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轨道交通 正文

中国轨道交通都应用在哪些国家了,中国轨道交通各项技术

时间:2024-03-22 13:00:01 阅读:405 作者:r69INc

中国轨道交通都应用在哪些国家了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地铁线路上,很快将出现“中国造”地铁列车的身影。

10月1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2月份运抵美国。

中国轨道交通都应用在哪些国家了(中国轨道交通各项技术)

占地40英亩的中车春田工厂,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第一个工厂。据中车官方资料显示,春田工厂可为当地提供150个就业机会,能够完成车辆总装配、转向架装配、试验和售后等工作。

建厂之外,中车长客已于今年设立了研发美国分中心,承担前沿技术研究、美国标准体系的建立及认证、对北美地区项目进行跟踪、研发及后期的技术支持等工作。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润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培养了国内外的专业合作伙伴,也锻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商务、质量等专业人才,为后续项目执行、企业迈向跨国经营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何时举办CRTS China

亚洲轨道交通第一展
No.1 Rail Transit Exhibition in Asia

基本信息:

展览时间: 2011年8月22-24日
展览地点: 中国 ●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出面积:36,000平米
批 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鸿与智工业传媒集团
协 办: 北京铁道学会 上海市铁道学会 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协会
指定媒体:RT《轨道交通》杂志 RT轨道交通网

聚焦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和铁路市场-中国

Focus the Largest MetroRail Market – China

目前中国正在运营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十个城市。还有40多个城市在建或筹建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国家已经批准了其中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建设轨道交通线路177条,总长度610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11568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2003-2020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新调整方案: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以上(调整前10万公里),电气化率60%。其中客运专线为1.8万公里(调整前1.2万公里),到2012年达到1.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 客运专线需要投资2万亿元以上。

关于CRTS China

CRTS China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年会及展览会,自2005年由RT《轨道交通》杂志发起创办,是亚洲最大、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盛会之一。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建设部正式批准主办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CRTS China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官方展览之一,并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贸易和信息交流搭建最佳的商贸平台。

CRTS China 2011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将于2011年9月28-30日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届时来自全球近400家轨道交通行业知名供应商将集中展示当前轨道交通领域最为领先的技术及产品,展览总面积预计将超过36000平米;展会同期将举办多场高规格轨道交通行业国际峰会。

上届回顾:

CRTS China 2010 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25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8家行业知名厂商, 展览总面积达到了28500平方米,展览期间接待海内外专业观众共计13050人次。

CRTS China 2010展览同期举办了2010中国轨道交通高层发展论坛、中国轨道交通机车车辆高峰论坛、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及配套产业采购大会、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技术发展论坛、中国轨道交通安防发展论坛、中国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发展论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发展论坛、中国轨道交通焊接技术论坛、铁路工程与信息化论坛、2010中国地下工程与隧道国际峰会等多场次高规格国际论坛,约2000名来自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的精英人士汇聚一堂,共享轨道技术盛宴。

历届知名展商:

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北控磁浮、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法维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中铁隧道、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城建集团、GE、青岛四方、中船重工、海瑞克、ABB、通用电气、史丹利、索克曼、阿海珐、安萨尔多、欧姆龙、摩托罗拉电子、朗进、松下、日立、美国MEI、小松、陶氏化学、北京交控、鼎汉技术、爱默生、爱姆卡、四川长虹、美的集团、汉高乐泰、罗杰斯、瑞士ELAG、交大微联、易程科技、金鑫集团、康比利、雷欧电器、阿美泰克、MTZ Transmash、成都运达、科华恒盛、荷贝克电源、埃克塞德、阿特拉斯、英特沃斯、海克力斯、捷安网络、一林铝业、肯纳五金、利达集团、华遂通、艾利中国等

展品范围/Exhibits

n 轨道交通及铁路机车车辆设备及零部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地铁与轻轨车辆、有轨电车、直线电机列车、磁浮列车、单轨车辆、AGT 自动导向车辆等;机车配套及零部件;
n 机电设备: 车辆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升降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票务清分系统;屏蔽门安全系统等;

n 列车内部装饰:内饰理念 、内饰更新、更换部件、装饰服务,门、窗帘,隔断,座椅、锁柜,、面料、地面铺装材料、层压板、安全设备、涂料,手推车,洗手间,照明、车上厨房设备、舒适产品、行李架、扶手杆,WiFi 无线上网及通信系统、制冷、电子显示、餐饮服务设备;

n 基础设施建设:车站及站场设备,轨道线路铺设、养护、维修装备与技术;铁道土木工程、桥梁道路、给排水、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公用工程等建设;轨道交通及铁路建设施工材料、装备、安全、节能、环保技术与维护;

n 隧道建设:隧道施工建设机械设备、配件、材料与技术,工程机械,安全装置及设备等;地下交通检测、勘探技术、建设材料与技术设备等;地下线路、信号、桥梁、隧道、供电网、站房等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等;

n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高速动车组技术与装备;高速列车行车控制技术与装备;客运专线修建技术与装备;动车组检修技术与装备等;

n 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与装备:机车操纵技术与装备;重载机车技术与装备;重载货车技术与装备;重载线路工务工程技术与装备等;

n 机车车辆装备制造技术:列车设计;列车外围物料;喷涂设备及保护涂料;客车内装饰设计与物料;钢轨铅热焊及闪光接触焊技术,卧式发电机,燃气涡轮机技术等

专题活动展示区 / Thematic Pavilion

十一五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成果展区

中国轨道交通企业自主创新50(RT TOP50)展示区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哪些单位比较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一种大型的SCADSA监控系统。它基于系统骨干网,通过专业接口装置,在SCADA系统软件平台上实现多专业、多系统的数据采集、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为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和高效的运营组织和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利时公司的MACS-SCADA系统是专用于大型监控应用的系统,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应用需求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支持诸如PSCADA、BAS、FAS、ATS、ACS、AFC、PIS、PSD等专业系统的监控功能。1、 应用需求应用需求是构建大型监控系统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以PSCADA和BAS等专业子系统为基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横向集成多个专业信息,实现综合监控功能。应用需求直接体现在监控系统数据展现层,即各级操作员工作站的HMI,通过HMI,监控系统提供丰富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支持运营人员对日常特别是紧急工况的监控,并通过多个项目的积累和对运营模式的深入研究,探索并形成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满足运营所需的应用功能。2、 系统软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是位于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的程序系统,采用各种系统技术来提供SCADA系统的基础软件服务,包括实时数据库、通用HMI、通信和数据流管理、输入输出子系统、命令系统、报警/事件管理、日志系统、历史库、诊断、校时、冗余和应用开发工具等。大型监控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架构的软件体系,具有支持多层平台的模式,每一层均具有设计独立性、逻辑相关性以及可扩展性,系统的开放度可持续扩展。能够容纳不同功能、不同平台的产品,强调应用设计、运营经验和工程经验的重用。采用积木化结构和部件重用方法,提供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和HMI。重点解决的技术包括开放的体系结构设计技术,构件重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编译技术,可靠性保证技术等。3、 接口技术接口技术包括系统级接口、设备级接口和管理级接口。接口技术体现在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的数据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规约转换和信号量程变换。接口技术是实现大型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点之一,不光要解决纯通信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通信协议标准/规范的掌握、驱动开发的经验积累和开发流程的规范。和利时公司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自主创新出“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它克服了其他类综合监控系统的缺点,采用同一软件平台将多个被集成子系统完全融入系统之中,构建起城市轨道交通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是采用同一软件平台将被集成的子系统完全集成在一起。被集成子系统的中央层、车站监控层和控制层被集成在综合监控平台上,它们的功能都由综合监控软件来实现。以数个被集成子系统的集成平台为基础再将被互联子系统接入,构建起一个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完整的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既保证了被集成子系统的性能指标的实现,又可实现完整的综合监控功能。由于此类系统以被集成子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所以可建立起坚实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又因为它的平台完全包含了被集成子系统,所以在进行联动时,可靠而迅捷。同时,此类系统不存在平台对接问题,调试方便、维护方便,系统扩展性好,从根本上保护了用户的投资利益。

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模式是什么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要如何改进

你这个问题是要问政府吗?随便一个问题回答好了就是一片论文。你还不如问一些具体的细的问题,像这类宽泛的问题,你可以上知网搜搜看。有没有相关论文或者学位论文研究过这方面的。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根据各城市近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其中,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全部覆盖中心城,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300多座车站、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重要的工程领域。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20世纪20年代,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技术在工业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50年代,由于军事、空间技术以及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性的要求,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出现了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等技术于一体的各类工业控制技术,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随着控制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并向社会经济系统渗透,以及现代制造业提出的以优质、快捷、抵消耗为目标的控制要求,发展了具有大系统协调控制、最优控制以及决策管理的新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集设计、制造、管理于一体的CIMS系统和以市场为核心广泛采用了各类先进控制技术的敏捷控制与制造系统。
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工程领域。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与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最后,每个专业好与不好,不是每个人都能衡量的,看个人兴趣,只要肯钻研!

全国轨道交通专业人员技术资格考试是什么东西

有这个考试么?哪里组织的?轨道交通是地方的,怎么可能有全国专业考试?

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展览会是那一个啊

亚洲轨道交通第一展
No.1 Rail Transit Exhibition in Asia

基本信息:

展览时间: 2011年8月23日-25 日
展览地点: 中国 ●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出面积: 36,000平米
批 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鸿与智工业传媒集团
联办单位: 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协会
协 办: 北京铁道学会 上海市铁道学会
指定媒体: RT《轨道交通》杂志 RT轨道交通网

聚焦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和铁路市场-中国
Focus the Largest Metro and Rail Market – China
目前中国正在运营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十个城市。还有40多个城市在建或筹建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国家已经批准了其中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建设轨道交通线路177条,总长度610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11568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2003-2020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新调整方案: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以上(调整前10万公里),电气化率60%。其中客运专线为1.8万公里(调整前1.2万公里),到2012年达到1.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 客运专线需要投资2万亿元以上。
关于CRTS China
CRTS China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年会及展览会,自2005年由RT《轨道交通》杂志发起创办,是亚洲最大、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盛会之一。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建设部正式批准主办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CRTS China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官方展览之一,并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贸易和信息交流搭建最佳的商贸平台。

CRTS China 2011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将于2011年8月23-25日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届时来自全球近400家轨道交通行业知名供应商将集中展示当前轨道交通领域最为领先的技术及产品,展览总面积预计将超过36000平米;展会同期将举办多场高规格轨道交通行业国际峰会。
137-616-44-810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都包含哪些内容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回交通行业最权威的答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10年版)共分三卷,即综合大事记卷、企事业单位卷和学术论文卷,是行业发展的史鉴,是企事业单位丰采的展台,是产品推广的阵地,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和国内外商界、企业界人士案头必备的资料工具书。是企事业单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形势、制定发展战略、开拓经营思路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是企事业单位提高在轨道交通行业的知名度和开拓市场的首选媒体。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应用了哪些新兴技术

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轨道车辆“智能调试实训设备”,已经出口,用于美国波士顿地铁上呢;再比如上个月的中国专利奖,我国有32项涉轨道交通产业成果入选;
再比如我国的复兴号,用的可都是自主的新兴技术。

中国从德国引进磁浮列车技术是否大规模建设磁浮轨道交通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摘要: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是利用电磁理论,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和列车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具有高速、安全、环保等特点,在中长距离城际客运交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前景。本文简要地阐述磁浮的理论基础、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针对沪杭磁浮项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消化吸收上海示范线的磁浮关键技术;通过技术谈判和交流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坚定不移走机电设备国产化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目前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阶段,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选(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系统),并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地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举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磁浮项目的进程。 前言 人类对速度的不断追求谱写了世界交通技术进展的历史画卷,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交通技术为人类“地面飞行”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系统具有最高速度(约500公里/时),人类在陆上飞行成为现实。从19世纪上半叶的电磁理论到实际应用走过了180多年。2002年,世界第一条磁浮商业线—上海浦东磁浮示范线的成功营运,以及今年三月国家批准沪杭磁浮项目建议书,为我国探索高速客运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有望在中国大地形成与高速轮轨系统并存的城际地面高速客运网,形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通过引进、吸收、消化、输出,掌握具有自主产权的磁浮实用技术,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我国交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和水平。 1 理论基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天然的磁性物质(如磁铁矿或磁铁等),由于特有的排斥或吸引特性,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电磁一直处于感性认识,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奠定了电磁科学基础。随后,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提出了电磁波的猜想。20年以后,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现代通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基础理论科学走向实践应用,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进步水平密切相关。1922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发明了电磁浮铁路原理,并于1934年8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项磁浮技术专利。 磁浮技术从悬浮方式上可以分为电磁磁浮(EMS)和电动磁浮(EDS)两大类[1]。 电磁磁浮技术是一种常导下的吸引式磁浮系统,即对车载的、置于导轨下方的悬浮电磁铁通电励磁而产生电场,磁铁与轨道上的铁磁构件相互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悬浮于轨道上,磁铁与铁磁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一般为8-12mm。列车通过控制悬浮磁铁的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间隙,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电磁式磁浮列车以德国TRANSRAPID(简称TR)型和日本的HSST型为代表,结构原理见图1。 电动磁浮技术是一种超导下排斥式电动磁浮系统,即当列车运动时,车载磁体(一般为低温超导线圈或永久磁铁)的运动磁场,在安装与线路上的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路面一定高度(一般为100-150mm)。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与电磁式相比,电动式悬浮系统在静止条件下不能悬浮,必须达到一定速度(约150km/h)后才能悬浮。由于间隙大,一般无须主动控制。电动式磁浮列车以日本MLX型超导列车为代表。 2 磁浮技术进展 1969年,在工业界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开始了大运量高速铁路研究(HSBStudien),随后生产了第一代磁浮列车Transrapid-01,简称TR-01,车重5.86吨,4个座位,在试验线(660m)上进行了试验,最大车速90km/h。根据试验,对列车进行了不断改进,研制了TR-02(1971)、TR-03(1972)、TR-04(1973)、HMB2(1976)、TR-05(1979)、TR-06(1984)、TR-07(1989)、TR-08(1999)。1999年研制的TR-08型列车,净重92吨,长51米,最大速度500km/h,并在埃姆斯兰(Emsland,TVE)双环形试验线(31.5km)运行。1991年底,经过第七代列车运行试验和技术鉴定, 德国向世界宣布TR型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已经成熟,可投入商业应用。1997年7月计划采用TR-07型列车投入柏林-汉堡线(292km)应用,由于客流量偏小等亏损原因而搁浅,2000年2月取消了该项目计划。 1962年,日本开始磁浮交通技术的研发工作。1972年研制了低温超导电动列车ML100型,时速60km/h。随后,研制了ML500型(1979年,517 km/h),MLU001型(1980),MLX01、MLX02型(1997),最高速度分别达到546和457km/h。2003年12月,ML型列车在山梨试验线(18.4km),创造了581km/h的世界记录! 同时,日本还开发中低速磁浮技术(速度约100 km/h)。1974年研制了第一代样车HSST-01型,随后又研制了HSST-02型(1978)、HSST-03型(1983)、HSST-04型(1987)HSST-05型(1989)、HSST 100 S型(1990)、HSST 100L型(1995)。2001年开始在名古屋市郊建造一条8.9公里的低速磁浮线路,2005年投入使用。 世界上其他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高科技的磁浮交通技术,如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瑞士等。前苏联80年代研制了18吨的样车;美国看好德国磁浮技术,还研制磁浮飞机,但是他们都处于实验阶段。 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磁浮交通技术的应用研究。如中国国防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电工所,并开始了样机的试制,分别在长沙和成都青城山、北京八达岭建立了中低速磁浮的试验线。1999年科技部组织了“我国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试验运行线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消化、吸收德国TR型常导磁浮交通技术1999年引进时速450km/h的德国磁浮技术,提出了建设上海示范运营线的建议。2000年6月,中德联合开展可行性研究,该项目全长30公里,2个车站、2个牵引变电站、1个控制中心和1个维修基地,总投资约89亿元。同年8月立项开始浦东磁浮示范线工程的建设,2002年12月31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行,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营运线。经过3年多的运行,2006年4月26日通过了国家验收,已掌握了轨道梁等大部分磁浮技术,申请了了16项专利。 据报道,成都飞机公司还研制了高速磁浮列车,时速高达500公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辆高速磁浮列车,预计将于今年7月在上海试验线上进行首次试运行。2005年9月29日,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家“863计划”高新技术项目--CM1“海豚”高速磁浮车辆组件在成飞公司正式开铆生产。此次研制的车辆设计时速为500公里,预计载客90人,主要由车体结构、悬浮导向制动控制、电网、诊断控制、定位测速、磁铁、气路、空调、车辆照明、逃生系统等集合而成。由于其与轨道无接触高速运行,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零高度飞行器”。 3 磁浮技术特点 3.1 驱动原理特殊 利用电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用直性电机产生的电磁力实现推进牵引。而轮轨系统,利用导轨支撑钢轮,电力驱动靠轮轨之间的粘滞摩擦力推进。 3.2 高速 由于磁浮列车没有机械阻力,只有在高速时产生空气阻力,最高速度达到500km/h(上海磁浮商业运行速度430km/h),具有“陆上飞行器”之美称;而高速轮轨一般在330km/h,因为速度极限以后,速度与粘滞力成反比。 3.3 安全、可靠、舒适 由于采用当代先进的信号技术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并吸取了轮轨系统的先进理念,上海磁浮运行3年来,累计行程超过250万公里,运送乘客650万人次,并经历了风霜雨雪等恶劣气候的考验,今年4月通过了国家验收。由于启动和制动加速度、座位设计合理,振动小、运行时间短,乘客舒适度高。 3.4 占地少 磁浮线一般采用高架和全隔离形式,磁浮限界宽度小于轮轨系统,因此占地远远少于高速公路,也比高速轮轨系统占地少,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3.5 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 由于磁浮列车与轨道无接触、无磨损的支撑和导向,无接触的牵引和制动特性,线路转弯半径小,而爬坡能力大。如速度在300km/h的同等条件下,轮轨系统最小转弯半径4000-5000m,而磁浮系统1590m;爬坡能力轮轨系统最大4%,而磁浮10%。 3.6 环境友好 由于采用电力(二次能源)驱动,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等污染;能耗低,由于磁浮系统特有的驱动和支撑原理,据研究报道,在同等速度下,TR磁浮列车单位能耗低于德国ICE高速轮轨列车。噪声小,在300km/h条件下, 轮轨91 分贝,而磁浮83 分贝。由于车/轨道之间间隙小(约10mm),磁力线处于闭合状态,磁场泄漏量小。地球磁辐射强度为50 微特,彩电500,而磁浮为100。 3.7 造价高 高速磁浮系统由线路、道岔基础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和供电与驱动系统组成,通过运行控制中心实现系统运转,与40多年历史的高速轮轨系统相比,技术系统更加复杂,虽然我国掌握了轨道梁等16项专利技术,但是核心技术仍然在德国手中。据上海磁浮线资料,全长30公里,造价89亿元,约3亿元/公里;沪杭磁浮项目由于规模效应,全长175公里,造价约350亿元,约2 亿元/公里;由于商业应用刚开始,运营费用估计不低于轮轨系统。而磁浮系统造价大体是轮轨系统的2倍。 3.8 运量大 磁浮列车的运能与列车定员、列车编组、发车间隔和和运行时间密切相关。德国磁浮TR08型列车5节编组,总座位446个(上海磁浮车总座位464个),发车间隔理论2.5min,实际推荐5min;而ICE3型高铁8节编组,总座位415个。磁浮列车可以考虑10节编组,运量可以比5节编组增加1倍。按5 min 发车间隔,每天运行7:00-22:00计,以10节编组成1列车,磁浮运能为12000人次/h,每天可运送18万人次左右。 4 应用前景 目前世界上有三条磁浮线投入运营:上海浦东磁浮示范线(30公里,高速,2002年通车)、日本名古屋丘陵线(8.9公里,中低速,2005年通车)和英国伯明翰线(600米,中低速,1984-1996年)。 规划建设线路有:中国沪杭磁浮线(175公里,350亿,2010年建成);德国慕尼黑机场线(36.8公里,16亿欧元,2008年建成),鲁尔线(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78.9公里,32亿欧元);美国东北线(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60公里,33亿美元),匹兹堡机场线(78公里,27亿美元); 荷兰机场环线(170公里)和北部线(180公里)。 5 结论与建议 5.1磁浮交通技术是人类科学史一项重大发明,其运行原理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轮轨系统。 目前世界上掌握磁浮核心技术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我国上海磁浮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应用的示范线,具有后发技术优势和划时代的意义。 磁浮交通技术有电磁式(EMS)和电动式(EDS)悬浮两种类型,又可以分常导高速磁浮(如德国TR08型, 约500km/h)和低温(4K)超导或永磁低速磁浮(如日本HSST型,约100km/h)。 5.2磁浮交通技术具有速度快、运能大、占地少、安全、节能、环保、噪声小、爬破能力强等特点,但是投资大、商业应用不够成熟等缺点。 5.3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有一定风险。 磁浮交通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城际快速客运,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比较。常导高速磁浮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上海示范线。尤其约500km/h的高速度特别适合中长距离(200-1000公里)的城际客运市场,部分替代飞机,以节省燃油。目前,磁浮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运营成本高(如英国线因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高,运行12年后于1996年停用)等将成为制约磁浮商业应用的瓶颈。 5.4中国磁浮项目必须坚持技术创新,确保安全可靠。 中国已经有50多年的磁浮研发历史 ,又通过引进消化,建成了上海磁浮示范线(30公里),成为世界上拥有16项专利的磁浮技术的大国之一。沪杭磁浮项目已经立项,将极大地促进磁浮技术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走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应用-技术输出的良性轨道。同时,丰富城际高速客运专线的交通模式,提高运输水平,惠及大众出行,创建同城效应,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因此,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消化吸收上海示范线的磁浮关键技术;通过谈判和技术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坚定不移走机电设备国产化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阶段,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选(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系统),并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广泛征求铁道部、上海市、浙江省及杭州市、嘉兴市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地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举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磁浮项目的进程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