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一方小院散文)

时间:2023-11-20 01:03:34 阅读:529 作者:匿名话

文/牛钟顺

仿佛所有村庄,都是这一座泉庄。仿佛所有生命,都鲜活在,这一方土地上。

——题记

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一方小院散文)-第1张

一本书里和我的眼中

就那么拔地而起。

所言地,亦是山,在那山之颠。

来之前,已将泉庄想象了无数遍。

早晨刚把太阳托出半个脸儿,就出发了。省道县道乡道的两侧,随着汽车疾驰,向后倒去的“快闪”里,自由自在的田地阡陌,仿佛也跟着汽车奔跑起来,让人们的姿态和情感,瞬间有了丰盈的底色。

这想象可不是无来由臆想。去年秋色挂满整个山峦的时候,就曾来过这里一次。祖籍泉庄的当代徐霞客李氏达人,刚刚设计建成的展馆开幕,邀我来揭牌。自那时起,这个坐落于沂蒙山区的小镇,就经常走进我的记忆里。

走进记忆的,还有数年前一个夏日,缕缕白云从谷底升起。此时,时年72岁的李氏达人,正站立龙脊向前眺望。目力所及,但见身姿奇异、百态造型的崮群,从左向右,一字儿排在那里。最靠前的是小崮、大崮、板崮、瓮崮、龙须崮和石人崮等。这时的72岁翁似已变成一个仙人,踏着轻雾薄云,向着那些崮一步一步踱去。恍惚间似又遁入幻境,觉得身边这些崮,一个个已摇身变成超女、球星、英雄、壮士等,从这沂蒙山脉,腾云驾雾,飞出齐鲁大地,掠过中华神州,去与世界名流大腕相聚在了一起。

曾读他《岱崮地貌发现记》一书,藉此还写了《生命的行走与第五大发现》文专门陈列于关于他的展馆中。说起来,比之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沂蒙的崮更有着它独有的奇异、雄绝和美丽。它为什么不发生在山腰,不长在山脚,而偏偏出现在山顶?为什么不是丘陵形状,不是峰峦外相,四周那样笔直陡峭,顶端又坦荡砥缓?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沂蒙山,选中了泉庄,而没有落户他处?自然资源本是天赋,将这些景物赋予寓意和人类一些情结,打上当代社会鲜明人文印记,就有了灵魂,就与传统审美观念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的存在,生动了这方水土。平缓处如同未经修整的桌面,峭壁直立处又如刀劈斧凿,峭壁之下坡度则由陡到缓。神奇的造物主,把“突兀”写在这里,把“突兀”美出天际,让它们有了神一般的存在。由此喜欢上了“突兀”一词,因为它们都是“突兀”的尤物。这些从沉睡到慢慢苏醒的“突兀”,已经得以伸展腰身,以第五大发现之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泉庄坐落于崮中,泉庄环绕于崮群,泉庄每一个崮上都有故事。沂蒙的72座崮,泉庄就有36座。那不同故事和传说,那每一座都有别于其他的独在,都活泼泼写在这里。攀上崮顶,昂首触云,伸手牵云,万千气象,尽在眼底;纪王崮、东汉崮、英雄崮、情人崮、歪头崮、透明崮等崮峰,竞险争雄,相映成趣。它们昂首不语,仿佛在沉思。它们替这里的生命,替这里的人们守望了千万年,也仰望与俯视了千万年。 世间广博如地,清朗如天,各在其位的鬼斧神工,如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将一种无可言说的精神气质凸显出来。人在其中俯仰周旋,挺立起永恒的人性光芒。

一位年轻人讲古老故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升起不久,我们站在纪王崮上。远处的云雾轻拂过黛山,橘红色旭日点缀其间。有风经过,停在崮顶,停在身边,仿佛美好的事物都在一起向我们奔来,嘱咐我们要热爱这个世界。

这纪王崮,最有厚重的沧桑和阅历。而给我们采风人讲故事的,却是一位年轻导游姑娘。或许古老故事经由年轻人口中说出,就会口吐莲花,听上去会更加别有韵味。在这位年轻姑娘导引下,耳边响着清脆悦耳的解说声,脚下漫步在纪王留存的处处遗迹处。

纪王崮得名于一个古老传说。群雄蜂起、逐鹿天下的春秋时期,国都设在寿光的纪国,被国都设在临淄的齐国吞噬。去国的国君纪王便率领跟随他的臣民,一路向西南方向退却,后留居于此崮之上。此崮地处沂水、沂源、蒙阴三县交界,坐落于泉庄境内,海拔577米,崮顶约4平方公里,山势陡峭,峻伟雄奇。崮顶峭壁高20-30米,周长十余里,是世上唯一一座有人居住的崮,始称“天下第一崮”。对于此,《沂水县志》有记:“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

传说中的纪王崮金銮殿遗址,坐北朝南,位于崮顶北端,今人已根据记载将其修建复原。自此向东,可见两个迄今依然完好的旗杆座窝,凹陷在坚硬岩石上,每个深度和直径均约半米。有文友跃入其中被没及腰部,露出的部分,似猎猎旌旗折去了翅翼。沿石径转往右向,位于金銮殿南面,是2012年最新发掘而名闻遐迩的“春秋古墓”。继续向前,在古墓向南再向南处,闻缕缕泉水从岩石中滴答而出,原是“滴答泉”到了。因泉水显淡粉色,此泉又名"脂粉泉",说是纪王妻妾浣衣洗漱所致。那个著名的擂鼓台则在崮顶中端,相传当年纪王被围困于此,急中生智的他,将山羊绑缚羊角系于树上,足部放一大鼓,羊受惊四蹄乱蹬击打鼓面,围兵踯躅迟疑间,纪王趁机从塔子门逃离险境。

在这崮顶,原先也有人家,据说是纪王守墓的后代,共七户十九口人。他们世代相传,只为了“崮”守这一方水土。虽然为了景区开发他们已经迁址,可依然能够看到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巷、古井、古塘、古树,还有正在营业的古式豆腐坊、酿酒坊、煎饼坊。村落中道路曲径幽深,古朴的青石板小径四通八达,其特有的宁静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让人生发出诸多感叹。曾经的纪王藏兵洞,现在已改成冰雕展览馆,我们一行大热天身着羽绒服前往浏览,依然是被美丽”冻“人的瑟瑟发抖。在纪王崮顶的天下王城,阔大的马术场地,从空而降的天女散花和模仿古代战马驰骋武士挥戟的战斗场面,撼人心魄。居守这里的艺人们,正在用一场绚丽的表演秀,诉说着当年纪王的故事。

顺着导游姑娘手指方向,我们看到了纪王崮山崖半腰那处断痕。断痕深约30公分,被称为关公试刀石。想象一下当年关公的气势:传说当年关公来此剿匪,挥动青龙偃月刀砍向山崖,于是,抽刀断石石留痕。说来也巧,就在试刀石旁边,有一巨石拔地而起,状若关公持刀而立。所以这个故事,想来应是后人根据那块石头演绎而成。从关公试刀石向南,便是纪王崮的南门——朝阳门。我们一行就是从这个门进入崮内的。除南门外,纪王崮还有5道山门与山下相通,可六门之中,惟有朝阳门易于攀援,其他山门皆奇险难逾。

站在瞭望台上极目远眺,苍穹之下,一片苍茫,群山高耸,千山如梦,悠然的钟声荡涤着云彩。丰富的历史蕴涵,众多的故事传说,更增加了纪王崮的神秘色彩。它们似率领着磅礴的历史,在地下繁衍。地上是活着的人,他们创造着人间未来,在地上生息。纪王及其后人,在时间的深处像永恒,跟随命运来到这里,由此跌入苍老与美丽的梦。我们看到,在那个曾经可谓原始荒蛮的屠宰场中,仍然闪烁着文明的丝丝微光,由此才得以传承,从古传到今。由此纪王崮上的风云历史,才将能够回响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

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一方小院散文)-第2张

跟随一位老者的脚步

自从有了《诗经》,有了《国风》,就演绎出了“采风”之说。受邀参加省散文学会这次采风活动,一位当地老人,也加入了我们队伍。他的出现,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其朴拙黝黑的脸庞皱纹里,不仅有着这一方水土阳光雨露的印痕,更有着岁月的积淀。他给我们讲山东省第一面党旗的故事,讲这面党旗所在地马头崖村张鋂烈士的故事,讲八路军医院的故事。给我们唱沂蒙山小调,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唱老房东查铺,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跟着这位老人的脚步,我们去马头崖,去尹家峪,去感受那一个个红色故事。

在老人嘴里,沂蒙山根据地留存最早的一面党旗,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不仅是山东省内发现最早的一面党旗,也是全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五面党旗之一。

1939年春天,我党干部赵煜琴来到泉庄马头崖村,交给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刘洪秀一面党旗。这面党旗是赵煜琴亲手缝制的,党旗的底色、图案,构成了没有统一制式之前的样态。是年深秋,刘洪秀就用这面党旗发展了两批新党员。及至年底,一个不足200户的小山村,已有党员54名,并有十几人加入抗日队伍。火红的党旗,引导着他们成为当地各村抗战带头人。

那段时间,日伪军三番五次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日顽在得知党旗消息后,将该村党员张鋂抓去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这面党旗的下落。张鋂宁死不屈,被日伪残忍枪杀,为保护党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将这面党旗保护好,刘洪秀先是将其缝制在随身穿的衣服里,后来又用一块土布包好,藏在家里房梁上。再后来担心自家屋子如遭鬼子放火党旗会随之烧毁,就又把党旗用油纸包裹埋于地下。到最后又将其藏在一个隐蔽山洞里。这面满载传奇故事的党旗,现收藏于临沂市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为保护党旗牺牲的张鋂烈士墓冢,位于马头崖村东首。我们一行来至这里,俯首站立,肃然默哀。墓碑的一侧,镌刻着烈士事迹和“正气浩然”四个大字的另一尊碑石,在阳光里发出炫目的光泽。采风队伍里一位女士,随手采摘了一束鲜花,放置于烈士墓碑下面。烈士墓周围,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正蓬蓬勃勃地绚烂着。

在老人带领下,我们走进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医院纪念馆,去见证一段艰苦的历史。这所医院于1939年在泉庄尹家峪村成立,当时共有60余名工作人员。驻此期间三个多月时间里,共收治30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和少量友军伤员。在及其困难条件下,医护人员开展清创缝合手术,进行换药和裹伤,使绝大多数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其中广为流传的“沂蒙红嫂”故事中,那位被救下来的八路军伤员,最后就是被送到这儿治愈后归队的。

纪念馆为青砖灰瓦的平房套院。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块造型古朴的蒙山石。院子内青砖铺地,墙边栽种着翠竹和各色花草。展室内展出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在反“扫荡”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毛毯,战争年代配备团、营级干部使用的“马褡子”、手提医疗箱和手术器械包,以及修建纪念馆清理地基时,发现的大刀和步枪子弹等。开馆伊始,曾在这儿身经百战,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一位老战士,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开始的八路军和后来的解放军,在这儿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俱已变成了泛黄的照片和墙上的风景。枪炮声虽已远去,可烈士的鲜血不会泛黄,那为新中国建立而抛洒的热血永远鲜红,他们的后人也会永远记得。随着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医院纪念馆的建立,这已成为泉庄人新的精神图腾,成为当代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泉庄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永远是沂蒙人、更是泉庄人共同精神底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当是先烈们恒久的初心和期盼,更是后人时时萦绕于怀的使命和担当。

顺一只擘画的手望过去

这几天,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在这儿挥洒大手笔的,不只永恒的天地,不只远古的纪王,不只当年的八路军,更有今天勤劳智慧的人们。时间按着它的节奏滴落到现在,滴落成了存量的厚重,还有,变量的宽阔。国家振兴乡村方略已被重鼓擂响,中国乡村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发出巨大能量,爆发出巨大创造力。农村的格局和面貌,农民的创业技能和文明素养,正在发生着质的嬗变。

伫立在设于山巅的金龙山农业园观景台,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碧绿的叶和金黄的果。碧绿是桃树的叶片,金黄是为增加色度和甜度,给每一个桃子套遮的纸袋。我走向一棵桃树,摩挲着一只桃子细嗅,淡淡的香甜溢满鼻腔。忙碌的果农停下手中活儿告诉我:挂在树上的每个桃子,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只要扫描就可追溯从坐果到采摘入库的所有信息。面对我关于他们收成的“好奇”,他说平日里是辛苦一点,可到了年底,每户都有成“捆”的“票子”被领进家门,少的十几万,多的数十万。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就连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已回来了十好几个。他的说法很快得到了印证:在山腰宣传栏张贴的大幅照片上,我真得看到了年底分红时,无数个洋溢着笑容的果农面前案几上,摞着小山样一捆捆大红色的“钞票”。

离开那棵桃树和果农,有山风徐徐吹来,如此轻柔又如此惬意,抚摸着每一个生灵的脊背。天空下,是一个万物平等的大地。农人披一身草木清香,从这人间大美之处,上山而去,下山归来。经过的每一颗绿植,每一只彩蝶,每一声鸟鸣,甚至每一滴露珠,仿佛都是他的亲人。这样的人间烟火气,让人沉醉又深陷。我几乎忘记身是客,而以为是乡人了。

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一方小院散文)-第3张

采风人宿住宾馆的一楼大厅里,有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沙盘。一位脸庞俊朗的中年男子,手指沙盘,比比划划,像极当年在这儿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擘画沙场的将军。作为泉庄镇3万多老百姓的带头人,他的信心满满和成竹在胸,他的气定神闲和泰然自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摆在他面前的,仿佛不是一个沙盘,而是一件艺术品。从他介绍里知道,这个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已入选“山东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和“山东首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及重点旅游项目”。

不能只听其“纸上谈兵”,要到实地去看一看。田园综合体内的国际太空体验中心、鱼菜共生循环农业中心、台湾民俗展示中心、英伦乡村美学中心、鳞次栉比的崮上人家民宿等,正在向我们伸出橄榄枝呢。这些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场所,融汇世界潮流的中国风格,颇具前卫性的造型艺术,完美结合的恢弘与细致,美轮美奂的局部与整体,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旅人。综合体周围是十数条小街,随便在街上走一走,在其他地方寡见的百岁老人,这里却是寻常见。看到一份材料说,这么一个小小乡镇,竟有80岁以上老人1726位,其中百岁老人9位。这里获得的各级荣誉亦是不胜枚举,信手拈来几个,个个都是金光闪闪——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美丽乡村,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山东省长寿颐养示范镇。真个是把“诗在泉庄,何必远方,崮泉花海,人文情怀”的追求,以及“农文旅融合,景田村一体”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白天奔忙一天,晚上依然兴致不减。在热心朋友带领下,我们跑去了桃花山,沿着山路去追月亮,赶星星。那遥远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那皎洁的月亮,也仿佛比别处更亮一些。久违的北斗七星悬在头顶,晶晶亮亮地走进我们的记忆和视线,有文友立即用高像素手机将其收入囊中。能肉眼可见北斗七星,那祭出美好身姿的北斗七星啊,除了小时候奶奶的怀抱,就是在这儿了。

孙犁先生说,彩云流散了,留在记忆里仍是彩云;莺歌远去了,留在耳边还是莺歌。离开了泉庄,她的芬芳,依然溢满心底。泉庄的山涧溪流,日夜流淌在墨绿色的落差里,那泉水涌动的声响,成为它灵魂上升的另一极。往昔烟云在它心底徘徊,每一次风舞轻扬,都是一首绝美诗词。我的身体里,也仿佛有无边疆域,等待洗礼。去把眼前美好,一次次,当做神迹。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

牛钟顺,躬耕于高等学府,研究员,莫言研究中心创意写作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矿业报》《齐鲁晚报》《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大地文学》《青岛文学》《胶东文学》《鸭绿江》《青海湖》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媒体,著有文学评论集《半亩方塘》及《当代新闻事业》等,发表作品近二百万字。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一方小院散文)-第4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