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固态硬盘哪种接口速度快(固态硬盘各种接口的区别)

时间:2023-05-05 16:05:23 阅读:65710 作者:2788

固态硬盘在接口等标准上,根据大小的不同,接口的种类也可以说非常多而且复杂,你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吗? 以下编辑将为您提供史上最丰富的固态硬盘接口的详细信息。 一起看看吧。

介绍所有固态硬盘接口的知识

这篇文章中可能会出现很多gldjd既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名词。 但是,科学技术的探索,是不断学习新东西的过程啊。

逻辑标准篇

首先,编辑首先给出几个名词。

STA、PCI-E和AHCI、NVMe

众所周知,说明一下,SATA好像是接口,你好像听说过SATA标准的m.2固态硬盘吗? PCI-E似乎是一个图形插槽,但是如何插入像英特尔750这样的固态硬盘呢? 另外,插入PCI-E的750被写为无论如何都支持NVMe。 NVMe不是插入到M.2连接器中的固态硬盘吗? 你看这里觉得有点无知吗? (编辑者也长期以来从这个圈子里出来的T_T ) )。

首先,让我们把这四个词分类。 SATA、PCI-E为总线标准,AHCI和NVMe为协议标准。 这两个标准是从属关系。 也就是说,总线标准位于协议标准之上,在讨论接口标准时,四者不能混淆。 (在这里,在讨论标准时,不要与物理接口混淆。 以下介绍了各种类型的SSD接口。 )总线标准通常是指在系统及其配置模块之间互连的标准接口,其中当前最常见的SATA3.0总线的理论最高速度仅为6Gbps,而PCI-E 3.0 x4的总线速度高达32Gbps,与此不同另一方面,协议标准可以说是根据系统内的模块定制的标准。 固态硬盘常见的AHCI标准是支持SATA硬盘的协议标准。 NVMe标准是专门为PCI-E接口总线定制的SSD协议。 此外,请注意,PCI-E总线通常是符合AHCI标准的固态硬盘,但SATA总线不支持NVMe标准的固态硬盘。 简单来说,ACHI协议是SATA总线的优化驱动程序,PCI-E也可以使用该驱动程序,而NVMe协议是专门为PCI-E总线定制的SSD驱动程序,只能为自己使用,供他人使用

说到这里,虽然明白了一点,但是用M.2连接器好像还不明白。 某些主板上的M.2连接器是否显示为符合SATA标准的固态硬盘,而某些主板是否显示为符合NVMe和SATA标准的固态硬盘?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各种固态硬盘接口。

物理接口篇

SATA接口

(最常见的SATA接口)

我认为SATA连接器是我们最常见的连接器,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大多数都是使用SATA连接器连接到主板。 SATA接口今天已经是第三代了。 是常说的SATA3.0。 即使现在,SATA2.0和1.0界面也很少见。 即使看到了也不用担心。 因为SATA是前向兼容的,所以无论是SATA3.0硬盘还是SATA2.0接口都可以使用。 即使理论速度减半。 目前,SATA3.0的理论速度最高可支持6Gb/s,是传输机械硬盘的天花板,但在热门的固态硬盘中,这一速度已成为瓶颈,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接口

(家用sata接口固态硬盘) )。

SATA快速接口

(华硕主板SATA Express接口)

照片显示,只是将SATA连接器放在一起,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SATA Express接口由SATA接口和辅助接口组成,理论速度为6Gb/s 6Gb/s=12Gb/s,实际上由于损耗可能会达到10Gb/s左右的速度因为只在2代前的主板上出现,所以谁都不听。 其理由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M.2接口问世,刚刚推出的接口很快就接受了淘汰的命运。

SAS接口

(服务器的SAS电缆和SAS固态驱动器)

看起来和SATA连接器一样,但中间多了几个金手指。 事实上,SAS接口也在SATA接口中添加了SCSI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SAS接口相对于SATA接口,数据传输的电缆更长,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更高,所以一般用于企业服务器这样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读写的设备运用,在民间市场很少见。 此外,个人消费者很少因为成本而购买。 SAS的理论速度目前最高可达12Gb/s秒。 也适用于服务器主机等对速度要求高的设备。 顺便说一下,SAS连接器与普通SATA硬盘兼容,但相反,SAS硬盘无法连接到SATA连接器。 SAS的理论速度目前最高可达12Gb/s秒。

U.2接口

(U.2连接线)

看起来和SAS接口一模一样。 是的,一模一样。 U.2接口和SAS接口确实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是前面提到的逻辑标准的差异。 SAS实际上还在通过SATA总线,但U.2接口通过PCI-E总线。 两个看起来一样,但本质上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标准协议在起作用。 U.2接口的出现,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级固态固态的速度瓶颈,提高服务器速度。 因此,U.2接口的速度在理论上也是

和NVMe一样的可以达到的32Gb/s。

mSATA接口

(mSATA插槽)

mSATA接口的全称叫mini-SATA接口,这个接口当时是为了给笔记本这类内部空间比较狭小的设备提供SSD设备而制定的。skdtd就是一个缩小版的SATA接口,在总线标准和协议标准还是传输速度上,都是和SATA3.0接口一样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MSATAssd的尺寸有两种,一种是全高尺寸(30mm*50mm)和半高尺寸(30mm*25mm)的。

(全高的mSATA固态硬盘)

M.2接口

(两种不一样的M.2插槽)

M.2接口一开始是叫NGFF接口的,后来才改叫为M.2的。至于改名的原因,就是M.2出现了支持NVMe标准的接口。所以我们就根据改名前后,把M.2接口分为B-key和M-key接口两种类型。 B-key接口 可以支持SATA总线和最高PCI-E x2的总线标准(这里说的支持PCI-E x2,但是是不支持NVMe协议),而 M-key接口 是支持NVMe高速协议的标准,理论上也是向下兼容B-key接口的SSD( 同样要以厂商的规划说明为准 )。简单来说就是B-key接口的SSD可以插在M-key接口的插槽上,但是反过来是不可以的。在尺寸上,M.2接口也是有五种长度尺寸的,分别是2230、2242、2260、2280和22110,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见的2280。

(不一样协议的M.2硬盘)

PCI-E接口

(主板上PCI-E插槽)

PCI-E接口其实一开始是不是为SSD定制的接口,毕竟定制PCI-E接口协议的时候,SSD还没有出生。后来厂商发现了主板上的PCI-E插槽反正也插不完,SATA接口的速度又太慢,就干脆规划出了插在PCI-E插槽上的SSD。一般插PCI-E接口的SSD是走PCI-E总线的,虽然SATA标准的SSD也可以通过转接卡插在PCI-E接口上,但是速度也不会有提神。在尺寸类型上,PCI-E接口的SSD还分为PCI-E 2.0 x2、x4、x8还有PCI-E 3.0 x2和x4的版本,现在最常用的也应该是PCI-E 3.0 x4的SSD了。

(文章开头的第一章图,就是PCI-E插槽的SSD)

写到,差不多市面所能见的SSD接口都已经介绍完毕(可能有人会问小编没有介绍mini-PCI-E接口,因为mini-PCI-E接口规划初衷就不是为了给SSD服务的,同样插槽的mSATA接口比它更快,mini-PCI-E接口就没有必要讨论了),看完这么多不一样协议不一样标准的接口,很多人估计都看晕了。所以,在最后小编就做了一张图,来结束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接口类型。

看过本文小编的介绍,是不是很详细呢?你还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欢迎在帖子下方留言哦。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