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北上广深 正文

上海地铁可以直达浦东机场T2吗,上海地铁调查问卷

时间:2024-04-29 19:00:02 阅读:916 作者:W645Je

上海地铁可以直达浦东机场T2吗

不能直达,需要中转。

两种方案:

一:地铁二号线→地铁二号线东延伸段(票价:7元 耗时:1小时22分钟 步行1.1公里 )

上海地铁可以直达浦东机场T2吗(上海地铁调查问卷)

拓展资料: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Shanghai Metro Line 2)是上海第二条地下铁路线路,由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线于2000年6月11日正式通车。此后,先后开通东延伸段、西延伸段、东东延伸段、西西延伸段、虹桥火车站、张江高科站地下车站。西起青浦徐泾东站,经过南京路,穿越黄浦江,到达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并且再续经唐镇、川沙等地,最后到达浦东国际机场。

网络-上海地铁二号线

上海地铁2号线 从浦东机场出发,最晚一班是几点

如果出机场(包括拿行李)预留1个小时,号线浦东机场末班车22:00,赶上地铁肯定没问题。浦东到火车站需要2号线转1号线,时间说不好。如果赶时间乘机场线5线吧,1小时内必到。

广兰路末班车22:00,你从广兰路20:20左右上车就能保证21:00到浦东国际机场站了。

急需一份关于建国以来衣食住行的社会调查问卷

1、 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 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板书)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板书)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板书)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板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板书)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板书)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板书)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板书)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五一”假日旅游的经历)

上海地铁2号线 从浦东机场出发 最晚一班是几点

如果出机场(包括拿行李)预留1个小时,2号线浦东机场末班车22:00,赶上地铁肯定没问题。浦东到火车站需要2号线转1号线,时间说不好。
如果赶时间乘机场线5线吧,1小时内必到。

上海地铁公交秩序调查

Q1:你的年龄?
B. 22-35
Q2:你的性别?
A.男
Q1:你每次乘地铁时乘客是怎样上车的?
A.有序排版队上车
Q2:你在乘地铁上权下车是是否能做到先下后上
A.能
Q3:你是否遇到上下车秩序混乱的情况?
B.有时
Q4:你对周围人蜂拥抢座的乘车秩序如何看待?
C.感到厌恶
Q5:你赞同地铁实施排队候车以及有序上车吗?
B.赞同
Q6:你若偶尔会无序地上车,那么理由为:(若从未无序上车可跳过此题)

Q7:你对人们不能有序上车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A.这关乎上海的城市形象,应该给予重视

Q8: 你认为现在上海地铁公交线路中此种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哪条线路?
---------------------------------------------------------------------------- 都还好了
Q9:你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可多选):

Q10:上海在两年后将举行世博会,你认为上海的市民素质是否有待提高?
A.是
Q11:你认为能有效缓解此类现象的措施有:
D. 对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曝光,并同时在站点播放来警示其他乘客

上海地铁站门口一帮阿姨拉着人做调查问卷的是干嘛的

人民广场站也有很多,是有咨询公司要做市场调查,然后这些阿姨被雇佣去找路人协助做调查。可以拿纸巾、伞、毛巾什么的。如果不想做的话,不和她们搭话就可以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
A.男
2.您的年龄:
C.28-38岁
3. 您目前的居住城市:福建厦门
4. 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A.企事业工作者
5. 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到2010上海世博会呢?
A.通过网络媒体
6.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7. 您会在腾讯(QQ迷你首页)或其他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浏览时事新闻吗?
B.偶尔
8. 除了已有的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您觉得还有必要在其它网站上建立相关链接吗?
A.有必要
9.如果腾讯公司在QQ上推出上海世界博览会这一图标,您会选择点亮吗?
B.不会
10.您会选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模拟游戏吗?
B.看情况
11.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有了解吗?
C.基本没有了解
12.如果把吉祥物“海宝”和奥运结合制作成运动系列公仔玩偶,您会购买吗?
C.视价钱而定
13.您会(或者您的弟妹或者子女)观看卡通动漫片和漫画吗?
B.偶尔

14.如果推出一部结合“海宝”形象的知识宣教动漫片,您会收看或支持他们收看吗?
C.视播放的时间而定
15.您知道“海宝舞”吗?
B.了解一点
16.如果根据不同年龄层进行“海宝舞”比赛,你会选择参与吗?
B.不会
17.通常您会留意公交车身广告,车站、地铁站的CED广告或者旅游景点滚动宣传屏幕等平面广告吗?
B.偶尔
18.对于17题中的宣传方式,你觉得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做到很好的宣传吗?
A.会
19.您觉得有必要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立一个纪念日吗?
A.有
20.对于发行上海世博会纪念邮票,您觉得如何?
A.有必要
21.如果在家居装饰或生活用品(例如购物袋)中融入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理念,您觉得如何?
A.很有创意
22.如果您在上海就读,您会参与由腾讯公司与世博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知识抢答赛或“万馆”模型设计大赛吗?
B.不会
23.您觉得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有效的途径是:多做活动,多做游戏

急求世博会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0-18岁 B.18-28岁 C.28-38岁 D.38岁以上
3. 您目前的居住城市:________________
4. 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A.企事业工作者 B.服务行业 C.教师 D.学生 E.其它_________
5. 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到2010上海世博会呢?
A.通过网络媒体 B.报刊、杂志 C.电视、广播媒体 D.亲友 E.不知道这回事 □F.其他___________
6.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B.偶尔 C.根本不上网
7. 您会在腾讯(QQ迷你首页)或其他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浏览时事新闻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去 D.基本不去
8. 除了已有的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您觉得还有必要在其它网站上建立相关链接吗?
A.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D.其它___________
9.如果腾讯公司在QQ上推出上海世界博览会这一图标,您会选择点亮吗?
A.会 B.不会 C.其它___________
10.您会选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模拟游戏吗?
A.会 B.看情况 C.不会 D.其它___________
11.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有了解吗?
A.了解很多 B.了解很少 C.基本没有了解
12.如果把吉祥物“海宝”和奥运结合制作成运动系列公仔玩偶,您会购买吗?
A.会 B.不会 C.视价钱而定 D.其它_____________
13.您会(或者您的弟妹或者子女)观看卡通动漫片和漫画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看 D.其它____________

14.如果推出一部结合“海宝”形象的知识宣教动漫片,您会收看或支持他们收看吗?
A.会 B.不会 C.视播放的时间而定 D.其它____________
15.您知道“海宝舞”吗?
A.知道 B.了解一点 C.根本不知道
16.如果根据不同年龄层进行“海宝舞”比赛,你会选择参与吗?
A.会 B.不会 C.其它___________
17.通常您会留意公交车身广告,车站、地铁站的CED广告或者旅游景点滚动宣传屏幕等平面广告吗?
A.会 B.偶尔 C.基本不看 D.其它_________
18.对于17题中的宣传方式,你觉得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做到很好的宣传吗?
A.会 B.不会 C.其它______________
19.您觉得有必要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立一个纪念日吗?
A.有 B.无所谓 C.没有 D.其它___________
20.对于发行上海世博会纪念邮票,您觉得如何?
A.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D.其它___________
21.如果在家居装饰或生活用品(例如购物袋)中融入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理念,您觉得如何?
A.很有创意 B.无所谓 C.抵制 D.其它_________
22.如果您在上海就读,您会参与由腾讯公司与世博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知识抢答赛或“万馆”模型设计大赛吗?
A.会 B.不会 C.其它_________
23.您觉得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有效的途径是
1.您的性别:
A.男
2.您的年龄:
C.28-38岁
3. 您目前的居住城市:福建厦门
4. 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A.企事业工作者
5. 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到2010上海世博会呢?
A.通过网络媒体
6.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7. 您会在腾讯(QQ迷你首页)或其他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浏览时事新闻吗?
B.偶尔
8. 除了已有的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您觉得还有必要在其它网站上建立相关链接吗?
A.有必要
9.如果腾讯公司在QQ上推出上海世界博览会这一图标,您会选择点亮吗?
B.不会
10.您会选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模拟游戏吗?
B.看情况
11.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有了解吗?
C.基本没有了解
12.如果把吉祥物“海宝”和奥运结合制作成运动系列公仔玩偶,您会购买吗?
C.视价钱而定
13.您会(或者您的弟妹或者子女)观看卡通动漫片和漫画吗?
B.偶尔

14.如果推出一部结合“海宝”形象的知识宣教动漫片,您会收看或支持他们收看吗?
C.视播放的时间而定
15.您知道“海宝舞”吗?
B.了解一点
16.如果根据不同年龄层进行“海宝舞”比赛,你会选择参与吗?
B.不会
17.通常您会留意公交车身广告,车站、地铁站的CED广告或者旅游景点滚动宣传屏幕等平面广告吗?
B.偶尔
18.对于17题中的宣传方式,你觉得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做到很好的宣传吗?
A.会
19.您觉得有必要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立一个纪念日吗?
A.有
20.对于发行上海世博会纪念邮票,您觉得如何?
A.有必要
21.如果在家居装饰或生活用品(例如购物袋)中融入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理念,您觉得如何?
A.很有创意
22.如果您在上海就读,您会参与由腾讯公司与世博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知识抢答赛或“万馆”模型设计大赛吗?
B.不会
23.您觉得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有效的途径是:多做活动,多做游戏

世博会调查问卷总结

没事就复回答你下吧制

1.A
2.B
3.上海
4.D
5.ABC
6.A
7.B
8.A
9.B
10.B
11.A
12.C
13.B
14.C
15.C
16.B
17.B
18.C 不一定有效果
19.C
20.A
21.A

好了 希望帮到你

关于市民出行交通工具选择方式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内容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
数量(人) 比重(%)
合计 2331 100.0
按居住地分
内环 440 18.9
内中环间 545 23.4
中外环间 570 24.4
外环外 776 33.3
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分
5公里以内 287 12.3
5-10公里 528 22.7
10-15公里 490 21.0
15-20公里 415 17.8
20公里以上 611 26.2

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不便及花费时间较多。
图1 受访者对本市公共交通的评价

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显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用自行车或其他(见图2)。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
图2 受访者上下班选择的交通工具

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这表明,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经加权平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耗时越多(见图3)。
图3 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

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
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平均步行时间约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
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费相对较高(见表2)。
表2 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构成 单位:%
类别 4元以内 5-10元 10元以上
平均 20.2 57.3 22.5
按交通工具分
公交车 38.8 51.4 9.9
轨道交通 8.7 67.4 23.9
公交车加轨道交通 6.2 56.7 37.1
按距离分
5公里以内 72.2 24.5 3.3
5-10公里 38.7 58.4 3
10-15公里 18.7 72.9 8.4
15-20公里 11.3 66.4 22.3
20公里以上 5.8 46.2 48

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
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仅有7.8%的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的路面“很通畅或比较通畅”,56.1%认为“有点拥堵”,34.9%认为“严重拥堵”。高峰时段市民感受到的路面交通压力与居住地有明显的相关性。居住在内环与中内环间的受访者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占31.8%和31%,而居住在中外环间与外环外的市民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达到37.7%和37.2%(见表3)。
表3 不同居住地的受访者对高峰时段路面交通的评价 单位:%
居住地 很畅通 比较畅通 有点拥堵 严重拥堵 说不清
内环 0.7 8.0 57.5 31.8 2.0
内中环间 1.5 7.7 58.5 31.0 1.3
中外环间 0.9 5.4 55.4 37.7 0.5
外环外 0.6 6.8 54.1 37.2 1.2

2、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世博会期间,为了缓解大客流的压力,上海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会采取临时性限流措施,封闭部分出入口。这一措施,市民如何反应?调查显示,有43.3%的受访者赞成这一措施,44%认为轨道交通限流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依靠轨道交通、或公交加轨道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反对限流措施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48.5%和50.3%。这表明,轨道交通限流措施在市民中影响较大,是否能成为应对客流压力的常规手段还有待考量,使用时需谨慎。
四、本市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增加现象值得关注
1、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6.2%拥有私家车。从居住地分组看,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私家车拥有率最高,达到29.9%,比内环高6.7个百分点。
从私家车使用情况看,半数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随着居住区域的外移,使用私家车作为上下班出行工具的比重逐步提高。居住在内环的有车族中仅有40.9%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居住在内中环和中外环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分别为46.4%和45.1%;居住在外环外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最高,达到59.5%。
2、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
调查中,有77.2%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没有购车意向。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的受访者仅占6.7%。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购车意向较高,达到8.6%;而居住在内环的市民仅有5%打算购车。
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在年内无购车意向(可多选)的受访者中,有62.9%由于油费、停车费、车辆维护费等使用费用较高而放弃购车,50.4%表示道路拥堵不如乘地铁、出租车方便,49.8%是由于牌照费较高而不打算购车(见图4)。
图4 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原因

五、对本市交通发展的两点建议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从市民的出行的实际选择来看,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地看,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本市应进一步坚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经济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完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外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铁站点、换乘枢纽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形成如内中环一样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2、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目前暂无购车意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牌照等使用成本过高。从国外做法来看,香港通过高税率来控制私家车规模,只要买车就要根据车排气量的大小交纳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次登记税”;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约束进入中心商业区的车辆;法国实行严格控制驾驶执照考试的通过率来限制司机数量。近年来,本市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加,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上海可通过调整各种政策如提高私家车道路使用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税收等来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针对居住在外环的有车族,可积极为他们提供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并优惠停车收费等服务措施,还可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来控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以缓解本市交通压力。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