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

时间:2023-11-22 08:26:17 阅读:418 作者:惊堂木

特型演员在中国刚刚兴起时,有3个“金三角”最让人难忘:演毛泽东的古月,演周恩来的王铁成,以及演蒋介石的孙飞虎。

相比古月王铁成,蒋介石的特型演员,更难找——1970年代,说一个人长得像蒋介石,可不是什么溢美之词。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1张

(古月 孙飞虎)

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斥巨资要拍一部大片《西安事变》,据说,此片在1960年代初期就有人提议拍摄,在周总理逝世后,为缅怀他,这部剧本才被搬上舞台,先拍话剧,后决定拍成电影。

此片在当时投入几百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

在剧本的创作上,此片的要求不同以往:对那段历史要客观、真实地再现,不主观褒贬任何一方,唯求以真实可信的内容感动观众,达到影片的教育目的。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2张

(孙飞虎主演的《西安事变》)

所以,在拍摄中,导演一再强调:以“一切为真”为创作前提。

寻找扮演蒋介石这个角色的演员,颇费周折,却仍然迟迟未到位,导演成荫说,宁可阙如,不可凑合。

他认为,蒋介石演得好坏,是这个片子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往那种脸谱化、漫画化的表演和刻意丑化的演绎,要坚决摈弃。

孙飞虎,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导演样中了。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3张

(孙飞虎)

当时,在全国寻找蒋介石扮演者的过程中,贵州话剧团向剧组推荐了他们的演员,孙飞虎。

孙飞虎40岁,在贵州话剧团工作已8年,他是上海人,上海戏剧学院科班毕业后,分配至该剧团工作。

8年来,在剧团他也没什么大成就。本来嘛,那个时代演艺也不怎么火,剧本也有限,在《西安事变》以话剧形式搬上舞台时,他曾因长相与蒋介石有几分相似,在剧中扮演了蒋。

结果,话剧一演,大家都说他演得像,长得更像。这个话剧,在贵州演了几十场,很轰动,观众都说,他把蒋介石演活了。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4张

(孙飞虎影片截图)

所以,剧组寻找蒋介石特型演员的消息一传开,话剧团就推荐了孙飞虎。

导演成荫一看到孙飞虎的剧照,就请他到北京会面。结果,与王铁成一配戏,导演当场就定住了:“就是他,可以开机了!”

其实,孙飞虎长得并不很像蒋介石,他的出身经历、性格,包括对蒋的了解,都离蒋很远,他演得之所以成功,主要是演技把握得好。

“我觉得也就六七分像,”孙飞虎晚年回忆当年的机遇说,“是成荫导演让我了解了蒋介石,演技上更神似了。”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5张

(孙飞虎)

说一个演员像不像,一是形似,二是神似。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形似,观众就难以借助形象走近神似;只有形似,观众看不到角色的感染力,演得再好你也只是个“装”。

所以,为演好蒋介石,孙飞虎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幸亏他是科班出身。

为求形似,化妆师们在他脸上加工了不少: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6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

——剃的光头不够亮,再剃一遍,然后用色彩把他的青头皮盖住;

——蒋介石的脸型比较鼓,而孙的脸型较凹,为此,要给他雕塑一个假鼻子贴上去,鼻子一高,一个人的脸型也跟着变化了;

——眼也不够像,需要把他的眼角往上提,使眼型扩大;

——蒋介石不刮胡子,所以得在嘴唇上固定较重的胡须,这个不难;

——蒋的嘴唇较厚,有点小小的“地包天”,化妆师也给孙的嘴唇做了整形……

一番打扮下来,孙看到镜子里的蒋介石,连自己也震惊了。

据说,剧团里有一个前国民党中校军官,一次,孙飞虎化完妆,一身戎装从化妆间出来时,迎面撞见了他。这个中校军官一看是“蒋委员长”,马上条件反射似的靠边立正。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7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

事后,他还笑着对孙飞虎说:“当真吓我出了一身冷汗,你这个‘委员长’简直扮活了!”

光有形似,还远远不够。

为把握蒋介石的真实特点和心理,孙飞虎从3个方面来求“神似”。

第一,找来蒋介石的照片和纪录片看;

第二,找见过蒋介石的人了解其生活细节

第三,阅读蒋介石的文字资料。

导演告诉他,不要看那些乱七八糟的野史,要看真实的蒋介石资料,但那时蒋的资料多处于不公开状态,为了获得真实的档案资料,剧组多方请示报告,经有关方面特批,才拿到“秘密文件”。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8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

所以,一部好作品的出台,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努力,更是一个时代的作品。

淮海战役中一个起义的国民党中将,曾这样告诉孙飞虎:

“蒋介石走起路来是缓慢而稳健的,坐立很有精神,腰杆挺得笔直;

“他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注意军容军纪;

“他平时难得露出笑容,即便笑,也极少大笑;

“他接人待物时,一双眼睛总冷峻而犀利,那眼神有时把一个人看得发毛……”

这些细节,在1979年时,是无从得知的,人们知道的蒋介石,就是一个蒋光头,更为具体的姿态细节,十分模糊。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9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

当孙飞虎把握住这些细节和心理、历史资料时,镜头前对蒋介石的演绎,就与过去十分不同,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看起来令人震撼。

《西安事变》在1981年上演后,连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也纷纷称赞孙飞虎演得像,“连后脑勺都像”。

此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孙飞虎也一炮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蒋介石特型演员。此后,他演了三四十部蒋介石的电影。

谈到扮演蒋介石的心得,他说,想把蒋介石演活,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总有顾虑,总怕犯了“人性论”的错误,美化、粉饰了蒋。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10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

如何把握呢?他总结了一句关键的话:“要真实地‘生活’在角色之中”。

什么意思呢?

他说,如果表演时,你总想着蒋是一个反动的、卖国的、阴险狡诈的,这些理性的分析就会不断地干扰自己,批判地去演反面人物,就违反了创作规律。

演员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角色的全部缺点、错误,以及丑恶的内心世界,但依然要喜爱自己的角色,用全身心去创造他。

“对蒋介石这个角色来说,他的每句话,每个行动,他都认为是正确的,理应如此的。”

蒋介石的特型演员(蒋介石的特型演员东北人)-第11张

(孙飞虎扮演的蒋)

孙飞虎演活蒋介石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言模式的创造。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有着浓重的宁波口音。

而孙飞虎在荧幕上,说的是半宁波半上海话的“普通话”。

他说,如果说宁波话,真是真了,但观众很多会听不懂;如果说普通话,又离真实人物特点太远。所以,就以自己的上海话为底版,夹杂了宁波话,让人听得懂又听得真。

这一语言模式,成了荧幕上蒋介石的固定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完)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