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梨园霓裳红氍毹上(戏曲红尘蝶恋)

时间:2023-11-20 17:35:33 阅读:790 作者:你们的爸爸

徽班进京

书名《梨园霓裳》作者: 韩青著

梨园霓裳红氍毹上(戏曲红尘蝶恋)-第1张

徽班进京是清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大事,它直接促进了京剧的形成,这件事发生在1790年。

1790年是乾隆五十五年,乾隆要过他的八十大寿,举国欢庆,各地都选取特产进贡北京祝寿。当时浙江盐务奉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之命,选派在江浙地区唱得最红的三庆班进京祝贺。这种进献方式其实就是参加群众演艺活动,增加生日气氛,并非真的人皇宫演出。这一去,带来了京城戏剧界的大震动。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主攻旦角,技艺高超,很快就被称为“京都第一”。徽戏也渐受瞩目,群众热爱程度日渐高涨。

徽戏是安徽安庆一代的地方戏曲.以二黄腔为主,包括昆山腔、吹腔、徽调、四平调等。高朗亭是安徽人,原籍江苏宝应,他唱二黄腔,演技一流。《日下看花》记载他的表演:“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音渠书),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一个胖胖的面色苍苍的老头,一走上演出的红地毯,马上变成一个举止都极具魅惑的美女形象,这种演技,令人啧啧。

徽班戏剧优势明显,在地方戏云集的京城戏剧界能够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自然有特别之处。小铁笛道人在《日下看花·自序》中说:“踵事增华,人浮于剧,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短短几句,透露出京城人观剧的挑剔。官府推广的昆曲有些冷清难懂,民间一听到唱昆曲,都轰然散去。而新来的徽戏,联络五方之音,声腔多,剧情热闹,所以受到欢迎。《扬州厕舫录》说:“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善南北曲,兼工小调。” 高朗亭的戏班不但唱二黄腔,还唱京腔、秦腔、昆曲等,这样一来,即使那些雅爱昆曲的士大夫们,也因为有他们喜欢的一部分昆腔而受到感染,逐渐喜欢起这个剧团的演出了,以至于京城的戏园里常常出现“肩摩膝促,笑语沸腾”的欢乐场面。

徽班戏曲受到广泛欢迎,进京的徽班渐渐多了起来,到了道光年间,“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同、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戏庄是士大夫们娱乐的高级场所,属于高级戏园系统,只有昆曲戏班才能在那里演出,这时候已经被徽班侵占了,

一个三庆班,不足以对京剧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其中还有其他徽班的贡献。京剧史上一般称四大徽班进京,促进了京剧的形成。这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三庆班进京最早,被称为“徽班鼻祖”,他的名气也最大,说徽班进京,也要谈谈其他三个戏班。

四喜班是安徽戏班,最早在苏州、扬州等地演出,后来进了北京城.演出昆曲,《桃花扇》是其拿手剧目,“公会筵开白昼问,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道光年问,他们改革了主唱方向,尽变昆曲而唱二黄腔,出现老生名家张二奎。

春台班是私人戏班,由徽商江春在扬州创办。江春是歙县人,两淮盐商总领,乾隆下江南江春都会参与迎驾,并为其演出戏剧。他的戏班庞大,有花部、雅部等,演员很多招聘于苏州、安庆等地,秦腔著名演员魏长生就是其一。魏长生身价很高,“演戏一出,赠以千金”。他的加入使春台班增加了秦腔的元素。嘉庆年问,春台班进京。

和春班在嘉庆八年(1803)组班,属于王府戏班,庄亲王出资组建,以武戏见长。最初以昆腔、秦腔为主,后来增加了皮黄腔,道光年间,就以皮黄腔为主了。

以皮黄腔为主的四大徽班进京后,演出精湛、技术一流,剧目又适合群众口味,所以自嘉庆至道光年问,取代了流行于京城的昆腔班、京腔班、秦腔班等,促进了京剧的形成。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