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

时间:2024-01-05 18:00:01 阅读:430 作者:温情依然在

1.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

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灶。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腔隙的直径一般在15--20mm。这种梗死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第1张

2.腔梗的病因:

高血压所致脑内细小终末动脉的脂质透明变性硬化和阻塞。

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剥离的微粒栓子进入脑部所致的栓塞。

糖尿病的小动脉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第2张

3.腔梗的病理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狭长形,直径多为3一4mm,小者可为0.2mm,大者可达15-20mm。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200um深穿支,多见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旁中线支分布区,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和脑干,少数位于室管膜旁,尤以基底节区多见。

4.腔梗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多在白天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

纯运动性轻偏瘫( PMH ):较常见,出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无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失语;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病灶位于内囊后肢、脑桥基底或大脑脚。可以合并运动性失语、水平凝视麻痹、动眼神经交叉瘫( Weber 综合征)、外展神经交叉瘫、闭锁综合征等。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第3张

纯感觉性卒中( PSS ):较常见,对侧偏身或局部感觉障碍,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多为主观感觉体验,很少有感觉缺失体征,但亦有感觉缺失者。可分为 TIA 型、持续感觉障碍型、 TIA 后转为持续型。一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脑干背外侧部累及感觉神经核或传导束。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第4张

左侧丘脑腔梗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AH ) 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型共济失调,下肢重,足、踝尤为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等( )。病变部位: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枕桥束及锥体束)、丘脑伴内囊后肢受损、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

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征( DCHS )

起病突然,发病后症状即达高峰。严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同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时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行走时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可见于内囊最上部的膝部病变。

感觉运动性卒中( SMS )

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瘫,可为 PSS 合并 PMH 。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的内囊后肢(丘脑内囊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

腔隙状态( lacunar state )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锥体外系﹣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

不典型的临床综合征:构音障碍伴有中枢性面瘫、孤立的构音障碍、孤立的偏侧共济失调、偏侧舞蹈﹣偏侧投掷运动等

5.腔梗的影像特点

头颅 CT 可见深穿支供血区单个或多个直径2一15mm病灶,呈圆形、卵圆形、长方形或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增强时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和内囊多见,其次为丘脑及脑干。CT 对腔隙性梗死的发现率与病灶的部位、大小及检查的时间有关。

头颅 MRI

显示腔隙病灶呈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T2加权像阳性率几乎可达100%,并可清晰显示脑干病灶。对大脑可行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能区分陈旧性腔隙系由于腔隙性梗死抑或颅内小出血所致。是最有效的检査手段。

如何理解影像学提示的腔隙性脑梗

影像学提示的腔隙性脑梗死常有以下可能: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载体动脉堵塞穿支,斑块破裂引起的远端微栓子栓塞或/和栓子清除能力下降。

心源性栓塞:心脏基础病变+栓子雨样非流域性栓塞或纹状体内囊小梗死。

脑小血管病变:微梗死、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或间隙扩大。

6.腔梗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查体的体征:如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再加上影像学改变,诊断一般无困难。

7.腔梗的鉴别诊断

除外小量脑出血、感染、囊虫病、 moyamoya 病、脑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移瘤等非梗死性腔隙病变。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的微出血具有诊断意义。

8.腔梗的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复发:二级预防。急性期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慎用抗凝剂以免发生脑出血。

a.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b.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三)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c.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d.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e.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 CT或MRI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9.腔梗的危害

增加痴呆的风险,认知功能的减退,1-2小腔梗灶就可使痴呆风险增加20倍。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疗常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第5张

10.腔梗的好发人群

病变一般呈多发性,常易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酗酒和喜咸食者的发病率更高。

11.腔梗的愈后

大多数预后良好,如能在起病早期得到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多数在2周内可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遗留轻度的运动或感觉障碍。应当注意的是腔隙性脑梗塞容易多次复发,而多次复发可导致病人智慧渐差甚至痴呆和假性球麻痹。

12.腔梗的预防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因此对以上疾病应及时予以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或塞氯匹啶(Ticlipidine,商品名:Ticlid),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注意:饮食保健、禁吸烟、饮酒,多运动、规律生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期检查心脏、血管、血脂等,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合理治疗.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