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

时间:2023-11-21 02:14:30 阅读:996 作者:茉莉清

2005年,《奥罗拉公主》里六岁的敏娥在妈妈工作的店里没有等来妈妈,被妈妈的老板赶出店门又被出租车司机拒载后,她有些难过地走向隧道,想着回到家后再把这段孤独的旅程跟妈妈细说。可惜她没能再张开口了。因为车祸而来不及接女儿的妈妈望着自己女儿污垢满身、赤身裸体地倒在垃圾山里,从此万念俱灰,在追寻凶手的路途上用自己的方式惩罚者她认为有罪的人,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2012年,《邻居》里下了补习班的汝善同样没能等来不小心遭遇汽车追尾事故的妈妈,于是她坐上了邻居大叔的顺风车,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的生命最终就定格在离家门仅仅几步之遥的邻居家门口了。

2013年,《素媛》上映,我们看见八岁的素媛撑着明黄色的小伞俏皮地走在雨天的街巷上,明明学校离她就那么近,可是再醒来的时候,她看到爸爸两眼泪花,摸着她的头问她身体还痛不痛了。

如果说,以遇害女童为题材的韩国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不幸的个例,可它们终归带有单身追查线索的母亲、不依不饶的上诉、或社会关怀的温情等要素,让我们在心疼受害者的同时,却不足以给这个社会的所有人上一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批判课。

故事开始,女主西尔维亚与妹妹简妮因为父母忙于游乐园的工作而被以每周20美金的报酬送到单亲母亲格蒂家寄养暂住。在外人眼中,格蒂作为坚守自己婚姻、独自拉扯七个孩子长大的单亲妈妈,是能干的、优秀的家长代表;可实际上,格蒂由于不间断的吸烟,早已患上了哮喘和神经衰弱症,生活也很不检点,不仅跟隔壁邻居小男友在家乱搞,还被甜言蜜语哄去了本就紧缺的存款——她把第一个月女主父母给的20美元全部给了小男友。正因如此,格蒂心力交瘁的支撑了一个月,却不想没能收到女主父母按时寄来的住宿费,生气的她将女主姐妹二人带到地下室,用皮带狠狠抽打她们以发泄自己的一身怨气。自此,格蒂这位表面上慈眉善目的寄养母亲,逐渐发现了自己排忧解愁的新途径。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1张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2张

善良的女主并未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她和格蒂的大女儿宝拉相处愉快,成为无话不说的“闺蜜”。宝拉悄悄告诉女主自己不小心怀孕了,并叮嘱女主千万不能说出去,可女主在无意撞见宝拉即将被侵犯的一幕时,救人心切的她便将宝拉怀孕的秘密脱口而出。纸终究包不住火,宝拉怀孕的消息不胫而走,觉得羞愧难当又愤恨无比的宝拉便将所有错误怪到女主头上,于是宝拉将事情颠倒黑白后告诉母亲,护短的格蒂便在家庭会议上怂恿宝拉动手体罚女主,女主怯懦的妹妹看着姐姐无辜受刑只是在一旁瑟瑟流泪,家庭其他成员的沉默和无视,也为女主之后更加悲惨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3张

女主在电话亭和妹妹用捡瓶子换来的钱偷偷给父母打电话时,被格蒂的孩子撞见并告诉了格蒂,于是格蒂以女主偷钱的理由用烟头狠狠地烫伤了女主的手背。格蒂家打扫院落的邻居夫妇听到惨叫,却在片刻后又不以为然的继续工作。戾气一旦找到了喷涌的出口,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格蒂背着镇上的人将女主囚禁于自家地窖中,并怂恿自己的孩子们用各种酷刑折磨女主,于是浇开水、烟头烫、伤口撒盐、拳打脚踢等各种酷刑轮番上阵,孩子们在施虐的快感中变得麻木、变得大胆、变得习以为常,并邀请镇上的其他儿童一起参与这场残酷且漫长的摧残。虐待行为在孩子们用烧红的铁丝在女主身体上刻下“我是妓女,我以此为荣”的字样时达到高潮,此时影片里这个号称“自由、平等、和谐”的美国社会竟然没有一个人选择去解救女主,他们或冷眼旁观,或积极参与,直到某一日清晨,他们发现这只给他们提供玩弄乐趣的知更鸟,已经在冰冷肮脏的地下室里死去多时了。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4张

在审判法庭上,律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任何人强迫你去伤害她么?”

孩子们纷纷表示:“没有,当然没有。”

“那么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回答是:“我不知道,不是我的错。”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5张

是啊,不是我的错,我只不过是听了母亲的话动手打她而已;我不过是接受了同学的邀请一起凌辱她而已;我不过是冷眼旁观、没有保护我的姐姐而已;我们不过是听到了她的呼喊没有在意而已.......造成这可怜的花季少女的死,怎么会是我们的错呢?

尽管故事最后,所有参与施暴的大人小孩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是在发疯一样的群体性暴力虐待下死去的花季少女,却再也回不来了。

是谁杀了知更鸟(是谁杀了知更鸟kr)-第6张

当孩子们遭受类似敏娥、汝善或素媛似的单个性暴力事件时,周遭的人们是敏感的、团结的、势要将凶手绳之以法碎尸万段的。

可是当大环境转换到这个风景如画的美国田园小镇,那些义愤填膺的人们却像感染一样一个一个默许了这样的惨剧。望着被告席上涉事儿童茫然而又轻松的眼神,谁又能底气十足的判处他们去一命抵一命?

想到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有言:

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那么,倘若我们处在群体中心而不被问责的地带时,我们又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去解救还未消逝的知更鸟呢?

E N D

文/虫小姐

订阅一下又不会怀孕(~ ̄▽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