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

时间:2023-11-19 17:27:24 阅读:208 作者:窗前花半开

边追剧边学习历史,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学习一下大明朝唯一一位因急于削藩而丢了皇位下落不明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次妃吕氏。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长孙。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1张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2张

《山河月明》陈月末饰演朱允炆

朱允炆延续了自己父亲朱标的宽大政策。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3张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把三位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引为心腹,同时下诏行宽仁之政,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减免赋税,赦免有罪之人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4张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地方上的一些大事以及军队调动,都要向当地藩王禀而后行。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5张

朱允炆即位不久后,便开始着手削藩。齐泰认为,应当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而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朱允炆采纳了其建议。之后便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6张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借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处死忠于建文的诸臣,史称“壬午殉难”。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7张

朱允炆在位期间,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重武轻文的倾向,优容文士,提高其品级;宽刑省狱,平反冤案;减轻赋税,裁减冗宫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而对威胁最大的所谓“藩王之害”,他未能果断处置,在“削藩”问题上连连失误,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8张

《山河月明》冯绍峰饰演朱棣

而对于朱允炆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大体存在两种不同说法,官方史书记载朱允炆及其长子已死于火中,而民间则出现了朱允炆未死的“流亡说”。其中影视作品中最常采用的版本就是他为逃避追杀化身僧人,隐姓埋名,终了一生。朱棣登基后还派出很多人四处寻找他的下落。所以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继位后急于削藩(山河月明朱允炆继位)-第9张


原创整理,不喜勿喷,请勿抄袭,抄袭必究,请文明阅读,友善评论,篇幅有限,欢迎补充,感谢关注。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