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妖股规律(妖股k线特征)

时间:2023-05-05 08:29:18 阅读:95370 作者:880

文向善财经

零售业有一个特点,就是胜者不一定能吃。

淘宝、京东等EC平台做大做强,一点也不影响拼多多的崛起。 在巨头的夹缝中,唯美会也已经生存了很多年,可以连续盈利很多年。

但是,这意味着在竞争方面,EC平台很可能采取垄断经营等“特殊手段”取得优势。

根据唯品会官方微博发布公告,2021年1月14日,唯品会接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对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唯品会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 其实这已经是唯美会第二次被调查了。

2020年12月30日,唯品会因“非法价格行为”被罚款50万元。 时隔半个月,唯品会又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夺取了在各种综艺和电视剧中露面的唯品会,这一点真的很有名。

四年积累上市,唯品会沦为品牌供应链衍生品?

可能很多人还知道唯品会的名字,但唯品会实际上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成立的,诞生的原因就隐藏在它的广告语中。 特卖。

起初,唯品会对平台的定位还很高端,主要模式是奢侈饰品的限时甩卖,也就是奢侈品的特卖。 当时的市场可能不买账,但后来唯品会选择为知名品牌处理尾货,真的抓住了生意的脉搏。 金融危机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库存危机,但对唯美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电子商务短平快的特性实际上非常适合特价处理尾货。 因此,唯品会成为了当时知名品牌商处理尾货的有效渠道,唯品会在4年内积累完毕并走向发售。 而且唯品会并没有随着金融危机的消失而衰退,反而走向了与很多垂直电商不同的命运。 是合理的,唯美会存在的合理性怎么解释呢?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正确选择坐标轴进行分析,结果会自己出现。 从STP理论分析唯美会,其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根据一定的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找到平台服务在目标市场的准确位置,避免与其他垂直电商相同的命运。

供应链有牛鞭效应。 在供应链的各个阶段,只根据下一阶段提供的信息进行提供,但位于供应链两端的原始供应商和最终零售商无法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因此最终得到的信息与实际的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下,库存尾货是品牌运行中必然存在的冗余。 供应链中存在着多层交易,多层交易之间嵌套着极强的协同性和计划性。 如果要根治零售供应链问题,10个唯品会不一定会成功,各个类别的供应链当然也有差异,但需要差异化。

虽然供求关系只有供给小于供给和需求总和的两个动态,但市场瞬息万变,依然很难辨别预测。 毕竟,供需受时间、空间、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时不在发生变化。

以服装产业为例,从面料制造商到面料批发商、服装加工制造商和品牌制造商,长尾的供应链决定了服装产业内部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需求端的分散和个性化也使得供应链无处可去,大型企业但是,从供应链的末端管理库存问题变得相当容易。

从本质上说,现在的供应链水平必然会产生尾货,但唯品会就像现在供应链的阶段性衍生品一样,尾货的货源也是决定唯品会天花板的重要因素。

分析了

唯品会背后的“草蛇灰线”

某企业的价值和商业模式,也可以从产业链中企业的上下级关系和竞争关系入手。

唯品会的上游是品牌商和代理商,下游直接连接消费者。

首先品牌商对唯美会的态度可以说是爱与恨。

一方面,品牌公司有消除库存的需求,特别是发生库存危机时,需要消化库存来缓解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唯品会的特卖模式会稀释品牌价值,违背品牌初衷。

品牌对企业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品牌溢价(提高产品利润); 二是形成品牌认知(扩大用户群)。

唯品会做品牌特卖后,首先挤压品牌商的品牌溢价,一部分被唯品会拿走,另一部分造福消费者,其次唯美会反噬品牌价值。

对品牌公司来说呢? 虽然通过降价促销的手段提高了转化率,但牺牲了品牌的优质能力,让消费者形成了低价依赖,造成了短期销量暴涨的无利润繁荣。 另外,品牌公司的品牌认知也有可能转化为唯品会的品牌认知,如果消费者依赖唯品会的低价折扣商品,将会对品牌公司造成伤害。

所以耐克和阿迪等品牌为了库存也严格控制着销售比例。 真正的奢侈品即使焚烧库存商品也不想特价出售,面对今年新冠灾祸危机的战略也不是降价,而是逆序涨价。

因此,品牌可能需要一个杜绝库存的EC平台,但绝对不愿意这个平台做大做强,唯美会和上游品牌商的游戏可能比其他EC平台激烈得多。

例如,唯品会据说拥有国内电子商务公司中规模最大的采购团队,采购团队的作用就是和品牌谈判价格,这实际上也是长期游戏的产物。 最近既是调查也是惩罚,可能与两者的游戏无关。

从下游消费群体来看,唯品会虽然不是纯粹的垂直电商,但依然饱受垂直电商的“痛苦”。

流量是互联网商务中的焦点,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以流量的获取和改变为中心展开的。 对EC平台来说,流量的变化是

力是强项,但是流量获取是变现的先决条件,而获取流量正好是垂直电商的短板。

去年以来,唯品会连续合作《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等爆款影视综艺内容,甚至还上线了以穿搭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自制综艺《唯品美美搭》。在以往,唯品会还曾宣布周杰伦成为“首席惊喜官”,引入了高圆圆、ngdhxc、郑恺、开心的大地等明星和张驰、怕孤独的心锁等设计师的原创品牌。

相信唯品会对于获取流量已施展出十八般温柔的台灯,但是相比综合电商,唯品会想要迈过活跃用户增长的门槛仍然显得非常吃力。

在2019年,唯品会的平均获客成本在158元左右,而据锌财经报道,业内人士透露,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分别约在60元、60元、20元左右。

显然,相比综合电商,唯品会花钱买过来的流量并没有形成比较高的转化。如果用户转化之后没有沉淀下来,那么平台仍然要花很多钱去买流量,不然结果就是流量和销售收入的锐减,这也是很多垂直电商面临的问题。

在用户圈层上,唯品会的品牌特卖的用户画像和现阶段流行的白牌商品非常相似。

白牌的用户画像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对基本需求消费不挑剔,产品够用,质量过得去就可以下单,特卖的用户画像在白牌消费者的基础上,相对来说会对品牌的质量背书存在一些要求,如果细分的话,两者的市场仍然存在差异。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白牌连接的是品类供应链,尾货连接的是品牌供应链。如果说唯品会的库存尾货是“品牌奥特莱斯”,那么白牌商品就相当于“品类奥特莱斯”。

白牌相当于利用产能过剩创造新价值的前市场,尾货相当于供应链产生尾货之后榨取剩余价值的后市场,两者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不过有一个趋势对于唯品会和品牌商来说都不算什么好消息:现今消费者注意力呈粉尘化,越来越忙的消费者记住品牌的难度越来越大,数字时代的消费者需要更强、更新鲜的刺激,才能形成记忆。

从竞争关系来看,去库存领域除了唯品会外,还有一个爱库存可能被大家所熟知。

相比唯品会,爱库存成立时间稍晚,据天眼查APP显示,爱库存成立于2017年。可能由于电商环境的变换,爱库存并没有沿用传统电商平台的去库存路径,而是采取了“间接”服务终端消费者的模式。

该模式可以总结为s2b2c,s是供应商,b是代购,c则是由职业代购触达的终端消费者。

在这个体系中,品牌库存被上架到APP,代购通过APP将产品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收到消费者的付款后再从APP下单,爱库存将订单汇总并发送给品牌方,之后的物流则从品牌方到代购再到消费者。

成立至今不到三年,爱库存已拥有注册店主超200万,累计帮助10000多家品牌商销售超2.5亿件商品。

由此可见,围绕库存生意展开多元化经营模式将成为一道必答题,也希望作为后起之秀的爱库存可以带给唯品会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受鞭者”唯品会

从本质出发,再看唯品会这几年的发展经过,就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刻。

首先,乘着库存危机的风口,成立四年时间的唯品会迅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后,唯品会在2012、2013年的净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04.7%、145.1%,这也是唯品会完成原始积累、站稳特卖脚跟的关键阶段。

要说当时的库存问题,最头疼的估计就是服装产业了,这也导致唯品会和淘宝一样,都是从服装商品起家。而服装的核心消费人群以女性为主,因此,在2014年唯品会收购乐蜂网,希望补齐同是以女性消费人群为主的美妆品类。可惜的是,乐蜂网苦苦支撑到2019年,最终还是宣布了停止运营。

实际上,特卖模式就像一座围城一样,给了唯品会一个电商红海之中的立足之地,但也把唯品会困在了这座围城里。

自2015年后,唯品会营收增速就出现了逐年放缓的趋势,唯品会也想要走出特卖的围城,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为此,唯品会曾宣布战略规划为“电商+物流+金融”的三驾马车架构,然而不仅没有走出去,生存的围城也差点倒塌。

因此,唯品会只好再次把重心放在了特卖领域。既然很难走出特卖的边界,唯品会剩下的选择就是加固特卖的围城壁垒,不仅线上特卖,也深入到了线下特卖领域。

2019年开始,唯品会开始大规模收购线下奥特莱斯。截至2019年末,唯品会拥有大约300家线下店、以及200家唯品仓。在2020年7月,唯品会收购了有5个欧特莱斯广场在运营中,5个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杉杉商业。

企业实际业务表现映射在资本市场则让唯品会获得了“妖股”的称号。

2012年唯品会以6.5美元的发行价IPO,首日开盘即以5.5美元破发,作为早期的去库存电商平台显然还没有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随后库存危机下的业绩增长让唯品会市值狂飙,最高时接近200亿美元。

特卖天花板的来临再加上战略的失误,让唯品会股价在2018年再度跌至6美元左右。如今,新一轮的经济寒冬之下,以逆周期的特卖为筹码,唯品会股价再次增长,两年时间股价再度增长近4倍。

只不过在去年8月20日,唯品会盘中一度跌幅超过20%,,市值蒸发超30亿美元,合人民币200多亿元。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唯品会股价暴跌的原因或与其CFO淡定的鞋垫辞职有关。

总的来看,唯品会仍然试图通过打破特卖边界以带来新的增长,但是唯品会已经不再如之前那么激进,而是采取更加稳妥的措施徐徐图之,CFO淡定的鞋垫的辞职或许就是为之前的激进战略导致的失误而买单。

不过,虽然唯品会没有做到开源,但是节流还是做得不错的,自上市以来唯品会已经连续多年盈利,只不过投资者未必买账罢了。

从供应链牛鞭效应的角度来看,目前唯品会仍然是一个“受鞭者”的角色,而大众更期望它能成为执鞭的人,如何实现目前看来可能依旧是个难解的方程。未来,飞黄腾达还是万丈深渊?曾经的“妖股”唯品会是否将继续上演好戏?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