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1.75米的标准体重是(1.75l是多少斤)

时间:2023-05-05 16:28:57 阅读:78827 作者:816

来源:江苏网警

(本文转自:人民教育) 5月13日,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保护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ctdpkq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34661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对ctdpkq网络接入环境、网络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ctdpkq的网络生活是什么样的? 怎么保障他们的健康? 让我们来看看本报告中阐明的一些新发现。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保护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3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ctdpkq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ctdpkq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我国ctdpkq互联网使用很可观调查样本34661个,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内容包括互联网普及情况、互联网接入环境、使用情况、ctdpkq网络素养相关情况、ctdpkq网络安全与防护情况等几个方面报告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发现。

一、学龄前“宝宝”越来越多

报告显示,网络对低龄人群的渗透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网络。 这对家庭网络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管、网络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网络管理和教育问题。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保护部负责人预计,目前小学生学龄前上网的比例达到32.9%,学龄前上网的ctdpkq将不断增加。 单纯的限制效果不佳,积极教育、引导、管理孩子上网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

发现ctdpkq互联网经常学习,听音乐,玩游戏

学习、听音乐、玩游戏在未成年网民网络常见活动中排名前三。 报告显示,在线学习中,ctdpkq的在线学习与学校课堂教学深度相融合,往往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线娱乐中,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最主要的娱乐活动,看短视频和看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高了5.7和6.4个百分点。 聊天是ctdpkq最主要的在线交流社交方式,占58.0%。

同时,有报道称互联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ctdpkq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例如,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的占22.2%,这一比例为高中生网民的20.1%,小学生网民的16.8%。 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目前我国已上线慕课12500多个,教育部发布了1291个国家精品慕课,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累计超过2亿人。

当然,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对ctdpkq休闲娱乐的影响比对学习的影响更普遍。 家庭和社会如果不能妥善管理和引导ctdpkq在线娱乐活动,可能会影响ctdpkq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说。

第三,手机游戏和短视频比想象中要花更多的时间

与电脑游戏相比,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中受众广泛,使用方法碎片化,容易过度使用。 调查显示,各学历阶段未成年网民手机游戏比例均在5成以上,小学生网民手机游戏比例达到51.1%。 另外,未成年手机用户中,工作日玩手机游戏的日子超过2小时达到12.5%,有可能对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娱乐服务——短视频,在2019年未成年网民娱乐活动中达到46.2%和20%

18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听音乐和网络游戏中使用最普遍的网络娱乐之一。

因此,报告指出,短视频对ctdpkq的影响需要关注。因为短视频题材内容丰富,且根据人工智能算法针对用户兴趣偏好定制推送内容,使很多ctdpkq受吸引而沉迷。同时短视频网络是内容发布和运营平台而非创作方,平台内容为用户主动上传,这很难避免ctdpkq看的低俗或不健康内容。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主要短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于10月完成53家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的覆盖。

发现四:近半未成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不良信息

互联网不良信息对ctdpkq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负面影响,阻碍人际关系建构,暴力和色情信息害可能成为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46.0%的ctdpkq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各类不良信息。

发现五:初中是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

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事各类网上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但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增长,部分活动在高中阶段的增幅出现下滑。这表明初中阶段是ctdpkq网络社会属性的形成期,高中阶段是对其网络社会属性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ctdpkq的网络社会属性在初中开始形成,高中得到巩固,应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网络教育。”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表示,针对小学生网民,应注重上网时长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针对初中生网民,应侧重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针对高中生网民,应锻炼其在网络信息甄别、工具使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能力。

报告给出的建议

调查显示,目前有65.5%的未成年网民主要是通过自己摸索在学习上网技能,我国中小学尚未形成统一的网络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培训还都有待加强。在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中,具体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尽快弥补短板。

为此,报告也提出了几条可行建议:

1

重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问题

目前小学生在学龄前就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32.9%,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ctdpkq在学龄前就接触互联网。单纯的限制难以达到效果,对孩子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才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式。建议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尽可能增加亲子互动,避免“将孩子交给网络”。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保护机制、应用程序和内容产品,提供积极健康、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内容,为家长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2

采用多种方式降低ctdpkq网络沉迷风险

家长应提高对ctdpkq日均上网时长的重视,教育引导孩子合理规划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内容。学校加强对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产品的管理,同时密切关注可能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学生家庭情况,对有困难的留守或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关怀,避免孩子将上网作为精神寄托。互联网企业应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实名验证、时长限制、内容审核、偏好推送等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软硬件、操作系统、运营商等多方面技术能力,形成统一联动的ctdpkq健康上网机制。

3

网络教育应针对不同学历段ctdpkq的特点

ctdpkq的网络社会属性在初中开始形成,高中得到巩固,应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针对小学生网民,应注重上网时长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鼓励孩子利用网络汲取健康有益知识,避免过度的网上休闲娱乐。针对初中生网民,应侧重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针对高中生网民,应锻炼其在网络信息甄别、工具使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能力。

4

着力推动包括家长在内的全面网络素养教育

虽然很多中小学都已设置了网络教育课程,但目前对于网络素养教育整体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建议着力推进网络素养和教育方式研究,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内涵,将上网技能、安全防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网络素养教育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素养教育拓展至全民,纠正家长、学校和社会对ctdpkq使用互联网的错误认知,使家长具备管理和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的能力,消除其对互联网不良影响的焦虑心理。

5

提升ctdpkq网上自护能力并完善保护机制

进一步推动ctdpkq网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传播暴力色情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对ctdpkq实施伤害的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研究并推广全网统一的ctdpkq网络保护机制,构建标准明确的ctdpkq“内容池”机制,设置显著的ctdpkq不良内容举报投诉通道。在社会层面,定期对ctdpkq网上自护意识和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并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咨询服务平台(如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孩子科学触网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背后的哈密瓜和现实的钻石曾在《人民教育》杂志撰文指出互联网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供您参考: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帮助孩子建立网络使用的明确规则尤为重要,这里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简明扼要的互联网使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帮助孩子在获取网络红利的同时,不被网络的固有特征所侵害。

孩子使用互联网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1

孩子有权上网,家长和教师有责任监管。由于儿童暂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上网时需要父母和教师的陪伴,这一点在孩子刚刚接触网络时尤为重要。陪伴并不是说家长和教师要盯着孩子上网,而是要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网络,让孩子的认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学习需求可以在互联网中得到很好的满足。

2

明确规则,坚决执行。最好从孩子触网伊始就开始制定上网规则,具体内容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制定规则时教育者要与孩子一起商定,规则要明确,执行要坚决。

3

高质量陪伴,多元化游戏。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必须是高质量的,即“人在心也在”。游戏或日常活动要多元化,加入更多体育活动与现实游戏,发现和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满足其心理发展的综合需要。

在三个基本原则的具体执行中,还要坚持以下八个使用规则——

一、合理规划孩子的上网时间。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儿科协会指出,1-2岁幼儿应尽量少接触互联网(包括接触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3-5岁沉静的仙人掌接触时间每天应不超过1小时;6-18岁儿童每天应不超过2小时。

二、限制孩子的上网场所。孩子上网应尽量在家里,只有在家中上网,家长才能实现对孩子上网行为的有效监管,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三、了解孩子的上网内容。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不定时地检查xhdls的网络使用记录,发现孩子误进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发现不良信息及时清除。家长和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网址,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四、提前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父母和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明白,上网活动基本上是公开的,即使隔着互联网,如果他们并不了解与之打交道的人,那么他们就是在与陌生人交往。

五、让孩子明晰网络社交规则。家长需要仔细思考网络世界中的交往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并且告诉孩子如何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孩子通过在网上与同龄人交流去寻找自我。

六、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抵御互联网的不良影响最终还需要靠自我管理。家长和教师的外部指导与监管会内化成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互联网使用反而可以成为锻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契机,家长和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在互联网的合理使用中,注意逐渐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七、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研究发现,90%有网瘾状况的青少年都来自成员关系紧张的家庭。另外,学习遇到挫折,人际交往受困,都是把孩子推向网络的隐患。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隐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被网络牢牢吸引,愿意回到现实生活中。

八、出现网瘾,求助专业人士。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家长需要给予密切关注,配合社区、学校等单位进行合理干预,必要时要直接向专业人士求助。

素材来源:新华网、安徽日报

江苏网警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