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流水线效率的两种计算方法,流水线效率怎么计算

时间:2023-05-06 17:56:57 阅读:246188 作者:2645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它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关系。只要我们有效解决了“产出”和“投入”的量化问题,则生产效率的计算只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难度。在做这道计算题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些关于生产效率的基本概念吧!

生产效率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劳动生产效率,指的是工人的劳动效率;二是设备生产效率,指的是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者要对生产效率进行有效的管控,首先必须给该指标建立一个科学的量度方法暨计算方法。从概念上理解,生产效率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投入量”之下,所获得的生产“成果”。用公式表示就是“生产效率=成果/投入”。

所谓生产投入,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个工厂来说,生产投入包括了开展生产活动所必须的人力、设备、厂房、资金和工具等要素。

然而,在讨论劳动生产效率的时候,生产投入特指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它包括工人数量和劳动时间。

为了说明劳动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一、直接员工。指生产线上从事操作劳动的工人,包括装配、调整、检查和不良品修理人员。他们是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是劳动生产效率的管理对象。

二、间接员工。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材料配送人员、设备保养和工具管理人员。间接员工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操作,但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正常作业时间。指以每天8小时即480分钟为基准的作业时间,其单位是分钟。通常,劳动生产效率以正常作业时间为基准来进行计算和管理。

四、追加作业时间。指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作业时间,其单位也是分钟。

五、总作业时间。即正常作业时间与追加作业时间之和。

六、工时。指以时间来表示的工人所做的工作量,其单位是分钟。工时在本质上就是经过量化的工人的劳动量,它与作业人数和每个工人的作业时间均有关系。

七、生产工时。指一条生产线内投入生产作业的总工时,它是劳动生产效率定义中“经过量化的的劳动投入量”。其计算可由实际投入作业的工人的全部作业时间(包括加班时间)相加而得,即生产工时=工人#1的作业时间+工人#2的作业时间+……+员工#n的作业时间。特例:生产线一共有N名员工,他们同时上下班,当天在生产线作业了T分钟,则生产工时=N·T(分钟)。

通过上述几个概念,解决了生产投入的量化和计算问题。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生产成果的量化方法。

对生产成果最直接的量化方法是“生产完成数量”,如某生产线某天完成了M台(只)产品。这是一种直观、客观、确切的量度方法。直观:完成多少,一目了然。客观:有实物可查,真实可靠。确切:一只就是一只,明明白白。

但也有弊端,就是在多品种生产系统中,相同的产品数量,往往有着不同的意义。毕竟,不同品种的产品,有大有小,有简单也有复杂。通过一组产品数量,不能准确反映生产成果与劳动投入之间的效率关系,即在相同的生产工时里,产量大的生产,其效率未必高于产量低的生产。

为了克服这个弊端,需要引入另外两个概念——

八、标准时间。指技能熟练的工人,以正常速度,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以规定的操作方法,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的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标准时间简称ST,即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可以应用于一个单独的工序(即工序标准时间),也可以应用于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即某个品种的产品的全部生产工序。其中,一个产品的标准时间(即产品标准时间)等于完成该产品所需的各工序的标准时间之和。不同品种的产品一般具有不同的标准时间。

九、标准工时。与一定生产数量相对应的产品标准时间之和,标准工时=Σ(产品标准时间*生产数量)。

最后,劳动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即应运而生——

劳动生产效率=生产成果÷投入量=标准工时÷生产工时

其中,标准工时是经过量化的有效生产成果,生产工时是经过量化的生产投入量。

计算实例:某生产线共有操作工人70名,某日生产8小时,共完成产品#1 500台和产品#2 380台。已知产品#1的标准时间是30分钟,产品#2

的标准时间是35分钟。要求计算该生产线当天的劳动生产效率。

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500×30+380×35=28300(分钟)

生产工时=70×8×60=33600(分钟)

生产效率=标准工时÷作业工时=28300÷33600=84%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