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特性)

时间:2023-05-05 23:54:19 阅读:94690 作者:2812

作为一种文献索引系统,SCI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不是评价学术水平和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如果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会引起学风浮躁、快节奏等问题。 对此,教育部、科技部不久前印制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销毁论文“SCI至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打破论文“SCI至上”,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吁。 一段时间以来,SCI论文相关指标成为学术评价及职位评定、绩效评价、人才评价、学科评价、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一些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以SCI论文发表数、影响因素高的论文、被引用的论文为根本目标优化学术生态,真正构建有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符合新时期对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迫切需要逆转“论文帅”“SCI至上”等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的问题。 此次发行的《意见》强调“正确理解SCI论文和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影响”,要求“规范各种评价活动”。 根据《意见》,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价,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强调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仔细选择量化指标; 优化职称评定方法,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定的直接依据,作为人员录用的先决条件。 同时,逆转考核奖励的功利化趋势,学校不应该对院系和个人提出SCI论文指标的数量要求,而是取消直接基于SCI论文相关指标的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 科学设立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学校不应该以SCI论文发表数量和影响因素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条件,等等。

打破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也不是反对论文发表,而是为了建立正确的评价指南,加快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埋头研究,追求卓越,营造清廉清白的科学研究环境只有建立正确的政策指导,才能从根本上纠正科技创新中的价值追求失真、学风浮躁等现象。 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发表具有高水平、高质量、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的呼声,而在学术评价中,不仅通过SCI论文相关指标判断创新水平,还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评价进行科学的评价。

要营造廉洁的科研环境,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健全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提出各自评价的侧重点,明确其中论文不同权重的学术同行评价,引导评审专家不要轻易使用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负责任地进行专题评价规范考核评审工作,大幅减少考核评审事项。 评价指标和方法要充分听取意见,落实代表作评价,遵循同行评价原则等。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在引领社会风气、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创新氛围方面率先行动。 只有坚持科学评价的方向,才能真正释放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配备强大的引擎,从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为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要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wxdxf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