,就意味着发生了分区的情况,必须就当前操作在C和A之间做出选择。详细 一致性: 解释

CAP理论中的C是指对一个数据多个备份的读写一致性。本质:数据请求会等待多个相关数据操作全部完成才返回。(类似银行的一个存款交易事务,将导致交易流水表增加一条记录。同时,必须导致账户表余额发生变化,这两个操作必须是一个事务中全部完成,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例子

在企业级的数据管理方案中,一般必须考虑数据的冗余存储问题,而这应该是通过在网络上的其他独立物理存储节点上保留另一份、或多份数据副本来实现的(如附图所示)。

一种情况是要求节点A、B、C的三份数据完全一致后返回。也就是说,这时从任何一个网络节点读取的数据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强一致性读。

一致性的强弱

从客户端角度,多进程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在不同进程如何获取的不同策略,决定了不同的一致性。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它也分好多种的

注意

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 你可以认为和CAP的C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CAP的C是更新操作完成后,任何节点看到的数据完全一致, 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本身和CAP的C一致性是违背的。

 

可用性: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但请注意,这绝不等价于系统不可用,以下两个就是“基本可用”的典型例子。

响应时间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一个在线搜索引擎需要0.5秒内返回给用户相应的查询结果,但由于出现异常(比如系统部分机房发生断电或断网故障),查询结果的响应时间增加到了1~2秒。功能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购物,消费者几乎能够顺利地完成每一笔订单,但是在一些节日大促购物坚强的板凳的时候,由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激增,为了保护购物系统的稳定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被引导到一个降级页面。

弱状态也称为软状态,和硬状态相对,是指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之间进行数据听不的过程存在延时。

所以后文提到的可用性要求不高,是指基本可用。

 

分区容忍性:

网上版本有很多。

版本1:如果网络故障时,分区两边的处理可以继续,那就是分区容忍的。(那不就不一致了吗)

版本2:为啥分区容忍是必选的,因为无论如何,它都要发生,无法控制。:(这不是废话吗)

我的版本:支持扩展方面是否良好,就是如果系统需求逐步提升,是否可以比较快速简单的通过扩展节点数来提升系统。那就是说明副本和分片越多,数据分散的程度越来越高,然后上面那两个的冲突就会更明显。

 

2.这个理论的背景

对于web2.0网站来说,关系数据库的很多主要特性却往往无用武之地

数据库事务一致性需求 
  很多web实时系统并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库事务,对读一致性的要求很低,有些场合对写一致性要求并不高。允许实现最终一致性。

数据库的写实时性和读实时性需求
  对关系数据库来说,插入一条数据之后立刻查询,是肯定可以读出来这条数据的,但是对于很多web应用来说,并不要求这么高的实时性,比方说发一条消息之 后,过几秒乃至十几秒之后,我的订阅者才看到这条动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复杂的SQL查询,特别是多表关联查询的需求 
  任何大数据量的web系统,都非常忌讳多个大表的关联查询,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类型的报表查询,特别是SNS类型的网站,从需求以及产品设计角 度,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更多的只是单表的主键查询,以及单表的简单条件分页查询,SQL的功能被极大的弱化了。

所以某些情况下一致性保证最终一致性就可以了。当机器扩展到成百上千的规模时,面对可能的错误,维持一致性变的非常昂贵(你不得不往更多的机器写数据,机器数目比你所能容忍的失败机器多一)。

3.解决问题

eBay的架构师Dan Pritchett源于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实践总结,在ACM上发表文章提出BASE理论,BASE理论是对CAP理论的延伸,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CAP的一致性就是强一致性),但应用可以采用适合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tency)。

BASE是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软状态( Soft State)、最终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ACID是传统数据库常用的设计理念,追求强一致性模型。BASE支持的是大型分布式系统,提出通过牺牲强一致性获得高可用性。

ACID和BASE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设计哲学,在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场景中,系统组件对一致性要求是不同的,因此ACID和BASE又会结合使用。

 

4.例子

       众所周知,分布式事务一般采用两阶段提交策略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复杂过程,会严重影响系统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它。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我们为了扩展数据容量将数据分布式存储,而事务的要求又完全不能降低。那么,系统的可用性一定会大大降低,在现实中我们一般都采用对这些数据不分散存储的策略。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最常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因为这个原因,扩展性(分区可容忍性P)受到了限制,这是完全符合CAP理论的。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对NoSQL数据库也是一样的。如果NoSQL数据库也要求严格的分布式事务功能,情况并不会比关系型数据库好多少。只是在NoSQL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弱化甚至去除事务的功能,该问题才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已。

  因此,在扩展性问题上,如果要说关系型数据库是为了保证C、A而牺牲P,在尽量避免分布式事务这一点上来看,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关系型数据库应该具有强大的事务功能,如果分区扩展,可用性就会降低;而NoSQL数据库干脆弱化甚至去除了事务功能,因此,分区的可扩展性就大大增加了。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选择了C(一致性)与A(可用性),NoSQL数据库设计则不同。noSQL等的分布式系统现在都可以让你配置来取决C和A的选择,因为他们都不想因为这个把自己的场景能力所限制了。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