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在国学经典中获取人生智慧(国学经典每日一学四十七)

时间:2023-11-20 15:28:18 阅读:321 作者:只想爱着你

在国学经典中获取人生智慧(国学经典每日一学四十七)-第1张

思维如水。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思维只有在源源不断地流动中,才能积累它的厚度,丰富它的内涵,承载起生活这只“大舟”。

一个会学习的人,也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阅读国学经典,从中感悟古人关于“学习”和“思考”的主张。

为什么学?《论语》中言:“学则不固”。所谓“固”,即:凝固,停滞不前。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人要是不勤于学习,就会思维凝固、见识短浅、自以为是、顽固不化。

分享一则“野人献曝”的典故:宋国有个人,住在一个很闭塞的地方。有一年冬天,他在地里干活,太阳照在身上,感到特别舒服。于是,他决定给国君献曝(贡献一个可以取暖的好办法一一晒太阳)。他猜想,这个新发现肯定会得到国君的重赏……。

这个典故虽然讲的是一个贫穷、孤陋寡闻的“野人”的故事,可刻画的分明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的形象。相比于物质的贫瘠,更可怕的是他见识的贫瘠和荒芜。一个不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就好比典故中之人,鼠寸之光,所知晓的也不过是目光所能看到的。

学习相对于心灵,好比粮食相对于身体。粮食给身体提供营养,学习给心灵提供滋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心灵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增长新见识,才可以让心灵这一泓湖水丰盈、清亮。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将是一个有趣之人。

黄永玉是中国画院院士,从小家境贫寒,12岁就外出谋生。但他聪明好学,博学多识。除自学美术,精于篆刻外,诗文、书法也俱佳,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更是家喻户晓。那一年,黄永玉住到一间四壁是墙、没有一扇窗的老房子,但他并不嫌弃这个令人憋闷的家,而是拿出一张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出一扇极为逼真的窗户。顿时,整个房间明亮起来,就像屋外的阳光一下子都涌进了这间小屋一样。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住了,除了惊叹黄永玉出神入化的画技外,更多的是被他这种豁达、有趣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怎么学?《论语》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解。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爱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口才了得,别人都夸他厉害。但到战场指挥作战时,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以至于全军覆灭,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不加思考的学习等于白学。赵括的学习缺少“消化”的过程,没有思维的参与,他学到的东西就是一堆“发不了芽的种子”,遇到真问题不能发挥其作用,始究是要烂在肚子里。

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在一次突围中,他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悟出了“糊灯笼救人”的妙计。他根据围困地的风向,命人用白纸糊了很多灯笼放飞在空中。飞起的灯笼既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也引来了援军,他的军队才得以脱险。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的聪明和智慧,将放飞的灯笼称为孔明灯。

可见,在学习中要靠思维的“悟”,悟出豁然开朗,悟出一通百通。最后,知识的“种子”总会发芽,结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维“硕果”。

学什么? 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也要以不善者为师。分析不善者的缺点和不足,作为借鉴,让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也是一种学习,观照自己的内心,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言行,修炼成为为人处事符合礼节的人。

社会就是一个大学堂,那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就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运用“思维”这条涓涓细流,将珍珠一颗颗串联起来。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融会贯通之时,思维的细流就会汇聚成汹涌喷薄的“飞瀑”。

阅读国学经典,获取人生智慧,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