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好听的干货店名字大全(干货名称)

时间:2023-05-03 16:11:21 阅读:89708 作者:3166

语句/透明rl

“楼主:“粒感(grainy )”)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认为这是失真引起的模糊感,但是感觉别人使用这个词时没有贬义呢。 所以,我没有听到这个“粒”,还是我听到了,但没有把它叫做“粒感”? ”

“二楼:我的XXX胆量有颗粒感,中频和高频不明显。 这很难解释啊。 后来,在mod之后,这种大胆失去了粒子感,我想是因为便宜的材料。 ”

“三楼:听一听叫XXX卡的低端唱针就明白了。 ”

“四楼:就像70年代的AVR一样,就像靠近附近看漫画书一样,可以看到阴影的部分是黑点; 就像看老电影一样,黑色的粒子总是在屏幕上跳舞。 总之就是那个意思。 ”

“五楼:你提出的问题是声学评价的重要问题。 我们对表达这些声音的词语的含义,甚至连最基本的共识都没有。 我看到“咕哝感”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砂纸一样的失真刺耳的高频波,仔细想想,评价者所说的“咕嘟感”也许并不是这个意思。 还有“玻璃碎片”这个词,我真的不认为这个词指的是高频的刺。 谁知道? ”

.

这是2012年在美国著名发热大师Steve Hoffman官方论坛上的帖子,其中四楼是Steve本人的回复。 关于相似词汇的讨论几乎在所有发热论坛上都可以找到。

你也有同样的经历吗?

1 .看测评,啊,这绝对是我的菜。 请乐意订购,并试着接受。 什么?

2 .看了测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前后矛盾,左耳出右耳,去实体店问问,啊,好像是他说的;

3 .不知道评价。

除了“所见即虚,所听即实”等前提条件外,这种交流障碍还源于评价者和读者对描述声音的形容词含义没有达成最基本的共识,理解不同或理解错误

这个问题也广泛存在于烧友之间的在线交流中。 笔者在与烧友交流心得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听感不合的原因往往是(按可能性顺序) :

1 .我们对描述某个音的形容词的定义有差异

2 .我们听的类型、听音的喜好和听音经验不同

3 .我们俩中有一个是代理/枪手/倒爷。

进入正题。 以下是从知名发热论坛的科普中摘出的描述常见声音的词语的定义。 笔者将所有词汇分为四部分,与你分享:

1 .基础

低频: 250Hz以下的声音。

中频: 250Hz-6kHz的声音。

高频:6kHz以上的声音。

极低频(sub-bass ):60Hz以下的声音。

中低频(low mids ):250Hz-2kHz的声音。

中高频(upper mids ):2kHz-6kHz的声音。

攻击(attack ) )乐器弹奏的瞬间,乐器的音量急速增大的特征。

混响(decay ) )乐器发出声音后逐渐衰减的声音。

混响(reverb ) :

声源停止发音后声音仍在持续的音响现象。

过渡(transient ) )声源发音的第一个音; 像打击乐器一样响亮和快的声音。

动态(dynamic ) :音量大小变化的程度。

牙齿声(sibilance ) )在人的声音中,“s”、“sh”这样的声音,通常达到4kHz-8kHz,有时甚至达到10kHz。

2 .调音(声音信号) )。

衰减(attenuation ) :音量小。

加强(emphasis ) :音量大。

残:音量太小。

冷(cool ) :低频衰减。

温暖(warm ) :低频变强。 (注)也有烧友认为是指空间感和混响时间,但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

明(bright ) :高频强调。

(注)不等同于解析() ) () ) ) ) ) ) ) ) )。

暗/圆度(暗/金属/圆度) :高频衰减。 (注:与解析差不相同)

动次(V-shaped/fun ) :温暖明亮,中频量少。

重低音(bassy )过高的低频。

刺(harsh/piercing/edgy ) :超过3kHz-10kHz。

脆(crisp )足够的高频,特别是手指

钹等打击乐器。

光滑(smooth ) )无刺,平坦,

波谷少的频率响应曲线。 (注:也有烤朋友认为与“黑暗”同义)

平衡(balance ) )三频率量感差不多。 (注)并不一定平滑() ) ) ) )

染色(colored ) :乐器音色不真实; 有山谷的频率响应曲线。 (注:不均衡和不等于)

/origin/11218/7879433197?from=pc">

3. 素质(sound quality)

通透性(transparent/clear):清晰而透明,不糊;频响宽、失真少;底噪少。(注:笔者认为通透性是一切素质的根本和前提,也是决定器材价值的重要因素)

解析(detailed/resolving/analytical/definition):能回放出细微的声音细节;锐利的瞬态。

结像/定位(imaging):能听出乐器在空间中的某个准确位置。

声场(soundstage):所有乐器结像所占的空间,包括深度(结像最前和结像最后的乐器之间的距离感)、宽度(结像最左和结像最右的乐器之间的距离感)、高度(结像最高和结像最低的乐器之间的距离感)。(注:高频延伸+低频下潜=声场高度)

分离度:综合结像与声场。

4. 综合

干(dry):缺少混响和回声。(注:不等于冷)

湿(wet):充足的混响和回声。

闷(closed/veiled/opaque):听起来像有一层雾/纱,或因为不够通透,或因为略有底噪和失真。(注:也有烧友认为另一原因是10kHz以上高频衰减,笔者对此

保留意见)

糊(muddy/blurred):瞬态差;模糊的、不准确的结像。

薄(thin):低频少;原音少,谐波多。

厚(thick):100-300Hz充足;原音多,谐波少。(注:也有烧友认为指低频多而不清晰,尤指低频与中频衔接的频段)

近(forwardness):乐器听起来很近,不足的声场深度。

远(laid-back):乐器听起来很远,夸大的声场深度。

硬(hard):中高频多。(注:也有烧友认为指瞬态好;还有烧友认为与”近”同义)

软(soft):中高频少。(注:也有烧友认为指瞬态差;还有烧友认为指混响适量、略微失真的中频)

甜(sweet):不刺;顺滑;失真少;高频充足;通常用来描述钹、打击乐器、弦乐器和齿音等。(注:也有烧友认为指1-2kHz加强的染色)

紧(tight):低频细腻、瞬态好。(注:也有烧友认为指声场小)

轰头(bloated/boomy):共鸣多、失真多的过量的低频。

拥挤(congested):闷、糊。

空洞(hollow):中频过凹。

空间感/氛围感(spacious/ambience):准确而逼真的声场大小和形状;湿而有立体感。

空气感(airy):空间感好,不闷;结像好,乐器残响充足;高频响应达到15kHz以上。

重量感(weighty):极低频充足、失真少。

生动(presence):动态好;5kHz左右加强。

5. 心理:

诚实:没人希望自己的器材贬值,有人希望自己的器材升值。

相对性和主观性:“这个耳机低频多”意为“在我听过的所有耳机里,这个耳机是相对低频多的”。

自信:理解相对性和主观性的同时,请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

参考资料&深入阅读:

图片均来自网络

http://www.head-fi.org/a/describing-sound-a-glossary

http://www.independentrecording.net/irn/resources/freqchart/main_display.htm

http://www.teachmeaudio.com/mixing/techniques/audio-spectrum

你可能要问了,还有呢?信息量、毛刺感、颗粒感、线条感、顶棚感、声音密度、快慢、乐感、质感、PRaT,等等词汇,烧友们不也常提到吗?有的网站还有挺权威的解释呢,怎么不一起放进来?答:

1. 可能有权威解释,但权威是用更抽象的语言来解释的;

2. 烧友们对这些抽象的解释心里有数,但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3. 如果能用更直观的词汇或语言描述代替,干嘛说得这么玄乎?

4. 对于全世界只有三篇测评用到的词汇,实在没有深究的必要。

写在后面

读到这儿,你可能也发现了:再抽象的形容词(如空气感),根本上也是在描述调音和素质的某个或多个方面。不玄乎。交流音乐,本应如此简单。

好好说话,好好听话。与你共勉。

小编寄语

非常感谢 ThaNRL 的来稿,这样的干货确实让很多人对声音的理解会更深一些。对一些想要写测评的朋友,也能带来一些帮助,其实声音这个东西确实是很主观的东西,但是总会有一个评判标准的,就像今天,群里的一位大神说的,如果写的东西不够具有参考性,时间久了,总会被人们发现并不耻的。

然后安利一下我的微博:千杯_耳机与杂谈(虽然不怎么玩,万一哪天想玩了呢~)微信同名公众号:耳机与杂谈~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