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酒店顾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客户满意度问卷问题)

时间:2023-05-06 02:18:15 阅读:87008 作者:1881

到了年末,各大机构开始发布顾客满意度问卷,收集顾客的反馈,对本公司的产品服务满意度进行年度评价。

作为一种常用的用户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的好处是调查面广,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数据。 问卷调查得到的回答一般以封闭式、结构化为主,因此,当问卷调查回收数量足够大时,可以得到相对量化的分析结果。

但是,也有缺点。 主要是挖掘得不够深。 此外,问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回答,直接影响收集到的数据的质量。

问卷设计需要哪些细节? 如何改善被调查者的体验,使通过问卷收集的数据更有效? 本文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试分析其中的问题。

简洁清晰的陈述,避免模糊

满意度调查一般以提问形式进行,大多以提供单选或多选回答为主。

的措辞、选项的措辞、选项的顺序、上下文的上下文关系会影响用户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影响用户的回答。 此时,如果轻易相信问卷调查数据的质量,就会得出导致误解的结论。 所以,问题的陈述方法必须十分明确,避免模糊和含混不清。 一方面需要问题说明足够简单,不要啰嗦,另一方面也不能太简单,搞不清楚内容的说明。

下一个问卷的问题看起来太细了,但对被调查者来说,基本上很难正确回答。

首先,一个问题有这么多文字和很多选择,所以很难读。 而且,普通顾客无法将体验细分到超市的“商场/专柜区”等不同的区域,也无法区分“员工”和“服务人员”的不同。

我们曾经是

如以前的文章所述,用户体验符合“峰值结束法则”

整体体验来自所有接触点的细节,但人们并不记得所有细节的体验,而是只想象最明显的部分的体验。

上面的问题设计完全是站在无聊褶裙角度的问题,因为要把管理要点全部反映在问题上,所以非常复杂具体,但是这样的问题顾客无法正确回答,普通人无法注意到那么多细节

母子连锁服务品牌发布的满意度问卷:如下所示

这两个问句足够短,但太简单了,同样会引起理解问题。 提问者其实想问问用户的需求。 “在线秒杀商品需要多长时间?”、“最想获得的信息是什么?” 但是,由于表达过于简略和模糊,回答者可能会误会现状、“现在线上秒杀商品多长时间了”、“现在发布的内容是什么”……等。

避开专业术语

长期处于专业领域的员工,自然习惯使用行业用语。 即使面对最终的顾客,也无法改变角色。 当然,我想顾客也明白这些术语的概念。

像上面的照片这样的某银行满意度问卷的提问,就属于这种情况。 “个人零售服务”是专门用语,一般顾客无法理解银行的存取款和资产管理等服务为什么会变成“零售”。 “零售”对普通人来说属于商场、便利店的范畴,与银行没有关联,所以这类问题会变得难以理解,回答得不准确。

同样,以下回答选项中提到的“检索检索”、“系统响应”、“交易控制”等名词,是产品设计者对功能的分类,友好的香烟很难马上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分类后举个例子,文字太啰嗦,可以省去前面部分的说明,直接列举具体功能的同时,减少回答选项的文字数,提高阅读效率。

如果被实验者难以理解,回答的精度就会明显下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一次只问一件事

“购买纸质书和电子书时,你最重视的要素是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回答前者还是后者,两者对应的回答不一致,就会感到困惑。 对研究者来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也很难分析,无法明确界定用户选择代表的具体含义。

上面的问题是“

是”,能够说明什么?

虽然我们希望调研问卷中的每个问题都能集中到某个主题,但如果这个主题有不同的角度,最好分开提问,而不要把多个问题整合成一道题。比如:

这样的表述虽然没有太大的歧义,但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同样会引起被调查者的理解不便。这里主要是指因为问题复杂度上升,导致思考停顿的时间太长,而影响答题的流畅程度。

提问要符合逻辑

有的问卷问题表述不严谨,甚至不符合语法逻辑,也会引起回答困难。

上图是一家超市的满意度调研问卷问题,问题主干是“是否买过”,回答本应是“是”或“否”,而不是直接回答“在哪个渠道买过”。问题和回答没有逻辑关系,看上去像是把不同的两组问题和答案做了错误的搭配。同理还有下面这个问题:

回答选项要对称

回答选项应该包括所有可能性,必须同时正向和反向回答,并且也需要有相同的力度和强度。

下面的回答选项设计,全都是正向的,也就是说,设计这些问题就是要得到夸奖。

这种设计无论怎么回答都能收集到正面信息,无疑是片面的,满意度调研也流于表面形式,起不到获得真实情况的作用。

选项对称的另一方面是不同选项含义要互斥,而不是同一种回答的不同表述方式。比如:

「情有可原」表示「不该,但是可以理解」,那么持这种观点的用户应该选择回答「不该」还是「情有可原」?

站在顾客角度

其实上面很多例子都能说明这一点,“顾客/用户角度”经常被大家提到,说起来虽然很好理解,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

上面这个问题,角度很真诚,确实想了解自己的不足,才会这样提问。但是问卷设计者忘记了,如果顾客没有选择自家的服务,可能根本就不会来这里答题。

站在顾客角度考虑,还包括对顾客的充分了解。比如这样的问题:

这个银行的满意度调查是在银行 App 上推送的,用户经常使用 App 的哪些功能,使用不同功能的频率分布,属于大数据分析的内容。这些数据本应能够从App 后台获取到,而不应该再次在调研问卷上问一遍。

上面这套问卷中还有好几个类似的问题,询问用户是否使用过多个不同功能。也许这类问题设计是为了展示下一个相关问题做判断,但实际上,这一步判断是多余的。用户对这类问题的体验也会很差,相当于明知故问。

在充分了解和理解顾客/用户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对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到个性化,应该是问卷调查方法的精细化设计方向。

大家在平时参与各类调查问卷中还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留言中交流。

—END—

文章来源(公众号:鹈鹕体验live)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