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简述我国计算机发展史,对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认识

时间:2023-05-06 05:06:07 阅读:32098 作者:67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以下文字资料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主编汇总发布。 马上一起看看吧。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开发(1958-1964年) ) )。

我国于1957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上开发通用数字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发布运行短程序,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机器在738家工厂开始少量生产,被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

1958年5月,我国首次开始研制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架)。

在研制104架飞机的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107架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4年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架。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的开发(1965-1972年) )。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 109乙机; 对109乙机进行改进,两年后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用户称为“功勋机”。

华北计算先后成功研制出108架、108乙架(DJS-6 )、121架(DJS-21 )、320架(DJS-8 ),由738家工厂等5家工厂生产。

1965~1975年,738家工厂生产了320架等第二代产品380多台。

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上市441B晶体管计算机,少量生产40多台。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发(20世纪1973-80年代初) )。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站等单位合作,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为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成功研制出DJS-130小型计算机,随后推动DJS-140小型飞机形成100系列产品。

同时,以华北计算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还设计开发了DJS-180系列超小型机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电子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架和151架,均为百万次。

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矢量计算机有了新的发展。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开发

和国外一样,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的开发也是从微机开始的。

1980年初,中国许多机构也开始使用Z80、X86、6502芯片开发微机。

1983年12月电子六所成功开发出了与IBM PC兼容的DJS-0520微机。

十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而目前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

扩展数据:

世界发展:

计算工具的进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各个阶段。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霍利开发了基于电力的电动制表机,用于存储计算数据。

1930年,美国科学家宝马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军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andcalculator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ENIAC (中文名称:和谐土豆)是美国奥丁武器试验场开发的,用于满足弹道计算的需要,该计算机使用17840支电子管,大小80英尺8英尺,重量28t )吨,消耗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在未来的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技术能在30年内提高6位数的性能价格。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计算机史

分页: 123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