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骈文之旷世名篇(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完整)

时间:2023-11-19 14:07:32 阅读:786 作者:人生没指望

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完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吴楚材、吴调侯编选了一本书,经时任两广总督的吴兴祚审定,起名叫《古文观止》,意思大约是,"蒙养后学"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对古文有基本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完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骈文之旷世名篇(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完整)-第1张

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完整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吴楚材、吴调侯编选了一本书,经时任两广总督的吴兴祚审定,起名叫《古文观止》,意思大约是,"蒙养后学"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对古文有基本了解了。

这部书,收入了先秦至明末的著名散文二百二十篇。初唐时期作品收录两篇,一篇是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檄》,另一篇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很多人读过。但不晓得是否知道,此篇称为有别于韵文的"散文"不错,而更准确地说,其与《讨武曌檄》一样,都属于骈文。

所谓"骈文",是兴起于魏晋的一种文体,讲究对偶,崇尚华美,工于用典。当然,也注重平仄,以求声调之美;而且,往往不规则地押韵。

"骈文"和"赋"很像,但不是"赋"。一方面,"骈文"必须两两相对的对偶句居多,恰如二马并驰;另一方面,"骈文"的题材要广于"赋","赋"一般是写景或抒情,而"骈文"既可以如《讨武曌檄》那样慷慨激昂地论说,也可以如《滕王阁序》那样一波三折、夹叙夹议、景情并陈。

已写过一文,介绍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这里,专门讲讲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山西河津)人。

其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祖父之弟即叔祖王绩,喜酒擅诗,也是隋末唐初著名文人。王勃父亲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户参军、齐州长史、交趾令等职。

王勃自幼好学,六岁能文,九岁作《汉书注指瑕》,大挑著名学者颜师古的毛病。十四岁时,受太常伯刘祥道赏识,获赞为"神童"。十六岁应试及第,授朝散郎。

当年,王勃上《乾元殿颂》;十七岁上《宸游东岳颂》;十九岁上《拜南郊颂》。后因观诸王斗鸡,戏作《檄英王鸡文》,致高宗怒,将其赶出沛王府。

二十三岁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被吏部侍郎李敬玄延举。二十四岁,补虢州参军,其间两次被贬,二十六岁复职。但不久,渡海溺水而亡。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岁,而且还屡受挫折——被贬谪两次。但是,第一,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初唐的鼎盛时期,深受时代的熏染;第二,他毕竟曾少年得志,况且绝非庸才,因此,尽管经历两次挫折之后,思想略有变化——从"达则兼济天下",间有"穷则独善其身"的感慨,不过总体上,仍然不失意气风发,豪气干云的本色。

这在《滕王阁序》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去看望贬任交趾令的父亲,路经洪州(现在江西南昌),参加了州都督在滕王阁上举办的一次宴会,写下了《滕王阁序》。

与此《序》同时,王勃还写了一首《滕王阁》诗,其云: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也很有名。

关于此《序》和诗的关系,《序》的最后说:"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在座的每个人都要写诗,四韵八句。可见,此《序》是为所有宾客之诗集序,如《兰亭序》一般。

《滕王阁序》,全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五代王定保写有《唐摭言》一书,其载,王勃之父王福畤被贬至今越南一带任交趾令。王勃乘船前去省亲,溯长江而上,泊安徽马当,夜梦风神相告曰:助风一帆,得与盛会。于是他很快赶到了南昌,赶上了洪州阎姓都督大宴宾客于滕王阁上。阎都督欲显示其婿的才华,私下令其精心准备诗文。众宾客皆知此用意,当都督邀请众人写序时,俱推辞。惟王勃不知,欣然命笔。都督大怒,命人伺机夺其笔。王勃写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摇头曰:"老生常谈。写"襟三江而带五湖",都督沉吟不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矍然而起,大叹:"此真天才也。"于是,所有人极欢而散。

《滕王阁序》,文字花团锦簇,层次环环相扣,气势一泻千里。从滕王阁所在的地理位置、历史胜迹、古今人物,讲到楼台之美、高朋之多、宴会之盛,主人之盛情,再即景生情,讲到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但依然怀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云云。

特别是,文中既阐发了立功异域的壮志,又感叹了报国乏门、无人引荐的遗憾;既有盛会欣逢知己的喜悦,又有时光不等人的焦虑;既有客在他乡的愁绪,又有向往未来的期盼……种种错综复杂之感情,都凝聚于一篇骈文之中。

有人说,这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经历过或正经历的复杂心绪。或正如此,才引起了许多人深深的共鸣。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说:"使勃与韩杜并世对毫,恐地上老骥,不能追云中俊鹘。后生之流指点,妄哉!"

这是极高的评价了。其他类似的评价很多。毛主席也曾称赞王勃的骈文,说和中唐以后的骈文很不一样,有朝气。还说,王勃的文章很值得一读。

概括来说,《滕王阁序》,立意高远,气势宏大;条分缕析,结构清晰;信手用典,词藻精美,实属难得。全篇145句,只有"嗟乎" 、"鸣呼"两句为散句。其余143句,皆为对句,这不仅"空前",也几乎"绝后"。

文中多以四六为主的对句,排列齐整,平仄讲究,极富韵律之美。

一些句子,既是用典,又有升华。如"落霞"、"秋水"两句,本出于庾信;"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之句,源于马援传。但在王勃这里,都使之面目全新。

还比如,"处涸辙以犹欢",典出《庄子.外物》,原义为"远水不解近渴",王勃则翻为"处逆境而得其乐";"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也是将悲愤翻作了旷达。

《滕王阁序》,不仅双句对偶极其工整,而且还有不少"当句对",就是句内的"自对",如"腾蛟起风"、"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等等。这是骈文中极难的技巧。

骈文,讲究充分发挥了汉字单音节、有声调,以及有双声、叠韵、重音等等特点,使人在朗读时抑扬顿挫,产生美感。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世曾有人说,可以把"与""共"二字省略,其实,这正是王勃不同寻常之处。仔细读来,有此二字,韵味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或许是因为《滕王阁序》太过成功,以致历代有众多人模仿。如, 唐代,有王绪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修滕王阁记》、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清代有陈维崧的《滕王阁赋》,等等。实话说,所有模仿,皆难望王勃《滕王阁序》之项背。

明代的冯梦龙,写了《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话本小说,收入《醒世恒言》第四十卷,讲的就是王勃夜梦马当山和滕王阁赴宴作序故事。

《滕王阁序》不短,因此,作为附录附后。关于注释,可在头条点击下方卡片搜索"《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

再说一句,关于"南昌故郡"一句,有的版本为"豫章故郡",这个应该更符合王勃原意。

附:

王勃《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旴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盻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閽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选于《王子安集.卷五》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